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途離開的主播:薛飛 杜憲 楊柳 賀紅梅(組圖)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6-30 1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6-29 17:43:14
[B]薛飛[/B]

十多年前,中央電視台一個風采初露的年輕播音員退出了《新聞聯播》,薛飛的形象也悄然淡出了視他為偶像的人們的視野。1992年,他遠赴匈牙利,揮一揮 衣袖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在異國他鄉風塵十載,浪跡天涯,多少事欲說還休。2001年,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薛飛再度紮根故土,像是漂泊的遊子,歸來時已是鬢 染飛霜。 

[B]杜憲[/B]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之前,杜憲作為央視新聞聯播女主播,其端莊高雅的形象深入人心。後來這位「中國第一女主播」因故轉行。到經濟部去當編輯並進入經濟管 理研究生班進修。但無論是當電視主播還是編輯,她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後來,杜憲出任電視片《中國小城鎮》的主持人,跟隨攝製組途經雲、貴、川、藏等地。 2000年1月--受聘鳳凰衛視,主持《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穿越風沙線》、《尋找遠去的家園》節目。

[B]楊柳[/B]

山東人,1989年7月從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後進入中央電視台,先後從事過《新聞聯播》、《晚間新聞》、《新聞三十分》等欄目的播音工作。現為央視《子午書簡》、《電視詩歌散文》等節目主持人。

[B]賀紅梅[/B]

1990年初,即將從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的賀紅梅,被選調到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編輯部播音組實習。曾是>「小字輩」。1994年4月1日,央視新聞節目大改版,要求播音員相對固定,部里就確定出她和康輝共同主持新開辦的《世界報道》欄目,直到現在。 

杜憲和薛飛都曾是面對11億大陸百姓(計有9億電視觀眾)的中央電視台首席新聞主播 。他倆的聲音與臉孔,在八九民運的大時代中成為中國人民「良心」的一架衡器和「 有 聲有色 」的形象標誌。所以,筆者在此為杜憲這位公眾人物撰寫一篇「外傳」--倘若流 於皮相之談,敬請讀者不吝批評。

[B]門頭溝的炊事員 [/B]
杜憲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為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教授,她日後在熒屏上端莊大方 的氣質,與其家風不無關係。杜憲16歲初中畢業,正值文革亂世,高中是沒的讀了。本 來她也難逃「上山下鄉」的命運,那同代人鐵定的人生之路。但是杜憲恰巧碰上了一個「 招工」機會,進入了北京人民軸承廠。不過這和當知青實在也相差無幾:該廠位於燕山山 脈的一個褶皺里--門頭溝,舉目儘是石多林稀的群峰疊嶂,蜿蜒的山樑間或點綴著頹然傾 圮的前朝城堞。它離北京已不近,離杜憲家住的清華園就更遠了。當時恰是「備戰備 荒 」的非常年代,這座山溝里的工廠實行准軍事化,已不再分車間,而是劃成一個一個連 隊。杜憲被分配到後勤連--即是解決一千多職工「民生」°問題的大食堂。杜憲在伙房裡 一干就是七年,從揉面烙餅蒸饅頭到切肉剁餡掌勺,十八般廚藝都上過手。但杜憲的看家 本領是往本應煎或炒的大鍋菜里加一瓢水--「這樣不容易糊鍋,」她解釋說。菜之色香味 雖因此而欠佳,但在公共食堂,這顯然不如「炒糊鍋」的過失那麼重大。經過大夥房「 粗放」準則的熏染,杜憲後來的「家政」並不十分過關,及格而已。當然,她在食 堂七年,畢竟「·當灶」的次數少而 「憑窗」的時候多。山溝里沒有別的飯館,職工們 一天三頓都 得到食堂的多個窗口排隊。不知不覺地,杜憲當值的窗口,隊排得總是最長 。杜憲一直以 為是自己賣飯菜的手腳比別人麻利,殊不知在這荒野中之大工廠的男人世 界里,「可餐」的東西實在太少,而杜憲的臉蛋嵌在售飯窗口中,本身就是一幅賞心悅目 的作品。

