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屬哪一級?一個中國三個消費世界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8-11 1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8/10  

[CENTER]別墅里生活別有洞天

有人徹夜排隊買房

有人蝸居破房子[/CENTER]

中國的「第一世界」「該有的都有了」,錢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錢該花在哪裡;「辛苦奮鬥的小白領」是「第二世界」,他們處於從講究消費數量向講究消費質量轉變的階段。末端的「第三世界」則是指低收入群體,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想買但卻沒有錢」。「第一世界」人口占調查城市居民的15%;「第二世界」人口占調查城市人口的80%,它們構成了中國消費世界的主流。 ——這是中國國情研究會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的核心觀點。 2006中國生活報告發布 四成高收入者坐擁兩套房

該報告調查了北京、上海和廣州等10座大城市共5126名消費者,其中北京有1050名。所有被調查者的家庭年平均收入為21.8萬元,個人年平均收入為11.7萬元。報告稱,95%的人擁有住房,其中87%為自購住房,並且33%的人擁有兩套住房,10%的人擁有3套及3套以上住房。所有被調查者的戶均住房面積為113平方米。

這份6月30日發布的報告,由中國國情研究會和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聯合調查完成,他們調查了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瀋陽、青島等十個內地發達城市得出了以上結論。

根據該報告,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至8萬元,被設定為「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的分界線。同時年齡18—45歲作為躋身「第一世界」的必要條件。

中國國情研究會秘書長張仲梁認為,「第一世界」也許能代表未來,但在中國,真正能說明現在的是「第二世界」。他們是人口的大多數,他們的消費生活其實是今日中國最為真實的寫照。

  「第一世界」一人一面

  「第一世界」的身上有很多特殊的標籤。

  調查顯示,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5—39歲之間;一半以上具有高等學歷;近四成人是企業中的高管;家庭平均年收入21.8萬元,個人平均年收入11.7萬元;他們秉持消費主義而不是壓抑消費,絕大多數年支出在10萬元以上。

  張仲梁認為,消費的異質化是「第一世界」的最大特點。至少有八種因素影響著他們的消費:時尚、品牌、品位、格調、流行、個性、身份、圈子,這些因素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他們一人一面的生活。

  汽車是「第一世界」的必需品。在「第一世界」中,90%的家庭擁有汽車,其中一部分家庭有兩輛甚至更多的汽車。那麼屬於「第一世界」的汽車是什麼樣子呢?

  調查顯示,他們的汽車排氣量很多在1.6—1.7L,多數的價位在10萬元—20萬元。他們鍾愛德國、日本和美國的品牌,只有極少的人會購買純粹國內的品牌。「第一世界」花費在汽車上的月支出平均為1100元。

  近年來,圍繞住房消費有諸多爭論,聲音之一是住房應算消費還是投資。對於住房保有率極高的「第一世界」而言,與其說是消費,不如說是投資。

  在「第一世界」,人們大都居住在市區的單元房內,但也有相當部分人居住在郊區的別墅中。他們的戶均面積達到113平方米,其中一部分住房的戶均面積已經超過150平方米。

  「第一世界」的居住條件已經不錯,但是他們對購房依然保持較高的熱情,22%的人計劃在未來一年之內購買住房。

  在「第一世界」的銀行賬戶中,數量最多的依次是工行、建行、中行、招行。他們最常使用的銀行順序卻略有差別,依次是工行、招行、中行、建行。

  在銀行里,「第一世界」需要處理最多的是銀行卡業務,這是因為持卡消費、持卡理財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信用卡已經成為多數人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第一世界」使用的銀行卡發卡銀行首先是工行,其次是建行、招行、中行。而經常使用的銀行卡發卡銀行中,工行排第一,招行、建行、中行分列二至四位。可見,招商銀行在「第一世界」的發卡率雖然不佔優勢,但持有招行卡的「第一世界」人士卻「刷」得很勤快。

「第二世界」十人一面

  「第二世界」其實是城市大多數人口的集體現象。這裡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趙女士38歲,高中畢業,已婚,並有一個13歲的孩子,擁有一套56平方米的住房。趙女士是一家商店的售貨員,月收入1300元。丈夫月收入1700元,去年一年她家共有40000元的收入。她對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在她看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住宅、教育、旅遊是「第二世界」的消費主題,而同質化是他們的主要特徵。

  擁有自己的住房是「第二世界」最為普遍的需要。雖然居住有購房和租房兩種選擇,但是,在「第二世界」,只要有可能,就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不惜淪為「房奴」,不惜犧牲生活品質。

  調查顯示,有7%「第二世界」居民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購房,其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購買的佔三分之一。而且有六成的人打算買一般商品房,三成的人計劃買經濟適用房,只有很少的人傾向購買二手房。他們嚮往的房子平均面積為90平方米,均價為3500元,買房的資金主要來自家庭儲蓄。雖然他們認為目前的房價高,但是也要買,主要是擔心未來房價還會漲。

  教育支出在消費領域的重要性並不次於住宅。13%的「第二世界」家庭的最大支出項目是子女教育。報告說,「第二世界」之所以在銀行里存錢,甚至降低自己的消費傾向,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子女教育、住房、醫療和養老方面的支出。

  「第二世界」的最大娛樂可能是看電視,尤其是電視連續劇,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達到130分鐘。這一點與「第一世界」的家庭不一樣。報告說,新聞節目的收視指數達到了78%。交通信息的收視指數也達到了59%。

  旅遊是「第二世界」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消費結構的變化之一,就是旅遊成了城市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數據顯示,以季度為觀察周期,有過旅遊活動的要佔「第二世界」人口的13%。但是汽車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品。即使在旅行當中,火車和長途汽車是他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一世界」的消費拐點

  從「第一世界」的消費狀況來看,當年總支出不僅和收入相關,並且與一些價格較高的產品和服務明顯相關,這樣的產品和服務具有非必要、高價值等特點。這就是消費拐點問題。

  張仲梁和他的同事發現,對於「第一世界」而言,年均消費支出15萬元為境外旅遊的消費拐點;年均消費支出24萬元為進口轎車的消費拐點。也就是說,年均消費總支出超過15萬元時,「第一世界」選擇境外旅遊的人數會迅速增加;而年均消費總支出超過24萬元時,「第一世界」購買進口轎車的人數則會迅速增加。

  其他的消費拐點還包括:境外航空班機消費拐點為年均消費支出17萬元;外幣卡的消費拐點為年均消費支出17萬元;高爾夫球的消費拐點為年均消費支出17萬元;別墅的消費拐點為年均消費支出22萬元。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家庭消費支出是一個重要的消費拐點,即當一個家庭一年的消費支出達到17萬元時,這個家庭很可能成為境外旅遊、搭乘境外航空公司班機、購買進口汽車、打高爾夫球、使用外幣卡的消費者。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9: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