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者稱西方熱炒中國軟實力強化中國威脅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國際在線2006.7.7

  與宣揚和誇大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實力的目的一樣,西方對中國「軟實力」的渲染,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西方對中國軟實力的熱炒,已轉染到東南亞國家。

  7月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文章,題為《中國的新生軟力》,稱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軟實力將迅速在全球流行。而華文、中藥以及華語電影,則是中國軟實力的代表。

  文章稱,全球有3000萬外國人在學中文,且其發展趨勢「相信還會加快」;華語電影吸引越來越多西方觀眾,許多華人偶像已國際知名。最大膽的預言是,中文將在10年內取代英文,成為網際網路上的最主要用語。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藍秉湖,是新加坡的一名律師,他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2005年11月,在中國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時,他曾在《聯合早報》上撰文:《鄭和——國際航海探險界的巨人》。

  《中國的新生軟力》發表之後反響強烈,除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媒體外,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媒體也紛紛轉載。原文作者雖無「捧殺」之意,卻在無意之間,契合了西方國家的傳播需求。

  這正如西方國家所願。「美國和歐洲的政客,就是要通過誇大中國影響力,讓別的國家警惕中國的發展,以強化他們的所謂『中國威脅』論。」一位在美國訪問的華裔學者向《財經時報》表示。

  中國軟實力報告

  在中國,以「軟實力」為研究對象的機構和個人,現在都很難找到。涉及這一話題的著作,也寥寥無幾。

  「中國的經濟實力總體上是上升趨勢,但軟實力卻呈現為『N』字形變化狀態,1980~1988年為上升,此後劇烈下降,此後又逐漸回升。」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在一篇論文中表示。

  這位教授認為,中國的軟實力,比經濟實力弱,但比軍事實力強——中國與數百個國家有貿易關係,但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對距離較遠的地區影響力有限。

  不過,西方研究機構的看法則不相同。許多西方學者都在竭力證明,中國的軟實力,已經在東南亞、非洲乃至拉美地區都有影響。

  位於倫敦的外交政策中心即是一例。這個研究機構是歐洲智囊團之首,它是由英國首相布萊爾發起設立的。5月18日,在此任職的研究員伊斯謝·潘,曾發表題為《中國軟實力衝擊》的報告。

  這份報告稱,中國在加大以文化交流的形式——比如派學者和教師去國外學習、吸引外國學生去中國留學、為海外的漢語項目提供費用,來增加自己的軟實力。

  報告尤其提到中國軟實力對拉美、非洲以及中東的影響,並認為這些影響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正因為這種看法,中國總理溫家寶6月出訪非洲,被西方媒體稱為是「外交軟實力」的體現。

  什麼是軟實力

  學界較為流行的看法是,「軟實力」的概念,是在15年前,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約瑟夫·奈提出。這位教授以書名的形式,解釋了軟實力的概念——《軟實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

  在這位前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看來,硬實力是以軍事和經濟為內容,而軟實力則是文化上的吸引力、或者說服力,比如好萊塢電影、哈佛大學、或者NBA等等。

  持這種觀點的還有伊麗莎白·伊科諾米。「人們經常將軟實力與投資、經濟發展聯繫起來,而我則將它定義為文化、教育和外交。」這位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亞洲區的專家說。

  美國另一位國際關係專家布魯斯·吉爾認為,中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互為依存,「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投票權,能夠影響很多國家的命運」。在他看來,這種投票權就是軟實力的體現。

  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則認為,軟實力是國家內部和外部的政治動員能力。

  而約瑟夫·奈則表示,中國的文化、政治和外交等軟實力發展應受到關注。他認為現時中國的軟實力與美國仍差距甚遠,但他警告美國政府,若再忽視中國軟實力的發展,則將是「愚蠢」的。

  「捧殺」中國軟實力

  在《中國軟實力衝擊》一文中,伊斯謝·潘援引新加坡國際事務學院教授艾瑞克的話稱,中國的文化、藝術等,在東南亞已經十分盛行。另外,這份報告還表示,中國在與拉美髮展經貿關係的同時,也正在增加在拉美的投入,以幫助其發展文化和教育事業。「方便中國獲取資源,比如鋼材和石油」。

  報告稱,中國軟實力在非洲發展迅速,比如,在國際社會與非洲國家團結在一起;免除他們超過10億美元的債務;在中國的大學中,培養10萬來自非洲的人才;投資改善非洲的基礎建設等。

  當然還有中東。報告認為,美國和歐盟在中東的軟實力,其前景與中國相比也欠缺競爭力。因為美國總是將重點放在推進民主方面,而中國則更務實,比如幫助當地修建公路、醫院和學校。

  約瑟夫·奈提醒美國政府,由於中國軟實力的崛起,美國軟實力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在2005年,美國就被排斥在東亞峰會之外。因此他說,應對中國軟實力的崛起,「是個急需處理的問題」。

  看起來,這是繼鼓吹「中國威脅論」經濟版、軍事版、科技版之後,這些政客們挖空心思,找到的另一個「軟實力」版本。(來源:財經時報 易強)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