[B]空谷幽蘭的命運轉變 [/B]
1977年「文革」宣布結束,並恢復全國高考。極偶然地,北京廣播學院在門頭溝有個 招生點。杜憲這株「空谷幽蘭」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報名參加了初試。當年在門頭溝招 攝影、播音兩個專業。十年蹉跎,人才積壓了一大堆,「嘆時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 去,機會方來。」小小的招生點變成了人頭攢動的大廟會,許多來者技藝壓身。單說播音 專業,應試的大都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四鄉的人民公社廣播站播音員。他們的 發音久經毛語錄、黨報社論、革命大批判文章的錘鍊,簡直有著刺刀的鋒利、斧頭的力度 ,更如槍膛里來複線一般嚴謹精確,挾著「毛式話語」¨那居高臨下、擋我者死的勢能 。

口試內容是一篇少數民族戰士「賈賈哈古」所寫 的參加建設毛主席紀念堂的文 章。杜憲聽人家抑揚頓挫的朗誦,自己的氣先虛了。文章本身並不拗口,都是當時耳熟能 詳的 「黨八股」,但作者的名字真夠刁鑽的,杜憲總是念不順,才讀了一半,就被打斷--「行 了,別念了。」

說來也巧,其時中央電視台的 新聞播音班子嚴重地青黃不接,資深播音員李娟, 呂大 渝親自到考場試圖直接挑人,不知怎的,當時就看中了杜憲,並勸說她這就到電視台工作 ,別再趕高考這科場」了。她們說:「後面還有文化考試,你不一定行」¨那時,電視很 不普及,杜憲並不很清楚這是個什麼行當,她倒是應承了。但等到中央電視台去門頭溝調 她的檔案時,檔案已被招生辦調走了。原來,杜憲剛過了合格線,後來被北京廣播學院錄 取了。

中央電視台只好臨時發掘了一位「新 秀」,此人面相倒是端正樸實,一副「紅五類」 氣質,只是念新聞稿老念大白字。當時的北京電視觀眾總記不住她的名字,乾脆直呼其綽 號--「 水賴」。只因當時電視節目乏善可陳,《動物世界》的收視率幾乎是最高的。一 次這位新秀於眾目睽睽之下把水獺(音「塔」)果斷地念成「水賴」,並在近二十分鐘的 節目中,重複多次,該綽號便從此一夜上身!

杜憲的在校學習成績遠比她當初的考試成績為好,甫畢業即成為中央電視台的第一新 聞主播。隨著她們這批新人的熒屏亮相,「水賴」也就從此消失了。

[B]中國的臉譜與末代皇帝 [/B]
杜憲才一出道,即成為中國大陸老百姓的偶象--這不能不說是奇迹!新聞播音員並無 演技可言,與西方的頭牌主播和「名嘴」們相比,拘謹的中國同行絕無瀟灑輕鬆、 幽默 逗笑等收放自如的發揮空間。然而能在一個有限的平面中顯出雍容大方、端莊賢淑 來,唯杜憲一人耳!

象她這般有「觀眾緣」的主播,不但空前,而且欲再覓一個恐怕也很不容易了。事實 正是如此,杜憲被迫退出熒屏后,觀眾至今未能釋懷,視網膜上那一片空缺竟無後來者所 能取代。

她的臉龐簡直就是被數億老百姓認同的中國的臉譜。
那時,人們還不大曉得她的丈夫陳道明,直到他成功地飾演了電視劇集《末代皇帝》 里的溥儀之後,才名揚天下,第一次從中國女性的「完美」形象的光暈背後凸現出來。

陳道明是天津人,在北京沒房子。杜憲直到生下了女兒,仍未分到宿舍,只好各處「 打游」。丈夫沒日沒夜地趕著排戲,女兒格格(滿語「公主」之意,顯然源自《末代皇帝 》)要「面聖」也極為不易。直到杜憲當了全國政協委員,房子才分到手。

杜憲「貴」為政協委員,倒是比那些尸位素餐的花瓶委員們更關心天下大事。198 年,民 運大潮迭起,杜憲、薛飛、張宏民等一群廣播學院科班出身的一線播音員均義無 反顧地支持民運。那些資深播音員如趙忠祥、李娟、邢質斌等其實也持同樣立場,只不過 多了幾分世故罷了。但倘無他們的心理支持乃至《新聞聯播》組當班官員的默許或佯作不 知,杜憲、薛飛等人又怎能在歷史的瞬間鏡頭裡成為中國人民良心的象徵?

