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三次抗拒美圖謀分裂中國內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8-2 0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年毛澤東語出驚人:「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裡,不能落到美國人手裡」。

在中國現代史上,蔣介石是一位極為複雜的重要人物。他統治中國大陸20餘年的功過是非已有公論,但他退踞台灣后的施政內幕還鮮為人知,特別是他關於「一個中國」問題的所做所為,人們知之更少。

蔣介石與戴笠

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當局聲明:「台灣系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乃為各自所公認」;「聯合國無權討論台灣問題」。

1949年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軍事慘敗,蔣介石集團逃到了台灣。國民黨退踞台灣之初,政治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它長期依賴的美國,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對國民黨蔣介石已失去了信心,推行「等待塵埃落定,任其自生自滅」的棄蔣政策,使國民黨進入了「外交上最黯淡的一個時期」。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在反覆權衡利害后選擇了繼續「扶蔣**」的政策。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同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灣。「6.27」聲明,使台灣得到美國武力的保護,這對於陷入絕境的台灣當局,猶如打了一劑強心針。而對於美國提出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不僅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進行了強烈譴責,蔣介石也並未因有求於美國而隨聲附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對美國的分裂圖謀進行了抵制。

6月27日當晚,美國政府向台灣當局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主要內容包括:美國第七艦隊「已奉命阻止大陸攻台」,蔣軍應停止出動海空力量攻擊大陸。美國政府的備忘錄體現了妄圖策劃兩岸分裂的陰謀。對此,台灣「外長」葉公超奉蔣介石之命發表聲明,接受美國關於防衛台灣計劃的原則,但對備忘錄持有保留態度,並做出如下幾點聲明:1.在對日和約簽訂前,美國政府對於台灣之保衛,自可與「中國政府」共同負擔責任;2.台灣系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乃為各自所公認。美國政府在其備忘錄中的上項提議,並不影響「中國政府」對台灣之主權或開羅會議關於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3.台灣當局「接受此項建議」,並不影響「中國政府」領土完整之立場。這表明台灣當局既依賴於美國,乞求美國的武力保護,但又不完全依附於美國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當年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中國失去了台灣,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又給了中國收回台灣的機會,蔣介石的確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歷史性機會。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在開羅舉行會晤,商議戰後有關問題。開羅會議的一項內容涉及到日本戰敗後台灣的歸屬問題。蔣介石在會議期間據理力爭,堅持要收回台灣。在當時羅斯福眼裡,支撐中國抗戰局面的,除了美國人就是蔣介石了。由於美國還需要蔣介石的抗戰拖住日本,所以對蔣介石提出的收回台灣的正當要求,羅斯福就無法拒絕了。於是,中、美、英三大國就戰後的台灣歸屬問題終於達成協議。1943年11月26日,三大國發表了《開羅宣言》,其中明確規定:三大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迫使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歸還中國。蔣介石後來在60年代曾說過:「我最恨的是日本人,因為當年他們把我們的東北和台灣都搶走了,還使我落了個賣國的名聲。」這樣,開羅會議為中國戰後收復台灣確定了基調,也就是說,《開羅宣言》已明確了台灣歸屬中國的地位,台灣根本不存在「地位未定」之說。

但是,美國政府此時已不顧歷史事實和自己的承諾。1950年9月20日,美國向聯合國大會提出關於台灣地位的「福摩薩問題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聯大上「要求把台灣問題作為一件具有特別及迫切重要性問題列入議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了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政府的這一舉動也立即遭到台灣當局的反對,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指出:這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聲明「聯合國無權討論台灣問題」。

在中國政府及台灣當局的共同強烈反對下,在國際正義力量的支持下,美國企圖以「台灣地位未定論」來分裂中國的陰謀終於沒有得逞。

第一次台海危機,美國欲使「台灣問題國際化」,蔣介石申言「『漢賊不兩立』,為中國人立身報國的基本立場」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與台灣當局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聯繫日益加強,美台關係進入了所謂的「蜜月」時期。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出任新一屆美國總統,他任命了堅決**的杜勒斯為國務卿,出於從遏制共產主義發展的戰略出發,美國政府決定進一步密切美台關係。1954年上半年,美台開始磋商簽訂旨在針對中國大陸的《共同防禦條約》,但因對條約的適用範圍產生分歧,一時還未達成協議。在獲悉這一消息后,為表明解放台灣的堅定立場,毛澤東當即做出決策,由中國政府對外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從1954年9月3日起,對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實行「懲罰性打擊」,第一次台海危機隨之爆發。

