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時代與現在的農村生活水平比較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8-15 1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SIZE="2"]這是我家的鐘點工阿姨告訴我的,我把她的描述記錄下來,歡迎大家討論。但她講話帶有很重的地方口音,有些話我聽不太懂,我認為重要的特別是數字我都認真核對過了,我認為不重要的我也就湊合著寫了。

    她1963年出生於湖北一個山區的農村,靠江西九江很近的一個縣,具體是哪裡我沒有仔細問,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可以再問下她。她小學畢業后就沒有讀書了,在家呆了幾年後,1977年就開始進入大隊跟著生產隊幹活,有點現在畢業分配的意思。像她這種情況的勞力,每小時是3分錢工錢,每天算三個小時的工,每天能賺一毛錢工錢。我問她每天實際干多長時間,她說每天實際工作10小時左右,下雨天也要找事做,每個月有三、四天休息。但每天的工錢就是一毛錢左右,而不是3 * 10 = 3毛錢,就是這樣算的,沒有為什麼。壯勞力每天2毛左右。她說從她記事起就吃得很差,紅薯藤嫩的當菜,老的是用來餵豬的,主食就是糠、紅薯、山芋、洋芋為主,有時有大米吃,但這種情況很少(她說的大概是這幾樣,我聽得不是很懂)。總體來說吃不飽,餓不死。
   
    從81年分田到戶后(這麼晚?),生活馬上就好起來了。吃飯基本上就以大米為主了。她再三說從81年分產到戶後生活就好多了。

    她在81年熟人介紹去一個私人開的礦做飯,每月30元錢,她好高興,每個月能掙這麼多錢了。但是下礦的工人掙得更多,每月1000元左右。我很吃驚,我問她是不是記錯了,那時候城市的工人每月才只有4、5十元,97、98年的時候很多國營的大礦的工人每月才2000元不到。我問了好幾遍,她都說沒記錯。絕對是這個數,這還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他們礦里一個紮下到井裡面的籠子的,每月1800元。我問:那麼高的工資,那不是人人都去了。她說不是誰都可以去的,要身體很紮實的,要不然身體會累垮,而且還有生命危險。那時候死人賠幾萬塊,現在那裡還有礦,死個人賠20萬。反正她說絕對沒記錯,請有條件的網友幫忙考證一下。
   
    她老家81年後就有很多人開始做起了生意,她哥哥作的是木工方面的生意,她後來的老公幾兄弟也是那時候開始做的農具生意,一般每人每月可以純賺100元以上。
   
    她是84年結婚,第二年和她公公家分家后,她一邊務農,有空就幫她老公的生意。每年都養兩頭豬,到年底一般自己吃一頭,賣一頭。90年代后,生意沒做了,她和她老公97年一起來上海打工,先是在工廠做,後來她就開始做鐘點工。
   
    她有兩個小孩,大的是女孩在浙江打工,現在每月1000元左右,她和他老公現在差不多也是每月1000元左右。小的男孩還在讀高三。
   
    我問她毛時代和分田到戶后這兩個時代相比,她更喜歡哪個時代。她說她肯定更喜歡現在,毛時代太窮了,吃得差,還吃不飽,勞動的強度還大。現在做事也不輕鬆,但比那時候每天做10小時農活還是輕鬆多了。而且現在還自由,不用受別人的管。但她說村裡面也有人說毛時代更好,理由是那時候犯罪少,不像現在犯罪那麼多。我問她文革時村裡面鬥地主嗎?她說斗的,槍斃的都有,她有個親戚成分不好,就逃到甘肅去了。

    我問她現在的生活和80年代初比,哪時候生活更好。她說就是分田到戶的時候,生活馬上提高了很多,讓她印象很深。但之後的生活一直差不多,沒什麼變化。[/SIZE]
震驚的70碼。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沙發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8-15 13:59 | 只看該作者
[SIZE="1"]PS:一名網友的回復

農村人能上網的太少我們無法知道他們的感受.我小時侯在山東文登農村生活過談一下個人感受.我村在當地屬不窮不富的村莊,我家在村裡屬中等生活水平.上小學時到供銷社買了盒石筆一塊石板,把字寫到石板上讓老師看一下,石板就被同學借去用了,大部分同學用不起石板而採用黑泥盆底打磨出一個方來寫字,小學五年級才能買本(學校統一買)和鉛筆.也有不少人家交不起學費(每學期幾元錢)和學校統一買得本而不念了.

