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找外星人三大誤解 人類僅觸及太空表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7-13 17: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recibo望遠鏡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23日報道,在美國中,一提SETI,人們都知道它是一項尋找外星人工程,其正式的名稱是「尋找地外智能」,也就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尋找地球以外的文明。可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人們對搜尋地外文明的很多認識並不正確,他們所認為的一些情況實際上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儘管如此,這些想像還是被寫進了文章、博客、書籍甚至被拍成了電影。

  第一個誤解:美國國家地外文明搜尋局真的存在

  在電影《外星戀(Starman)》中有這樣一幕:當政府官員檢查一艘墜毀的太空飛船時,一位姍姍來遲的角色亮出自己的證件說,「我來自地外文明搜尋局」,於是警察便立即放行。

  很多人因此喜歡上神秘的「國家地外文明搜尋局(National SETI Agency)」。在關於介紹地外文明搜尋的文章中常常提到地外文明搜尋局正在利用數百萬台個人電腦或開展了一項新的研究,尋找激光信號。結果,很多人就真的以為在我們現實中有這樣一個機構,負責協調和控制世界上所有的對地外文明的搜尋工作。一些人認為該組織是美國政府的一個半公開的秘密,是一星際版的國家安全局。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只是少量獨立組織的研究領域,這些組織分散在一些國家,以搜尋地外文明為己任。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30名科學家大體上專職於對地外文明的搜尋工作。世界上最大的SETI研究小組SETI研究所大約有十幾個人,但SETI研究所並不是人們所謂的國家地外文明搜尋局。現在世界上還沒有成立這樣一個組織。

  第二個誤解:所有射電望遠鏡一直以來都是在尋找地外文明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對地外文明的搜尋一直利用射電望遠鏡在宇宙中尋找地外生命的跡象。20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宇航局資助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的目標是設計一個用以探測星際信號的系統。這項代號為「獨眼舉人」的研究項目初步設計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工程,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個由天線和處理信號的電子設備組成的陣列,以後根據需要還可以分階段慢慢擴展。有關展現該獨眼巨人工程各個階段的電影、報道以及大量的文章層出不窮。

  這些作品中描寫的大多是像在沙漠里建立1000多個大型天線陣列的蔚為壯觀的景象。這些作品的描寫是如此的逼真以至人們信以為真,認為現在已經建設了這樣了天線陣,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或許這些表象和荒誕的說法使人們認為所有的射電望遠鏡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忙於它們的地外文明搜尋工作,偶爾「空閑」時才觀察脈衝星或類星體。

  實際上天文學家使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地外文明搜尋的時間是非常少的。自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這段時期,鳳凰計劃在在阿雷西沃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利用天文望遠鏡搜尋地外文明的時間只佔所有時間(共2400個小時)的5%。具有嘲諷意味的是這樣的時間實在是少的可憐。儘管如此,這卻是在阿雷西沃天文台單個項目中搜尋地外文明時間的最大分配了。SERENDIP項目在其他研究項目在阿雷西沃天文台進行研究時最大限度里利用間隙的時間來對望遠鏡所指向的太空進行觀測,但控制天文望遠鏡的是這些其他項目,SERENDIP項目只能仰其鼻息,吃些「殘羹冷炙」而已。利用射電天文望遠鏡進行地外文明搜尋的事情是比較少的。

  第三個誤解: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已經「實施」了將近50年

  最近的一本由歷史學家喬治·巴薩拉和政治科學家比德·斯肯克所撰寫的書籍引發了很多認為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失敗的文章。這些論據如下: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已經對太空監聽了將近50年的時間,但卻一無所獲,所以地外文明搜尋計劃是失敗的。這個結論是基於上面的1和2,以及很多錯誤的關於對天文望遠鏡和信號處理系統是怎樣工作的臆斷。

  自1960年當弗蘭克·德里克(Frank Drake)搜尋到來自附近兩個星體方向的一些無線電通道后,大約有100個獨立地外文明搜尋研究項目在各個不同時期進行了各種能力水平的搜尋,絕大多數的搜尋設備在敏感度和頻率覆蓋方面極其有限。總的來看,這些搜尋參差不齊。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已經監聽太空將近50年的說法給人們產生了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望遠鏡已經持續不斷地監聽了50年。「監聽地外文明」的措辭或許使人們想起了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的目標,但並沒有精確說明這項計劃是怎樣開展的。在最初的20年的「監聽」中,23個對準目標的無線電地外文明搜尋項目總共進行了90天的搜尋。

  作為類比,考慮一下下面的陳述:畢加索進行了50多年的繪畫創作。常識告訴人們,畢加索不可能50多年一刻不停地在繪畫,至少在吃飯和睡眠時他會放下畫筆。那麼隱藏在「監聽」中的這些假定是什麼呢?「監聽」所傳達的信息是持續的聽,畢竟我們的耳朵一直在聽聲音。我們的耳朵還可聽到很寬一段聲頻的聲音,從來自各個方向的粗重的隆隆聲到高聲調的尖叫聲。我們還收聽收音機,對很多人來說地外文明搜尋計劃意味著要使用射電望遠鏡進行監聽。收音機是另一個含有假定意思的單詞。在絕大多數地方我們可以使用一個小攜帶型收音機收聽數十個電台。所以當它應用於地外文明搜尋計劃時我們應該忘記我們所知道的熟悉的術語。天文望遠鏡不像我們的耳朵也不像AM/PM收音機。射電望遠鏡是極度定向的。阿雷西沃天文台的天線對來自它所指的方向的一百萬之十距離內的無線電是極其敏感的,但當信號來自其他方向這種敏感性就會降低1000倍。高科技接收器和電子設備只能處理來自相對較小頻段的無線電波。對於地外文明搜尋計劃來說,它所能探測到的無線電頻譜「微波窗」範圍從1 GHz 至10 GHz,其中包含90億個通道。現在地外文明搜尋計劃所使用的信號處理電子設備一次只能處理大約一億個通道。這就意味著為能覆蓋所有通道,對每個搜尋的太空點要進行至少90次觀測。所以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的觀測並不像「監聽」一詞所暗示的那樣容易。

  在大約100個地外文明搜尋項目中絕大多數的項目在頻率覆蓋、定向搜尋以及敏感度方面是極其有限的。如果你考慮一下要觀測的星體的數量和在高敏感度下所要搜尋的通道的數量,只有兩個項目具有相當大數量的搜尋能力,這兩個項目是「SERENDIP」項目和「鳳凰」項目。「SERENDIP」項目使用阿雷西沃天文台天文望遠鏡對可見太空(占整個太空的30%)在無線電頻譜的水洞區域進行了搜尋。作為對這個項目的補充,地外文明搜尋所的「鳳凰」項目對大約250光年內範圍內的大約800顆星體進行了信號搜尋,它所覆蓋的通道大約是「SERENDIP」項目的六倍,其敏感度是SERENDIP項目的十倍。即使像這樣印象另人深刻的統計數字,我們也僅僅是觸及了太空的表面。

344

主題

2270

帖子

87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沙發
小黛 發表於 2006-7-13 17:54 | 只看該作者
誤解還不少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