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什麼壓抑了創新的火花?著名大學校長反思現行高教|

[複製鏈接]

711

主題

768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4

積分
10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gshong 發表於 2006-7-18 1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上海7月18日電 是什麼壓抑了創新的火花?--著名大學校長反思現行高等教育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呂諾、肖春飛、劉丹

    華裔科學家楊祖佑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備受矚目。他擔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校長十年內,所聘請的教授先後五人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在眾多的中國大學校長看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只是缺少大師,我國的創新人才也嚴重不足。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大學校長們,圍繞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深刻反思現行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

選拔:高考制度缺乏創新人才「綠色通道」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這次特地帶來了老校長郭沫若先生中學時的兩張成績單。第一張成績單平均成績79分,包括國文、圖畫在內的三門功課不及格,最差的僅35分。第二張成績單上,圖畫、習字的成績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績如幾何、代數、生理等比較優秀。

    「如果在今天,郭沫若這樣的成績是很難考進大學的,即使考上了,家長和學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一棵大師苗子肯定會被『善意』地扼殺了。」 朱清時笑道:「誰能想到,郭老後來沒有成為數學家或醫學教授,卻成了大詩人、大書法家、大考古學家?『從小看到老』這句話不一定靠得住啊!」

    幾位大師級人物,並不是從小門門功課都成績優異的學生:錢鍾書和吳晗,數學成績分別為15分和零分,照樣被清華大學錄取;錢偉長被清華大學歷史系錄取,一年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學歷史,因而提出轉系申請。結果,學校允許他到理學院試讀一年。

    朱清時指出,以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已經使基礎教育畸形。這種情況如不改變,創新型人才培養就沒有希望。到了大學階段再開始從頭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已經晚矣!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說:「培養創新人才,高校責無旁貸。但是,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從大學才開始。」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說:「現在的一些學生,大學一畢業就像一個小老頭,沒有童真,沒有靈氣。但這不能怪孩子,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把他訓練成這樣的。」

    朱清時建議採取一種「穩妥的高考改革」,廢除「一考定終身」。他說,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試點,把高中階段的期末考試變成全省統考。音樂、體育、美術等高考一般不考的科目都可以統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招生時可既依據高考成績,又參照具有可比性的平時成績。以後,再逐步降低高考所佔權重,增加平時成績所佔比例。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表示,高考指揮棒不改變,「唯分數論」的培養人才模式不改變,中國的素質教育將成為一句空話,「一張再好的試卷也無法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

培育:填充式教學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對於愛好沉思的人來說,大學教育並不總是有益的。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

    朱清時說:「我們的高等教育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式教學,強調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連貫性,這的確很重要。但是,如果過於強調完整、系統、連貫地學習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大學生可能直到畢業都來不及學到最前沿的課程。」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通過教育改革,把傳統教育制度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選專業,自選課程,只要學分夠了即可畢業。就讀以後,還可以換專業。

    朱清時認為,這樣做,學生的學習往往是跳躍式的,會給學習帶來困難,但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知識的鴻溝,學生就要去自學或求教。自學,正是創新的第一步。

    山東大學校長展濤說:「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大學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環境,學生、教師都走出課堂,多接觸精彩的外部世界,在新觀念的衝擊下更容易產生創意。」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沙發
丁巳 發表於 2006-7-22 06:45 | 只看該作者
It is time to think about it ag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2: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