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和諧」走進非洲(圖)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7-3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6月28日 15:46

[CENTER]溫家寶總理6月20日在訪問剛果時拍起了非洲的「達姆」鼓,頓時群眾一片歡騰。(新華社)[/CENTER]

認為「中國進入非洲也是一種殖民主義活動」的說法,要麼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要麼就是無事生非、挑撥離間

胡錦濤主席訪問非洲之後,溫家寶總理又對非洲進行了訪問。如果聯繫到「中非論壇」和中國為一些非洲貧窮國家減債百億的重大舉措,都表明中國更加重視與非洲國家間的關係。

然而,西方有輿論卻說中國同非洲國家發展關係就是為了石油,為了攫取非洲的能源,說中國在搞「新殖民主義」;還有輿論認為中國只對非洲的自然資源和貿易潛力感興趣,將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商業競爭對手和地緣政治對手。

坦率地說,任何國家的國際行為都應該圍繞其國家利益為核心展開,中國也不例外。中國也希望通過外交手段鞏固與一些資源輸出國家的關係,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和其他關鍵資源的供給,但這是一種正常的國家行為。所以,中國進入非洲、發展與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行為方式和動機,與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不可同日而語,更不能相提並論。

首先,中國進入非洲的時代不同。與西方國家於18、19世紀進入非洲完全不同的是:當時,世界範圍內的通行準則是強權政治,是弱肉強食,是殖民統治;而在當代,國際法準則已經成為指導日常國際事務的強大規範性力量,傳統的殖民統治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非洲重建殖民秩序。那些認為「中國進入非洲也是一種殖民主義活動」的說法,要麼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要麼就是無事生非、挑撥離間,自有其險惡目的。

其次,中國進入非洲的方式不同。西方進入非洲的重要手段先是奴隸貿易,後來是挑起非常國家、部落之間的爭奪,以坐收漁人之利,最後則是在非洲劃分勢力範圍,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大力支持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在中國經濟非常落後、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仍然援建了坦贊鐵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特別是中國政府在獲得了聯合國的代表權以後,更成為廣大非洲國家利益的「代言人」。所以,中國對非洲的友好政策,是長期的、穩定的。

再次,中國進入非洲的動機不同。中國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是為了促進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或獨立,並在現代國家主體體系中最終使中國自身的主權得到一種制度性的保障。目前,這一歷史過程已經結束。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是中國的第二大動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平衡日益不對稱的國際格局,並最終保障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

最後,中國發展與非洲關係,也是中國「和諧外交」戰略的構成部分。「和諧外交」的核心是「和平、合作、發展」。強調和諧並不是漠視、忽視甚至是無視不同國家之間現實存在著的矛盾與衝突,而是強調要以合作與和平的方式對待、解決這些矛盾與衝突。這就意味著,中國要密切與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僅僅根據中國自己的意願就能實現,一定要同時符合廣大非洲國家的切身利益。由於中國與非洲同屬於發展中國家,「北京共識」可能比「華盛頓共識」對非洲更有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和諧世界」的構想是新時期中國對未來世界一種更加積極的認識和期待,而「和諧外交」則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反映,與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所倡導的新秩序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等緊密聯繫在一起。當然,從長遠看,中國要想形成有影響的真正意義的發展模式和國際政治理念,以爭取更多國家的認同和接受,從而增加中國的軟權力,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國家的非洲政策產生競爭關係。但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張家棟)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