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周刊》:中日互補 雙贏之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7-14 1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uafeng    2006-07-10 11:35:53

 《亞洲周刊》刊登關志雄的文章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日本可能是弊大於利,中日經貿關係是互相補充而非零和的惡性競爭,應從經濟往來中尋求政治出路。

近年來,國際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此起彼落,但是中國政府繼續堅持讓人民幣匯率有序浮動。在香港一個由野村國際資本舉辦的論壇上,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日本可能是弊大於利,中日兩國經貿關係是互補而非零和的惡性競爭。
日本政府及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長期不合乎實際價值,變相削弱了日本企業的競爭能力,並引致不利於本國經濟的貿易赤字。關志雄卻認為,人民幣升值不是政治壓力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種自然現象。現在中國政府為阻止人民幣過快升值,透過每年在外匯市場投放二千億美元,所產生的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可能引起泡沫經濟的爆破。按照目前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正在擴大的情況來看,人民幣以每年百分之一點六至一點七的步伐升值並不足夠,應擴至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十六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升值對營業有正面的影響,而百分之三十七的受訪者認為升值帶來負面影響。關志雄指出,這些民間反應顯示,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是互相補充而非零和的惡性競爭。他認為不少日本的企業現在正受惠於中國低廉的勞工市場及高速經濟增長。人民幣升值,對日本可能是弊大於利。

正當「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社會盛行之際,當時在經濟產業研究所工作的關志雄首度提出中日經濟結構存在互補的關係,引起社會輿論甚至同事的強烈反彈。關志雄說:「當時他們認為我是中國派來的間諜。」

關志雄認為,中國與日本是互補的經濟關係,主要原因是中國與日本存在四十年的經濟實力差距。在經濟發展的差異下,中日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中國龐大的勞動人口,有利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相反,日本多年工業發展所累積的資金及技術,有利發展技術及資本密集型的產業。

他說,中日兩國不同的經濟優勢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產業模式,互相彌補對方的不足。日本需要中國的勞動力進行低附加值的生產工序。對於經濟相對落後的中國而言,中國可以從日本企業的投資中獲得產業技術。

過去中國一直強調以擴大資本投入以帶動經濟增長,但整體生產效率仍然偏低,不合乎可持續發展。未來中國需從粗放的生產模式轉向高增值模式,而引入日本的技術可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既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亦緩解因探求資源而產生的國際矛盾。

然而,讓關志雄憂心的是,中日在貿易政策及政治問題上,明顯存在敵對心態。他說,在經濟方面,兩國分別與不同的東南亞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都要爭取區域經濟主導權。在政治方面,日本政治家為尋求國內支持,設置不必要的貿易壁壘保護夕陽產業,更讓兩地經濟未能進一步融合;中國國內反日情緒讓日本企業不能在中國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未能積極發展。據新浪財經調查,中國大學生心中的最佳僱主,日本的松下只佔二十五名,反之韓國、美國的公司卻在十大以內。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2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