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可以在較少的位寬下使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帶寬。Serial ATA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複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目前最塊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目前SATA II的數據傳輸率則已經高達300MB/sec。
Serial ATA規範不僅立足於未來,而且還保留了多種向後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硬體方面,Serial ATA標準中允許使用轉換器提供同并行ATA設備的兼容性,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并行ATA信號轉換成Serial ATA硬碟能夠使用的串列信號,目前已經有多種此類轉接卡/轉接頭上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原有投資,減小了升級成本;在軟體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軟體兼容性,這意味著廠商絲毫也不必為使用Serial ATA而重寫任何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代碼。
SATA II的關鍵技術就是3Gbps的外部傳輸率和NCQ技術。NCQ技術可以對硬碟的指令執行順序進行優化,避免像傳統硬碟那樣機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後順序移動磁頭讀寫硬碟的不同位置,與此相反,它會在接收命令后對其進行排序,排序后的磁頭將以高效率的順序進行定址,從而避免磁頭反覆移動帶來的損耗,延長硬碟壽命。另外並非所有的SATA硬碟都可以使用NCQ技術,除了硬碟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晶元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術不支持FAT文件系統,只支持NTFS文件系統。
由於SATA設備市場比較混亂,不少SATA設備提供商在市場宣傳中濫用「SATA II」的現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號稱「SATA II」的硬碟卻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碟卻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導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國際組織,原SATA工作組)又宣布了SATA 2.5規範,收錄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從3Gbps和NCQ到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熱插拔(Hot Plug)、埠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介面)等等。
[CENTER][SIZE="5"]SCSI[/SIZE][/CENTER]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準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CENTER][SIZE="5"]SATA[/SIZE][/CENTER]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範。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範。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CENTER]支持Serial-ATA技術的標誌[/CENTER]
[CENTER]主板上的Serial-ATA介面[/CENTER]
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并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并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複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