那時主食是地瓜和地瓜干(地瓜用擦板擦成片曬乾,不要誤認為是熟地瓜晾成的熟地瓜干),苞米面大餅子大人們農忙時能吃到一點,分到點小麥大都到糧庫換成地瓜干(一斤小麥換一斤半地瓜干).地瓜因不好保存冬季大都長黑斑吃起來苦得直晃腦袋.菜是蘿蔔或白菜切了放在大碗中加點鹽在蒸地瓜的鍋里一起蒸出來的.過年過節買點肉切成很小的塊包餃子,第二天都交流誰吃著幾塊肉.那時糧都不夠吃,野菜啦;蘿蔔葉;地瓜葉都不少吃,尤其晚飯都是稀的夜間總是尿炕.那時我家有我父親和我小叔兩個成年勞動力,我們兄弟四個(我是老大)和我母親.成年勞動力每天掙10分工分,婦女每天掙6分工分,一年到頭天亮了下地天黑了回家,年末隊里算帳每10分值4至5角之間.我家日常用鹽呀;燈油呀都是讓我拿雞蛋到供銷社去換,每家養幾隻雞就要交幾隻雞的任務蛋每斤5角左右,任務完成後的雞蛋才能去換鹽和燈油(雞蛋每斤是6角幾).上學買個鉛筆也得拿雞蛋換.我家養了4;5隻雞供日常開銷,過清明節每人能分到1個雞蛋.穿得衣服是每年過年做一套衣服,需洗了晚上洗第二天穿,沒有襯衣襯褲的概念都光著身子睡覺.我小學畢業後到生產隊勞動每天掙5分工分,一年只有春節能休息一天.我後來投親離開了那裡,前年回去探親鄉親們說:你回來吧,現在的日子跟以前你在家那時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裡變化卻實太大,我想現在存在很多令人不滿的地方,但沒有人願回到人民公社去.我認為現在的九斤老太實在多得可怕,總是嘮叨這也不如從前那也不如過去,民族的劣根性吧.[/SIZE]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3
huasendg 發表於 2006-8-15 16:10 | 只看該作者
chujiakang:文是不錯,把字體調小一點就好看了.
對比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01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3
4
jana 發表於 2006-8-16 06:09 | 只看該作者
憶苦思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4
5
v98hit 發表於 2006-8-16 09:42 | 只看該作者
明顯是假話連篇:
山東文登那是威海下面的一個縣,全國百強縣市。
靠近九江的是湖北黃梅縣
任何一個農村出生的人都能看出這裡面的水分
湖北黃梅不是土地貧瘠的山區,基本上是勤勞就能致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5

帖子

3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31
6
gongqiangmin 發表於 2006-8-16 11:36 | 只看該作者
當然是現在好多了;儘管還是有許多不如意,可的確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7
愛華 發表於 2006-8-16 19:50 | 只看該作者
胡編的文章。

我家就是湖北的。77年我都讀書了。

我記得那時平均每人每年有600斤的稻子。每年可以發幾十斤魚(那時湖北的魚很多。雖然沒有人去專業養魚,但那時環境好,湖北水多,魚也很多。我記得下大雨後在水流經的草地上經常可以檢到魚。農民經常在水田裡勞作時都踩到甲魚。),還有油等農業產的必需品。

每家自己要養兩頭豬,一頭豬賣給供銷社(國家),拿回一張憑證,憑這憑證,在春節時才能自家殺豬過年。那時基本上每家在春節前都殺豬的。每家還有自己的菜地。吃菜方面都是自給自足。從我有記憶時就知道家家都有養雞。

我父親只是初小文化,但為人正直,在作大隊(現在的村)書記時很有威信,甚至經常被請去判斷家庭糾紛。後來領導讓他去公社(現在的鎮)作領導,但工資是36元/月,吃商品糧。但我父親以文化低拒絕了。真正的原因是家庭負擔重,那36元的工資不如在生產隊拿工分實惠。

農民在那時確實比現在辛苦。一年四季都有活作。農忙季節不用說。農閑時需要植樹造林、修公路、修水利、積綠肥(就是鏟草皮,堆積起來,在爛了之後當肥料用)。現在湖北很多農民就是忙3個月,除了少數人外面打工之外。其它時間就是賭博。沒有人去修水利和公路了。除非政府投資。因此很多水利工程和公路都破爛不堪。但工作10多小時的時候應該是農忙季節。特別是「雙搶」季節(就是收割早稻並且需要在短時間內插上晚稻,錯過季節會影響產量。時間緊,因此特別忙。估計這個樓主都不懂這些)。其它時間沒有那麼忙。

當然30年前,物資生活要差很多。我剛進學校時,是在一個破廟裡。自己帶桌子,凳子就是搬進教室的樹榦。直到4年紀(還是改革前),才新建了學校。我們小學生也作很多義務勞動。至少學校周圍的樹都是我們自己栽的。我讀大學時回家看到那些樹都已經很大很大。可惜現在學校荒廢了(由於小孩數量減少,農村小學都減少合併了)。據說那些樹都給改革掉了,成了商品經濟的一部分了。

我讀小學時國家的紙張很緊張。我們用的是燒紙(就是燒給死人的那種)作作業。買布需要布票。那時的棉布比化工合成的的確良要便宜。的確良在那時是時尚。這和現在大家喜歡棉布完全不一樣。那時用得鹽都是粗鹽。我是在後來才見到現在的精製食鹽的。

那時的農村心齊,積極性高,農民在政府的號召下作很多的事情。那時的農民沒有多少擔憂。真的有困難的話,生產隊和大隊會幫忙解決。那時有一家有9個子女,但人人都有機會讀書。大隊有五保戶制度,孤寡老人由大隊承擔養老責任。大隊的赤腳醫生負責一般病症。不會說感冒都看不起病。大隊還有掃盲學校,就是教那些成人讀書認字。好像是認字2000多才能說是掃盲完成。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5
8
天鷹 發表於 2006-8-21 19:42 | 只看該作者
我來自農村,我家的老一輩都說現在好一些,但是就是風氣不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9
mm021 發表於 2006-8-21 20:52 | 只看該作者
基本上,你去問地球上40歲以上的的人,95%以上都會說現在的生活比30年前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