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協議分析」技術工作在OSI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上,在這一層里能接觸到的所有數據都是最終形式,也就是說,防火牆「看到」的數據和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而不是一個個帶著地址埠協議等原始內容的數據包,因而它可以實現更高級的數據檢測過程。整個代理防火牆把自身映射為一條透明線路,在用戶方面和外界線路看來,它們之間的連接並沒有任何阻礙,但是這個連接的數據收發實際上是經過了代理防火牆轉向的,當外界數據進入代理防火牆的客戶端時,「應用協議分析」模塊便根據應用層協議處理這個數據,通過預置的處理規則(沒錯,又是規則,防火牆離不開規則)查詢這個數據是否帶有危害,由於這一層面對的已經不再是組合有限的報文協議,甚至可以識別類似於「GET /sql.asp?id=1 and 1」的數據內容,所以防火牆不僅能根據數據層提供的信息判斷數據,更能像管理員分析伺服器日誌那樣「看」內容辨危害。而且由於工作在應用層,防火牆還可以實現雙向限制,在過濾外部網路有害數據的同時也監控著內部網路的信息,管理員可以配置防火牆實現一個身份驗證和連接時限的功能,進一步防止內部網路信息泄漏的隱患。最後,由於代理防火牆採取是代理機制進行工作,內外部網路之間的通信都需先經過代理伺服器審核,通過後再由代理伺服器連接,根本沒有給分隔在內外部網路兩邊的計算機直接會話的機會,可以避免入侵者使用「數據驅動」攻擊方式(一種能通過包過濾技術防火牆規則的數據報文,但是當它進入計算機處理后,卻變成能夠修改系統設置和用戶數據的惡意代碼)滲透內部網路,可以說,「應用代理」是比包過濾技術更完善的防火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