[B]榮辱不驚 [/B]
「六·四」以後,杜憲、薛飛、 張宏民都領受了一紙停止出鏡播音的「組織決定 」。中央 電視台高層迅速換馬,由軍方人士接管。對播音員也實行「摻沙子」,由來自軍隊廣播電 台的現役軍人共同負責《新聞聯播》,軍方播音員的素質果然過硬,其鏗鏘有力的發 音 使人想起文革時期的高音喇叭 .......

其後,處於「准軍管」狀態下的中央電視台要與每個播音員個別「談話"。張宏 民已接到了通知。杜憲正在發愁怎樣應付這場"甄別"式的談話,倒是薛飛的一個電話令她 如釋重負--「你甭著急了,談話沒有我們倆的份!」

杜憲的主播生涯就此結束了。她的家政水平因此而突飛猛進,每天挎著菜籃子逛農貿 市場,於廚藝上漸有心得。日常除了學英語,就是相夫教子。陳道明得意地對旁人說:「 我們家杜憲呀,大家風範,榮辱不驚!」

投閑置散的杜憲終於接到一紙「組織決定」:調離播音組,去經濟部作幕後編輯工作 。她到經濟部報到時,該部全體同人離座起立歡迎,鼓掌長達數分鐘,令杜憲熱淚盈眶, 不知所措這則花絮成了上峰為之皺眉的「新動向」後來當薛飛調到社教部時,電視台高層 特別指示:不得搞任何歡迎儀式類的「小動作」。但據目擊者說,薛飛報到那天,仍受到 了「熱情而不過份」的歡迎。

後來,薛飛決然辭職,遠走匈牙利。杜憲有全國政協委員之頭銜,多少還有點保護傘, 但也因此而不能「封金掛印」,象薛飛那樣一走了事。她在經濟部工作了三年,作編輯但 不許打出自己的名字,只好在節目的工作人員表上用個化名--皓月。

我心如皓月。襟懷坦蕩的杜憲開始鑽研經濟,又考進了中國科技大學幹部管理學院的 經濟管理研究生班進修。從電視主播到經濟部的編輯,她仍是出類拔萃,連年評"先進" ,她總榜上有名,同事們也從心眼裡喜歡她。1991年經濟部拍電視片《老區行》,深 入大別山區採訪。某夜同事請她過去。杜憲一走進那間小屋,燈就熄了,一小片燭光亮起 ,映照著同事們為杜憲特製的生日蛋糕杜憲哭了。

[B]魅力不墮的大眾偶像 [/B]
杜憲幾年來「音容俱渺」,知名度反而更高,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有關她的市 井傳聞,始終是眾口相傳的「熱點」。

有一以訛傳訛的小道消息:「末代皇帝」陳道明要和杜憲鬧離婚了!向來熱血澎湃的 北京人聽罷怒不可遏,嚷嚷道:丫的陳道明他敢,咱哥們兒抄傢伙把他給廢了!幸而陳道 明和老婆的關係「鐵」得很,這才免去被大卸八塊的厄運。

政協大會的電視報道一向甚為無聊,但很多人為了杜憲可能的瞬間上鏡而專註於熒屏 。 杜憲不斷收到國外寄來的訪問、講學、交流等邀請。但中央電視台高層均不予放行。 1992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邀請她訪問,台里仍然拒放,她終於遞交了第一份請調報 告。此後這類報告寫了一大疊,三天兩頭往上遞還未有迴音,恰好國際新聞廣播電視交流 中心(「 梅地亞」)正式邀請她出任大型電視片集《中國小城鎮》的主持人。杜憲欣然 同意--她畢竟對電視專業魂牽夢縈。

1992年,攝製組行經雲、貴、陝、川、藏,所到之處都掀起了「杜憲狂熱」 。在 「鬼城」酆都,百姓如睹觀音現身一般將她團團圍住;在雲貴高原,少數民族姐妹都把杜 憲往屋裡拉;在拉薩,西藏自治區最高行政長官設家宴款待她,並獻上潔白的哈達。

杜憲還是往日的杜憲,風采依舊,只是攝製組裡的年輕人已畢恭畢敬地尊稱她為 「杜 老師」了。她既是整個80年代中國電視的象徵符號,亦以自己的浮沉為中國的新聞從業 者劃出了一條良心的底線。

《中國小城鎮》拍得到底怎樣,又另當別論。這套片集在第四屆上海電視交易會上是所 有中國電視片中賣得最好的。日本NHK電視網、香港無線、台灣良世集團更不用說國內 的各地方電視台了。這是杜憲幾年來第一次正式出鏡--就憑這還怕沒有買主?

