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了忘卻的紀念——十年間從人們嘴邊消失的辭彙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16 2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了忘卻的紀念——十年間從人們嘴邊消失的辭彙
  
濟南日報


它們一去不復返了。有些令人額手稱慶,有些則讓人扼腕嘆息。但無論如何,都值得記上一筆。


鄰居——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瘋狂的石頭》開篇中,「道哥」偽裝成搬家公司大搖大擺進行盜竊的鏡頭,取材於當前社會中鄰里關係冷漠的現實。商品房的出現,改變了數千年來鄰裡間互相熟悉、知根知底的格局,也改變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諺語。社會中廣泛的信任缺失,使得自我防範這堵牆,封住了睦鄰這扇門,對自身隱私的注重,又進一步關上了長相往來這扇窗。

單位——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在單位這種團體內,團體對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巨大的控制力。從前,基本上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全部都需要通過單位解決;而其它的戀愛、結婚、離婚、生子、出遊買票、探親訪友,也全部需要單位同意,或者是單位出具證明。生是單位的人,死是單位的鬼,最多也只會是,生是A單位的人,死是B單位的鬼。

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大量增多,政府職能的轉變,各項社會改革的實施,單位這個詞已經開始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而人與單位關係的疏遠,事實上反映的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個人與體制關係走向多元化的大趨勢。

詩人——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2005年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行的第十九屆世界詩人大會裡,青年詩人的身影幾乎完全消失,儘管我們今天常常還會在地產商們的熱鬧派對上看到詩人有點猥褻的面孔,但這一切彷佛也印證著「中國詩歌已死」的悲觀論調。詩歌在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流行后,相對小說、散文、評論而言已經嚴重邊緣化。歷史上做一個詩人是神聖的、浪漫的,而今天,隔壁有個詩人就變成了個笑話,經過王朔的演繹,「詩人」這個詞開始被用來隱諱罵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關係的日益繁複造成的社會整體心態的浮躁和詩歌個人化話語傾向嚴重造成的作品過分乾澀、蒼白,是詩歌開始遠離人們生活的外部和內部的重要原因。

改革家——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大量的勇於創新大膽突破的改革名人出現,按照中國傳統的把「者」敬稱為「家」的習慣,「改革家」成為媒體各種報導中大量出現的常見詞語。隨著上世紀90年代後期改革的逐漸深化,改革的重心從經濟改革轉入政治改革,進入攻堅戰階段。「改革家」這個詞的逐漸消失,折射出當前階段改革的狀態,也反映出社會的日趨平穩。

特區——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特區最初指1979年後被劃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廈門、珠海、汕頭4個城市。當時國家賦予特區引進項目審批權、人員因公出國出港審批權、外貿出口權、外匯管理權及許多其它經濟管理許可權,並且在包括稅收、外匯管理、銀行信貸、勞動用工以及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

現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從局部試驗性的階段向普遍改革推進的時代。搞活市場經濟、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成為全中國的要求。經濟特區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個稱呼正在一次次「特與不特」、「特的新含意」的討論中逐漸淡化。

公交售票員——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北京除外)

「各位乘客,您好!歡迎乘坐我們21路1333號車」,北京公交售票員勞模李素麗的事迹曾經被廣為報導,成為宣傳增強服務意識的榜樣。公交售票員的主要職能是維護車廂內的秩序,防止逃票者的出現。在人的所有行為都必須處於嚴格管理下的年代,這個職位的存在非常合乎邏輯。

在可能會出現逃票者的擔心並沒有變成現實后,無人售票車的出現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公交售票員這個名詞也正在逐漸遠去。效率的提高、成本意識的加強、主動買票的自覺、對人的充分信任都體現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但,北京是個特例,這個城市有太多特殊職業、特殊政策與特殊景觀。

收錄機——消失時間:上世紀90年代

根據1988年的一本關於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中的統計,當時全國收錄機的保有量超過一億台。很多家庭,哪怕壓根沒有卡帶用來播放,也都會在醒目的位置放上一台,理所當然得就如同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從「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廣告中需要扛著的攜帶型收錄機到很多年後的比卡帶大不了多少的Walkman,收錄機一直是摩登青年的最愛。而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帶CD或DVD的音響系統和MP3。科技的進步,就這樣靜靜地改變著時尚。

萬元戶——消失時間:1997年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有極少數的農民通過各種努力勤勞致富,家庭年收入超過萬元,萬元戶因此得名。在當時,全國人民普遍不富裕,萬元戶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也是高收入群體。經過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根據1997年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農村人均收入2999.20元,按照戶均4.35人計算,平均戶收入已超過萬元,家家都成為萬元戶。萬元戶在失去原有的標桿作用后,成為歷史名詞。

倒爺——消失時間:1997年3月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為了緩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採用價格雙軌制,利用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價格相差懸殊,進行倒買倒賣牟利的人被稱為「倒爺」。這種行為被稱為投機倒把。作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經濟水平的發展,市場產品的豐富,價格雙軌制的消失,「倒爺」這個說法,也逐漸從人們生活中消失。1997年3月,刑法中取消「投機倒把」罪,只剩暫行了近20年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偶爾會像幽靈般熘出來進行小小的騷擾。

四川省重慶市——消失時間:1997年3月14日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就此四川省重慶市不復存在。重慶直轄市的建立,被賦予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需要帶動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組織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保證三峽工程順利進行。

直轄市地位對一個城市的誘惑力可以從下面的數字中反映出來:重慶市直轄6年後,GDP增長了1.7倍,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增加了2.9倍,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3.1倍,農民純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1.4倍,城鎮化率增加了9.9個百分點。

皇家香港警察——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沙發
木落雁難渡 發表於 2006-10-1 12:01 | 只看該作者
一些轉型的無耐  點點歷史的必然  千年一嘆
  消逝的  興盛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