同年12月,美台雙方在華盛頓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台海危機使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儘管美國圖謀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但自知作賊心虛,因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從未脫離過中國的管轄範圍,美國若為此捲入一場中美戰爭,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在國際輿論上也會孤立無援。美國權衡利弊,為避免中美開戰,艾森豪威爾希望蔣介石能主動放棄沿海島嶼,這樣也給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計劃掃除了一大障礙。

1955年1月28日,美國策動紐西蘭出面,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討論台灣海峽「停火問題」,目的是通過聯合國安排海峽兩岸停火,使台灣問題國際化。台灣當局雖然迫於美國的壓力,同意了紐西蘭的提案,但對美國企圖使「台灣問題國際化」是持反對態度的。2月8日,針對美國策劃「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活動,蔣介石申言「決不放棄收復大陸的神聖責任」,指責所謂「台灣海峽停火」的提議,駁斥「兩個中國」的謬論,強調「大陸、台灣皆為我中華民族領土,不容割裂」。2月14日,蔣介石答中外記者時說:「在四千餘年的中國歷史上,雖間有賣國賊勾結敵寇叛亂之事,但中華民族不久終歸於一統。『漢賊不兩立』,為中國人立身報國的基本立場。

鑒於美國插手台灣事務,台灣問題出現複雜化、國際化的形勢,毛澤東及時調整了對美台的政策,決定通過談判緩和台灣海峽的局勢。1956年1月30日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了「力爭和平解放台灣」的新方針。3月16日,周恩來在會見即將赴台的有關人士時請他們傳話給蔣介石:「我們從來沒有把和談的門關死,任何和談的機會我們都歡迎。我們是主張和談的,既然我們說和談,我們就不排除任何一個人,只要他贊成和談。」周恩來還說:「蔣還在台灣,槍也在他手裡,他可以保持,主要的是使台灣歸還祖國,成為祖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國人民的諒解和尊重。」同年10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明確表示:「台灣可以派人來大陸看看,公開不好來可以秘密來。」台灣回歸祖國以後,「一切可以照舊」,「可以實行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毛澤東還說可派代表回來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就這個問題,周恩來還對蔣氏父子等人的人事安排做了具體說明。

不久,中美兩國也進行了秘密接觸,舉行了大使級談判。在談判中,我方表明了「一個中國」的嚴正立場,拒絕美國關於「台灣海峽停火」等建議,堅持美國艦隊及其他武裝力量退出台灣。在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台灣海峽局勢開始有所緩和,美國企圖使「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圖謀被挫敗。

第二次台海危機,杜勒斯策劃「划峽而治」,蔣介石不屑一顧:「那只是片面的聲明」,「沒有任何義務來遵守它。」

由於國民黨軍隊不斷在大陸沿海島嶼騷擾和破壞,也為了配合中東地區反美侵略鬥爭,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大小金門實行猛烈的炮擊,第二次台海危機從此爆發。

金門炮戰打響之初,美國第七艦隊決定為國民黨軍護航,在台灣海峽推行戰爭「邊緣政策」,對大陸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當時解放軍福建前線指揮員請示打不打美國軍艦?毛澤東當即命令:開炮當美艦護衛著「國軍」運輸船隊還沒到料羅灣,解放軍頭一*炮火打過去,美艦便立刻調頭逃跑,根本顧不得「國軍」了,美國「紙老虎」原形畢露。隨後,美國政府立即宣布《共同防禦條約》不包括金門、馬祖,逼壓蔣介石放棄。美軍高層人士分析認為,從軍事上講,金馬遠離台灣島,必須重兵防衛。一旦共軍動手,海上運輸線立即切斷,此實乃兵法所謂之死地。從政治上講,若台灣想「獨立」,金馬歷來為福建屬地,與大陸近在咫尺,眼睛看得見,大炮夠得著,正所謂「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槍炮「走火」,便可引發大戰。中共若進攻金馬,收復失地,名正言順,國際輿論無可非議。此時台灣若出兵增援,則正好授人以柄;若坐看金馬陷落,則民心士氣盡失。有鑒於此,美國艦隊如繼續推行其冒險行動,則有可能在台灣海峽「摩擦走火」,於是美國政府遂決定改戰爭「邊緣」政策為「脫身」政策,而「脫身」政策與其蓄謀已久的「划峽而治」的險惡用心又是聯繫在一起的。9月30日,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美國認為蔣介石把為數眾多的部隊布置在金門、馬祖是相當愚蠢的。他放出風說,如果中國願意在台灣海峽地區停火,美國可勸說蔣介石撤出金馬。顯然,美國政府企圖以拋出金馬來換取中國大陸讓步。以分割台灣與大陸的最後一點聯繫,在台灣海峽劃出一條永久停火線,從而達到「划峽而治」分裂中國的目的。