[B]杜憲夫婦與《北京人在紐約》 [/B]
杜憲終於繼薛飛之後離開了中央電視台,與「梅地亞」簽了5年的合約。「鐵飯碗」 ˉ砸碎了,她成了一位「合同工」。

杜憲如願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訪問,丈夫也一併同行。不久他倆就接到了來自紐約 的電話,力邀杜憲出演《北京人在紐約》中「郭燕」這個角色。

原來,緊鑼密鼓中的《北》劇組對「郭燕」一角選了多人仍不合眼,最後一轉腦筋-- 這角色本身與杜憲氣質挺接近,而且她人在美國,連護照和簽證手續都省了。再說有陳道 明這「 大老倌」給她說戲,怎麼也砸不了。當然,算盤上最關鍵的那粒珠是--有杜憲的 名氣墊底,將來的收視率就等於買了雙保險。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馮小剛、李曉明是名滿電視界的「侃爺」,風魔神州的《渴望》 就是一*胡侃侃出來的。他們先沖著陳道明長傳急攻:「我們在戲里給郭燕辦一場婚禮, 讓她風風光光地嫁給你。你們當年沒這氣派吧?這回補辦,留個盛裝紀念照!」

陳道明先到紐約,看過劇本,對有關郭燕的情節多有不滿。《北》劇組居然二話不說 ,立馬就改。一切都為了杜憲這尊活觀音降世而讓路。杜憲只得去了。她進入劇組后不久 ,各種壞消息就追殺而至。原來,《北京人在紐約》一劇未拍已先造勢,國內相當關注。 而今最不利於劇組的就是杜憲其人--她能有限度地出鏡和獲准來美,並不意味著她的政治 舊案已經了結。她居然從一個被解職的電視主播成為一個為大眾引頸企盼的劇集的紅角兒 ,這對官方的意識形態防線是一種惱人的撩撥。所以有傳聞說,有杜憲入戲,將來《北》 劇的播出就有數不清的麻煩。真要那樣,劇組上下一幫鐵哥們兒就白折騰了,150萬美 元的貸款也白扔到大西洋里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還可能因此而破產關門。左右權衡,大 局為重,杜憲夫婦退出了劇組。

[B]"下海」風波 [/B]
杜憲回國,繼續履行她與「梅地亞」電視中心的合同。一次,她與同事們到常州高技 術開發區一行。地主曲意款待,還提出,如果大名鼎鼎的杜憲有意「下海」辦公司,常州 方面願提供一切便利。一間剛成立的中外合資「今日新聞廣告有限公司」也力邀她加盟, 該公司主事的本來就是她的朋友。

杜憲「下海」了。她正式辭去了「梅地亞」的職位,賠償了500元的合同費,從此 成了 「今日新聞廣告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和「常州先奇影視製作中心」的董事長。

「今日」公司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在北京的繁華地段設立起一面100平方米的廣 告大屏幕。而先奇中心的第一部製作,就是號稱「千集巨片」的《明天穿什麼》,1993年秋已正式開拍。

這套以花樣翻新的時裝為焦點的片集,在招聘時裝模特時卻遇到了阻礙。刊登招聘廣 告,哪家報紙不樂於坐收廣告費?唯獨中央廣播電視部官辦的《中國電視報》拒絕刊登。 理由無它,在於廣告中觸目的一行字:「總編導、主持人--杜憲」。對於這樣一個能喚起 老百姓許多敏感記憶的符號式人物,當然要予以封殺,豈能再為她張目?

溫文爾雅的杜憲1989年那股底氣翻上來了。她奮起抗爭,從 《中國電視報》的廣告 科起,一級級往上質詢:憑什麼?公司合法、經營合法、廣告手續俱全、有工商局批准。 如果你們的理由是杜憲的名字「不合法」,不予刊登,我就起訴你們這份報紙,狀告你們 損害他人名譽!

權力向公理屈服了,廣告登出了。這是前首席電視新聞主播的名字四年來第一次現 在《中國電視報》上。然而,區區一份官辦報紙又怎能使她的名字被11億中國百姓忘記 呢?

