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電影的總體危機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6-30 1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異見模式的缺乏、奇觀模式的泛濫、深度模式的平庸
——中國電影的總體危機
葛紅兵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中國電影總產量200餘部,但是,其中真正精心創作,用膠片拍攝,能在市場上引起反響的,不過二、三十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年度電影票房收入為15億人民幣,其中一大部分是屬於進口片的,而人口僅為4793萬人的韓國年度電影票房收入達到了1萬億韓元(約等於70億人民幣)。電影似乎正在逐漸失去觀眾;大多數國產片,投放市場后都是虧損的,一國內著名電影製片廠導演對我說,70%的片子連三分之一的投資都收不回;許多電影場次,觀眾還不如工作人員多,上海一家重要影城的經理說,他們那裡,電影票房的收入,有時還不如賣飲料、卡通玩具等的收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電影真的沒落了嗎?非也。這裡有體制上的原因,電影投資、融資渠道不暢,投資、製作、發行主體地位不對等,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攝製電影片許可以及發行許可審查主要是內容審查(電影投資風險不可控),等等,這些是原因,但是,這些瓶頸正在逐漸解決,比如,民間資本進入電影的渠道現已基本打通。電視以及盜版DVD市場的擠壓是原因——這一條也會慢慢得到解決,3G手機的誕生,數字電視的開通,將為電影帶來新的市場,「24小時時限」DVD碟片技術,將從技術上給盜版市場帶來致命打擊。外國電影的衝擊也是原因,韓國有Screen Quota制度保護本土電影,限制進口電影,要求一年當中有146天放映本國電影,中國目前還沒有。中國電影宣傳意識不足,韓國電影《太極旗》的宣傳經費佔全部經費的三分之一,大多數中國電影都做不到這一點,中國電影的經營意識更是淡薄,許多西方影片衍生產品(卡通玩具、服裝貼牌等)銷售產生的利潤遠遠高於影片票房,這方面最成功的是《哈立波特》。但是,這些都不是根本問題。

我認為,中國電影的根本問題是「原創力」低下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電影是反映時代生活的,就想當然地以為電影對時代生活的原創表現力是天生具備的。恰恰相反,和其他藝術樣式相比較,中國電影對時代生活的原創表現力可能是及其低下的,比較而言,也許人們更願意看小說、看電視、聽歌劇,而不願意進電影院,進電影院也更願意看進口片。電影的「表現力」來自哪裡?劇本的原創性。韓國商業電影之父著名導演姜帝圭,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是:他是編劇出身,他的成功歸功於他對本子的認真、尊重和資金大投入,他自己寫過大量的本子,拍戲的時候,他90%尊重本子,只有10%自己發揮。

一部電影,成功的基礎是什麼?是劇本,但是,中國電影恰恰忘記了這一點,不重視編劇的勞動,許多片子在劇本上的投入低於總投資的3~5%,許多甚至不到3%,對比一下,征服全世界的好萊塢對好劇本趨之若鶩。一部好萊塢影片至少能給編劇帶來30萬美元的個人收入,海外電影劇本一般佔總投資比例的10%至20%,投資1000萬元的電影,劇本創作的投資就高達100萬至200萬元。相比較而言,中國電影編劇的編劇費少得可憐,大多在10萬元左右。中國電影不重視劇本原創性投入,還表現在他們對待原創文學作品的態度上,北京一家從事電視劇拍攝製作的民營公司,其購買和儲藏的文學作品達20餘部,筆者在北京參加他們公司的策劃活動,他們老總引以為自豪的就是他們的原創作品的儲量,他們不惜工本,巨資購進李碧華、金庸、遲莉等人的作品作為儲備,這些儲備夠他們開墾5年甚至10年。返觀我們的電影公司,有多少電影公司有這種儲量的呢?很少,許多公司只是臨時抱佛腳,東抓一把,西撈一把,別說儲備,就是送上門來的本地創作資源也是冷眼相待。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一、中國電影最多只能在「奇觀模式」里打滾,比如《無極》,典型的奇觀電影,因為沒有好的原創性的本子,導演、演員成了電影創作的當綱主角,他們只能在拍攝技巧上、表演上下皮外功夫,最後把《無極》打造成了一部沒有靈魂、沒有內容的視覺奇觀片,這導致奇觀片的泛濫,去年收到所謂好評的《可可西里》其實也是這樣一部片子;二、深度模式「平庸」,電影可以表現老生常談,但是,要對老生常談的東西作深度挖掘,這就產生了電影創作的「深度模式」,比如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就是這種模式的電影,父子情是老生常談,張藝謀繼續老生常談,是因為他想對這個情感做主題和表現方式上的深度挖掘,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張藝謀的深度挖掘是不成功的,他得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表現方式是新的,但對父子情的挖掘依然是平面的,沒有新意;三,「異見模式」缺乏。李安的《斷臂山》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採用的是異見模式,他表現兩個男人的愛,讓女人退場的愛,他對人類長久以來形成的兩性愛情觀定式構成了異見,他把電影對愛的表現推向了一個異見的領域,相比較而言,這個模式要比張藝謀《千里走單騎》的模式,其創新的程度就大得多。這也是《千里走單騎》不可能獲奧斯卡獎的原因。「異見模式」是電影創作真正的創新模式,中國電影要走出困境,有待異見模式的真正崛起和繁榮,然而,恰恰是這一點,它正是我們的死穴,異見模式在中國電影中幾乎是空白,它需要我們電影工作者思想上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異見」只能存在於寬容、開放,不斷觸碰觀念禁區的地方。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1 10:40 | 只看該作者
祝願中國電影能越走越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3
丁巳 發表於 2006-7-2 06:01 | 只看該作者
Chinese film needs originality. It needs philosoph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