對台灣當局來說,金馬在軍事上所處的不利地位,蔣介石當然是一清二楚的,但美艦的「臨陣脫逃」,使蔣介石感到美國佬並不可靠,並且他看穿了美國政府「划峽而治」的真實意圖。10月1日,他對美聯社記者說,金馬等沿海島嶼是台灣的屏障,也是遠東的前哨據點,金門防線地位的重要性沒有改變。針對杜勒斯9月30日的講話,蔣介石深表不滿,並顯得不屑一顧:「假如杜勒斯先生真的說了那句話,那只是片面的聲明」,「沒有任何義務來遵守它」。在台灣當局的默許下,台北多家報刊紛紛抨擊杜勒斯「背信棄義」、「不懷好意」,台灣「外長」黃少谷則指責杜勒斯為「國際政客」。一時間,杜勒斯這個台灣當局的「老朋友」被罵得狗血噴頭。

與此同時,毛澤東更是以高瞻遠矚的戰略家眼光,敏銳地覺察出了美國「划峽而治」的陰謀,指出台灣當局若放棄金馬,勢必造成台灣與大陸相隔得更遠,擴大台灣與祖國分裂的狀態,將更為不利於統一祖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毛澤東決定調整對台政策,將金馬留給蔣軍駐守,以作為牽制蔣介石的繩索。隨後,金門炮戰變成了長期化,單日打,雙日不打,逢年過節宣布放假,停止炮擊,使兩岸緊張局勢走向了緩和。金門炮戰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實際上打的是「政治仗」,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高超的戰略思想和策略藝術。

蔣介石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在很大程度上與毛澤東達到了「共鳴」,並受到了毛澤東的讚許。1959年2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語出驚人:「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因為他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的立場是「不含糊」的。同年12月14日,周恩來在接見首批被特赦的杜聿明等11名國民黨戰犯時說:「民族立場很重要,我們對蔣介石還留有餘地,就是因為他在民族問題上對美帝國主義還鬧點彆扭,他也反對託管,反對搞兩個中國」。

1960年初,美國對華政策有所變化,一方面繼續從政治、經濟方面壓迫台灣蔣介石當局,意圖藉此打開缺口,推行「划峽而治」的分裂政策,另一方面設法增加與中國大陸的接觸,尋找新的折衷方案。美國種種只顧自身利益的所作所為加深了美蔣之間的矛盾,給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創造了有利時機。

同年5月2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特彆強調:「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裡,不能落到美國人手中」。毛澤東的這句話被會議確定為中國共產黨對台灣工作的總方針。毛澤東說:「對於蔣介石,我們可以等待,解放台灣的任務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要逐步地創造些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辦了。」隨後,周恩來提出了頗為寬鬆的四點具體意見:一是台灣回歸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均委於蔣;二是所有軍政及建設經費不足之數系由中央撥付;三是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一俟條件成熟並徵得蔣之同意後進行;四是互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事。周恩來還請有關人士將「奉化廬墓依然,溪口花草無恙」的照片寄給蔣介石,指示統戰部門安排住在上海的蔣介石的內兄做政協委員,並要求他們照顧好蔣介石在浙江奉化的親屬。

毛澤東、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所表達的和談誠意和提出的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對台灣當局和蔣介石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蔣介石一直在高唱「**復國」的調子,但他多次明確地表示:「只要一息尚存,決不接受兩個中國」。可以說,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美國「兩個中國」政策的問題上,共產黨與國民黨、毛澤東與蔣介石是不謀而合地走到了一起。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0

主題

102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沙發
lqkhmeet 發表於 2006-8-2 09:16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這個帖子要頂下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3
YuLG 發表於 2006-8-4 01:4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政客在我國國家統一問題上至今依然奉行極端自私、卑鄙、無恥的阻撓和破壞伎倆,對此我們決不能存任何僥倖之心。如今島上的政治家及政客們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大義方面當身體力行,旗幟鮮明地向蔣先生看齊,努力追求國家完整統一、民族團結和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8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4
靛藍金屬蘋果 發表於 2006-11-2 22:55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中國」

(儘管蔣介石一直在高唱「**復國」的調子,但他多次明確地表示:「只要一息尚存,決不接受兩個中國」。)
我無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