而今,杜憲已非昔時之杜憲。 明天,杜憲還是昨日之杜憲。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沙發
huasendg 發表於 2006-6-30 15:53 | 只看該作者

永遠的杜憲:大起大落之後

 






2004年5月14日

 

10年後再見杜憲,她依然清純脫俗,依然素麵朝天,依然不帶一絲矯飾地走進鏡頭。

10年的時間可以改變許多,今天的杜憲已經青春不在,但絲毫不妨礙她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亦或是一個純粹的女人。

世上的事有時很怪:往往聽故事的人和講故事的人比故事中的主人公要激情得多,聽故事的人一直以為故事中的人一如他想像的那樣,活得起伏動蕩,藏著許多不能言盡的苦澀與快樂,但事 上故事中的人卻活得平靜如水,遠在人們的猜測之外。

杜憲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讓人更深刻地明白這一點:一個人不可能總陷在回憶中,她生活著,並且在往前走。


它在我的每一條皺紋里

我是在1993年底開始做廣告公司的。

那是一段盲目的日子。我並不是生存不下去了非做不可,也不是喜歡經商,懂得搞企業;相反,對經商和搞企業,我有點不知深淺。當時 沒有投資近於白手起家,可我還是把它給做起來了,當時我就是想有機會能做就不妨試,特單純,沒有深思熟慮,更沒考慮會有什 么樣的風險和困難也許好多事情你事先想得太周到了也就沒法做了。

我們幾個朋友們湊在一塊,事兒就做起來了,我們租了一間現在看不怎麼像樣的房子,註冊了公司。開始拍一些專題片和電視 廣告,沒有離開原來的本行,後來因為市場的需要,平面媒體廣告也做,包括做媒介代理。

你說女人打破重建,從零開始的能力驚人地強?也許是,但我當時沒你說的那麼明確就是在創業,我只不過是在做事。但也並不能說我現在又開始 了我喜歡的事,而這幾年做的事我不喜歡。我真地很喜歡我這幾年來所做的工作,那畢竟是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到今天的,你所看到的我公司的現狀就是 從當初的一無所有積累起來的,我的每條皺紋里都有它的影子,可以說我的女兒是與它一塊長大的。現在我們正在和清華同方一起合作,很有可能我們將簽約,有大的動作,比如合併之類,那也許是 我的這個「孩子」的一種歸宿。

你說我做什麼事都從容不迫,其實我以前就是這樣,性子不急,你說我沉穩,可我覺得有時缺點,因為性子急做事特快,至少給人感覺是 這樣。

自從辦了公司,見到老朋友新朋友,他們馬上就會問我正做些什麼,我很理解他們對我的關心,但我本人不可能總處於一種回憶階段,我在不斷地往前走,我在生活;每個人的感情世 界都很豐富,我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我也不會虧待生活,人的生命真地有很豐富的內容。

今天做的事很有意義

我以前從沒有任何衝動想去做主持人,自己買個頻道做電視節目這件事就更沒想了。那幾乎與我是 兩個世界,所以以鳳凰現任台長王紀言先生讓我出來時我還是挺猶豫。

原因很簡單,一個年齡大了,二是其實我從心裡覺得我已經離它挺遠的;開始做離不開大家的鼓勵,最終去就是這個節目我還能適 應,如果讓我做綜藝節目,我死活也不能去,我也做不了。

說不清坐在演播室里的新鮮而又陌生的感覺,真到現在我仍然不停地在慢慢找好的感覺,我知道我自己心目中的優秀的主持人是 么樣。可能每個人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既抽象又具體的標準,然後看能達到什麼程度。

鳳凰衛視認為,作為電視台他們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除了商業化的操作之外,還要有好看的類似於「愛心大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樣的節目,我現在做的這個節目收 率也許並不高,因為在內地它的收範圍不大,而且能看到節目的人會不會關注這個節目也很難說,但片子的環保內容吸引了我,我覺得挺不錯的。

前幾天碰到一個朋友,他上中學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放下功課,把這個15分鐘的節目看完,我覺得挺感動的,挺難得的。一個中學生居然會對它這麼感興趣,出乎我的預料,我以為他們更會喜歡明星和綜藝類節目。

