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袁啟清:找回我們的改革──評中國民生投入比例世界最低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7-11 0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7/10   《中國青年報》7月5日載: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吳忠民近日指出,中國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佔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比非洲貧困國家還低。

近年來,部分民眾將醫療、教育、住房問題,戲稱為壓在頭上的新「三座大山」。以醫改、教改、房革為代表的基本民生改革,亦遭受社會各界的廣泛批評。

在醫療、教育領域,管理部門以「市場化」為借口,政府迴避提供公共福利的義務,將民眾拋向積弊叢生和缺乏約束的壟斷行業;在房地產領域,地方當局更依仗其唯一的土地供應者的強勢地位,利用大規模城市拆遷、集體土地徵用及飢餓供地等方式,進行「城市經營活動」,導致地價屢創新高,亦是房價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民生改革中的最突出問題,與其說是市場失靈的問題,不如說是政府不作為和不當作為的問題,不如說是民眾和政府的權利義務問題。一方面,民眾履行了納稅義務,卻需要為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向壟斷行業再支付一次不合理的對價;另一方面,民眾的基本民生需求,反而成為了部分政府機構及相關的壟斷行業的滾滾財源。一方是不可替代的基本生存需求,另一方是不可動搖的壟斷地位,這種力量懸殊的對比,更決定了民眾在博弈中的絕對弱者地位。交易主體地位無法平等,市場機制如何正常運行?因此,將基本民生改革的困局完全歸咎於市場機制,無疑是要求市場機製為自己從未做過的事負責,因此混淆了改革困局的真正癥結。

與公共服務的低投入相對應的,則是行政公務支出的高昂開支,其中包括天文數字般的公款消費、旅遊、公車費用、高檔辦公樓等,更勿論消耗的巨大財富的眾多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日前舉辦的經濟學50人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稱:「實現全民低保,是國家財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對老職工的社會保障補償問題,國家財力也是可以支持的。」事實上,我國現有財力同樣能夠支持對醫療、教育等公共福利的更高投入。按憲法之國家機構分權原則,人民代表大會應代表民眾審查和批准國家預算及財政開支,此乃人民主權在財權上的體現。而公共服務的過低投入和行政公務過高支出,均證明在公共財政開支上,與其說國家承擔公共服務的財力不足,不如說是民眾利益之呼聲在某種程度上的缺失。

在繼續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政府需逐漸擯棄「以官為本」的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從過去的以官員的政績升遷、利益得失為本,轉變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為本。惟有以人為本的改革,方能有持續推進的原動力,方能有更光明的前途。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最基本的人權為生存權和發展權。而在基本民生改革中,醫療、住房關乎民眾生存權,教育關乎民眾的發展權。任何相關改革措施的失當,均可能導致民眾基本人權之受損,因此必須格外慎重。在繼續推進改革過程中,全社會更應形成如下共識:任何改革措施,均不能以損害某一或某些社會群體的基本人權為代價。而改革惟有成為人民的改革、成為全體民眾的改革,方能將中國帶入富裕、民主、公正的文明社會。

(原載「中國改革論壇」)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