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美國應該感謝中國

[複製鏈接]

0

主題

2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hugg 發表於 2004-3-20 0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美國應該感謝中國

  美國《財富》雙周刊3月22日(提前出版)一期發表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撰寫的文章《我們為什麼應該感謝中國人》。文章認為,中國在填補美國經濟的漏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保持低利率,中國向美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多支持。美國消費者從美中貿易中得益最多。所謂的中國威脅在一個
全球化的時代聽起來完全是空話,中國並沒有從美國竊取就業機會。中國是其他國家應該仿效的重要榜樣。這篇文章說:

變化不定的世界再次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一年前,中國奇迹般的增長被普遍認為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源泉。如今中國又被認為是一種威脅―――實際上它已成為這個有機能障礙的世界無法解決的許多棘手問題的替罪羊。這種角色轉換既令人不安又沒有根據。攻擊中國的原因主要源於世界上富有的工業國對就業機會無增長感到的憂慮。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就業機會被轉移到了中國―――這種錯誤的觀點已促使政治領導人轉向危險的保護主義「補救辦法」。 

中國的釘住美元的匯率製成為這場辯論的避雷針。在許多人看來,該制度使中國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享有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中國受到了調整該制度的壓力。人們在焦慮中忘記了迅速變化的中國經濟給世界帶來的好處―――一個不知感恩的世界應該對此表示感謝。美國尤其如此。是的,2003年,中國在美國創紀錄的5400億美元貿易逆差中佔據了最大的部分。但逆差不是在北京造成的,而是在華盛頓造成的。由於控制不住的聯邦預算赤字,美國幾乎耗盡了它的國家儲蓄。為了提供經濟增長所必需的投資,國內儲蓄的不足必須用國外多餘的存款來彌補。為了吸引國外資本,美國只能累積大量的國際收支和貿易逆差。單單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就在填補美國經濟的漏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我們儲蓄不足,我們必須與某個國家保持貿易逆差。如果不是中國,那就可能是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歐洲。結果會是價格更高的進口產品,就等於對美國消費者徵稅一樣―――這樣會減少購買力,從而會限制美國的經濟增長。 

實際上,美國消費者從美中貿易中得益最多。去年,美國從中國購買了1500多億美元價廉物美的商品,這有助於美國控制通貨膨脹。低通貨膨脹為就業機會短缺、收入受限制的美國消費者提供了意外的購買力。為此,美國應該感謝中國。中國的好處並不僅限於此。事實表明,中國正把很大一部分出口收入轉為以美元為單位的金融資產。截至去年12月,中國持有1440億美元的國庫券,占外國持有這類政府債券總額的9.6%。在美國國庫券的外國持有者中,中國僅次於日本,居第二位,遠遠超過第三位的英國。這不是小事。一般說來,過多的政府借款會使融資費用升高。但中國人熱切地購買美國債券阻止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通過保持低利率,中國向美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多支持。

  所謂的中國威脅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聽起來完全是空話。中國並沒有從富有的發達國家竊取就業機會。

  也不應指責中國貨幣定價過低。恐外的美國議員認為,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是其貨幣受操縱的確鑿證據。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中國與大多數貿易夥伴都保持著很大的貿易逆差。因此,其總的貿易狀況只是略有順差―――2003年略高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3%。這表明中國貨幣的定價可能是比較合理的―――這與叫嚷著要求中國迅速對人民幣進行升值的人觀點不一致。

通過致力於非凡的改革,中國向世界其他國家發起了挑戰。是的,中國的成功也是一種挑戰:它使歐洲和日本死板而過時的經濟懂得也必須改革,否則就會被一個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拋在後面。中國根本不是什麼威脅,而是其他國家應該仿效的重要的榜樣。(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