片子的內容很多是第一手的,拍的角度也很新,從片子拍攝的視角你就能看出科學家的良苦用心和攝影師驚人的觀察力與敬業精神。我是 隨著片子一點點的展開,愛上它的。其中的一些觀點比較新鮮。我甚至覺得,我主持得不好就浪費了那麼好的素材,對不起在無人地域進行探索的科學家。

建國50周年時,我注意到首都出現了第一部環保宣傳彩車,說明國家對環保事業更加重視了,環保的質量關係到我們後續的經濟發展,所以我今天做的事 挺有意義。

我沒有成功的感覺

我現在的壓力除了年齡上,還有多方面的。

刻剛從北京廣播學院出來上鏡時,正是電視廣播到了大發展的時候,頻道和節目不多,播音員和主持人也很少,文芤節目和專題節目都做。我那時 也不知道電視的影響挺大,沒去想有電視的人就能看見你,沒有那麼多心理準備,也沒有心理負擔,所謂的自然的播音風格就這樣出來了。現在這麼多年的時 間,電視業發展得特別快,各種風格的主持人脫穎而出,觀眾的欣賞口味也發生了變化,我能不能適應這個新的變化,心裡挺有壓力。

最近做了一段時間感覺稍微好點,我至少得把這個節目做完,大概是一年的時間。再往後,我會作為鳳凰的一個工作人員為他們工作,至於公司,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操心了。

人們成功的標準太不同了,比爾·蓋茨不僅有錢還有名有利,最重要的是他推動了世界的進步,當然是成功;像普京那麼年輕的總統,也是 一種成功;前幾天聽說有個下崗女工成了李素麗第二,她的工資收入肯定不如另外一些成功的人,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對家和自己生存需求的滿足。我不認為我是 成功人士。一出圖像就是成功了?只不過是現代化的媒體讓許多人一下就知道了你,你究竟有何德何能讓人認為你是成功人士,我就從內心覺得自己差的不是 一星半點兒,我沒有成功的感覺。

也許像你說的,曾經喜歡和熟悉我的人看到我就有一種意外和驚喜,我知道有一些朋友對我的所謂的屏幕形象有一些印象,可能還不錯,這是 我的另一個壓力。

人一生下來就絕對平等,命這東西不能完全排除。有句很重要的話,性格決定命運,挺有道理,人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看了我現在主持的片子,我就想,從生物學的角度,對生命有很多解釋 ,比如基因的控制和改變等等,我三句話不離本行?(笑)看來我進入角色了。

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成熟

生活到現在,我還沒覺得哪段不好,後邊好不好就不知道了,可能到死的時候我更能回答得好點。我覺得挺豐富的,沒有男女的區別,都一樣。年輕有年輕的好處,成熟 有成熟的魅力,女人年輕時大家說她如花似玉,以為是最黃金的年齡,其實不是。

女人19歲就開始 對年齡大有一種恐懼,老問自己還能做什麼。二十幾歲時看著40歲的人就會想:太老了,現在我40幾歲了,也沒覺著自己老了。

以前年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深淺,沒有一點心理負擔,現在我再出來負擔特大。有人問我有什麼優勢,我說我沒有優勢 了,我只剩滄桑了。一個女人談到滄桑時多麼恐懼,其實,有時人的外貌你是不能控制的,你不可能減少你的皺紋,我30幾歲剛一發現皺紋時 挺難受的,現在看著皺紋覺得挺好。我不想隱瞞我的年齡,也不怕人家問,可能人的心理不一樣,我覺得沒什麼。假如你很年輕,但人家以為你很老了,那多難受 呀,還不如說了,人家說看你真沒那麼大,心裡還好一點。

所以女人每一段都好,就看你怎麼發揮了。

我到現在還是覺著自己不夠成熟,我應該再成熟一些,人都說四十不惑,可我覺得我還是在「惑」。另外人的心理年齡也很重要,年齡你無法控制,但心態可以控制。有了好心情就有好日子。

女人的閱歷和她品嘗了各個年齡段之後的味道,是一種韻味。


女人有了孩子之後,變厚了

其實女人的魅力得男人說,儘管女人不是為男人活的。

我不是那種典型的理性或感性的人,我覺著你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還得在別人比較之後判斷,我還是偏重於理性的。什麼是 我最大的滿足?我女兒特別好我就特別滿足。也可能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人的第一意識就是生存,第一意識滿足了,我會有新的追求,事 業的和精神的滿足。

