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狀元、榜眼、探花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8-4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雍正王朝」,是筆者很用心看過好幾次的連續劇。其中,有位特殊人物,即被雍正破例欽點的「探花」劉墨林。

在帝制時代,開科取士,亦有其一定的規範,劉墨林本以為高中「狀元」,乃唾手可得之事,不意因其行為「失檢」,造成仕途多舛,幸賴雍正皇帝亟於求才,不然,依當時的科舉制度,劉墨林必然永遠名落孫山。

所謂「狀元」,乃指第一名而言,其在中國,為人所盡知。然此項體制,在科舉時代,卻頗多變革,而通俗均以狀元為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考諸歷代之制度,其實亦非盡然。

清代錢大昕所著《十駕齋養新錄》載:「進士第一人稱狀元,起於唐,至今因之。」


狀元,唐時亦稱狀頭。

宋朝的計有功,在《唐詩紀事》中說:「李翱江淮典郡,盧儲以進士投卷,翱禮待之。置文卷几案間,其女閑步鈴閣前,見文卷尋繹數回,謂小青衣曰:『此人必為狀頭。』李聞之,深異其語,乃選任為婿。來年儲果狀頭及第,才過關試,逕赴嘉禮,因賦催妝詩曰: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然而,在宋代,狀元並非專指廷試的的第一人。

上述的《養新錄》云:「宋時狀元不必定第一名,第二、三人亦有此稱。」

宋季朱異《曲洧舊聞》謂:「狀元之目,始自辟召,本朝科舉取士,當以省試第一人當之。今呼廷試第一名為狀元,非也。」又宋時趙升的《朝野類要》也說:「上舍試中優等者,釋褐。以分數多為狀元,其名望重於科舉狀元。」

至明代,以狀元為第一,方成定製。

蓋清朝梁章鉅的《稱謂錄》稱:「案明史選舉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又云:『狀元、榜眼、探花,制所定也。』則以一甲第一人為狀元,前明已為定製矣。」

至於榜眼,原指第二名及第三名。

清代趙翼的《陔余叢考》說:「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宋朱嚴第三人及第,王禹偁贈詩曰:『榜眼科名釋褐初。』是第三人尚稱榜眼也。」


及明,榜眼始專指第二人。

依前引《稱謂錄》所云:「榜眼名目,始於北宋,古者原以第二第三兩名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為榜眼,后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為榜眼。又按以一甲第二人為榜眼,第三人為探花,至明始為定製。」

談到「探花」,最初並非用以稱第三人。

《陔余叢考》稱:「探花之稱,唐時曲江宴本以榜中年最少者為之。據秦中記載:『探花宴以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得名花,則二人被罰,宋初猶然,非必第三名及第也。』」


第三人稱為探花,時在南宋。

按梁章鉅的《稱謂錄》述及:「戴埴鼠璞:『本朝故事,吳旦榜、馮極為探花,太宗賜詩云: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蔡寬夫詩話,亦但言擇少年為探花,今獨以稱鼎魁,不知何義。』戴埴,宋末時人,宋其說如是,則宋南渡后,固以第三人為探花矣。」

任何制度之演變,均頗多曲折。今狀元、榜眼、探花之制,已與科舉俱亡。現在偶以第一名稱狀元,僅系作為「形容詞」而已,而各類比賽之前三名,已分別稱為冠、亞、季軍,似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通用之名詞矣。(盧立人)
沙發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8-5 12:11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45

帖子

1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1
3
古笑天 發表於 2006-8-8 17:16 | 只看該作者
長見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45

帖子

1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1
4
古笑天 發表於 2006-8-8 17:16 | 只看該作者
長見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