沒有孩子之前看見孩子只覺得他可愛,沒有特別的感覺,等自己有了,才有了孩子需要被保護被無條件地去愛的切身體會。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誰也替代不了的。而且她從那麼小就和你形影不離,她的生命那麼需要你的保護,她的心那麼需要你的關懷,她就是 你的生命。為什麼人們都把黃河比作母親河,一說母親就讓人有被養育的感覺。所有這些都是在我生完孩子之後明白的,女人的生命也是 因此加厚的。

我女兒13歲時我送她到英國去念書,走的時候我幾乎是肝腸寸斷的感覺,特別難受。飛機一起飛,我從玄窗看著下邊,傻傻地想,那塊土地那麼大,這兒這麼小,我就居然把我的女兒留在這兒了,我竟然一個人回去了。當時 空姐們來回忙碌,走來走去,我是么也不顧了,就在那兒哭,我是一個人回來的,實在憋不住。我一路上就在想一件事:辦學校。中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受 到好的外語教育,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去,而且一旦送出去,那種母女骨肉分離的痛苦真地太難忍受,可現在都知道以後人才的全球性特別需要孩子有更多的能力。我就想為了這些母親和孩子們,我就要辦一所學校,等回來后才知道辦一個學校不容易。

有的家庭有了孩子就生出許多事來,並不是女人冷落了丈夫,而是一遇到新事物,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樣了,就容易發生矛盾,這要看你怎麼處理。生活是 有藝術的,一個人如果只講自己的感受,而不管別人的感覺,那麼他的婚姻生活肯定是困難的,兩人如果下決心生活了,對方如果是 個善解人意的人,你就會很省心;如果對方不太能理解人,就需要你特別有藝術了。在我家也不能說只有我一人有藝術,他也有。


陳道明,我覺得他還不錯嘛

陳道明比較能理解我,儘管人和人的想法都不一致,在各方面都有差異,但不是 很大,還沒到衝突的地步,有差異也不怕,只要能溝通就行。即便我不同意你的想法和做法,但能理解你,這也是雙方夠不夠智慧的問題,如果都夠,就好辦。另外我們都沒有誰依賴誰,無論是 精神上,還是經濟上,不是誰是誰的精神支柱,在遇到大的困難時,我覺得我能行,能處理好。

人們面對朋友會原諒他很多缺點,但假如是面對家人的缺點就會很煩他,比對別人要苛刻得多。其實我們倆吵架最多的時候是 談戀愛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必走的磨合期。
幸運的是那一大段過去之後,就等於相互了解了,到那時,除非你不想跟他在一塊了,既然在一起了就要考慮怎麼樣能更和諧,雙方能更一致。

陳道明現在還是我所需要的那個愛人?我覺得他還不錯嘛(笑)。也有記者問我是不是要和陳道明離婚了,我問他聽誰說的,他說是 不是要查一下,開頭說我不查,聊到最後,我說我還是要查一查,看看這個謠言是不是陳道明造出來的(大笑),是不是他有什 么企圖,當然這是開玩笑了。我聽了這個,並不覺得突然,好多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不止一次的問過我,而且是在不同的階段。開始 我還挺難受的,我想這可能有幾種原因:一是我確實在傳媒上不露面,比較長的時間是他在接受採訪;二是我們倆也不愛在同一個場合出席什 么活動,這是比較明顯的。

我第一次聽到時覺得特奇怪,最早時在我剛不出圖像時,人們以為他背信棄義離開了我,後來看到這麼長時間感情還不發生問題,肯定到了疲勞期了,到後來聽多了就無所謂了,本來我以為這就沒事 了,但上次記者問完我,回去我就跟他開玩笑問他說:哎,又有人說了,最近你聽說了嗎?他說沒有,人家不問我生活上的事,我說我跟人家開玩笑沒準這謠就從你這兒造的,他就笑。

她是個喜歡孩子,喜歡家,喜歡把自己的事兒做好的人。她在可以因高知家庭而享有優越感時 ,承受父母被打倒的痛苦;在電視轉播大發展時,轉到另一行;在青春不在時又回到電視主持人這個頗具魅力但需要活力的行業。她活得很純粹,也很平靜,一切都源於她樂觀的心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3
huasendg 發表於 2006-6-30 15:56 | 只看該作者




陳道明和杜憲陳道明的漂亮女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