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流行樂手能夠在歐美樂壇站卧惑腳,並且加入外國唱片公司打出成績的,例子少之又少,而今喜多郎(Kitaro)就是難得的一位。要認識喜多郎這個人,最直接是由他極富冥想的音樂開始,但喜多郎獨特之處就是音樂部分處理得很有旋律起伏。1991年推出一張Kitaro Live In America大碟,這首Matsuri亦是全碟的高潮。
4. Deep Forest――Sweet Lullaby
Deep Forest於1992年組成,兩位鍵盤手Eric Mouquet和Michael Sanchez,將抒情電子演奏手法結合天然環境聲音,帶出Deep Forest的獨特音樂風格。1993年推出首張同名大碟,樂評人喻此碟是Deep Forest從多方面元素結合出的一張突顯非凡影響力的流行/意念唱片,其中一曲Sweet Lullaby,亦成為近代techno/ambient house音樂示範作品。
5. Beautiful World――In Existence
這支名為Beautiful World的組合其實就是Phil Sawyer這位在英國長大的音樂人的「美麗世界」。他曾組成Fleur de Lys、Shotgun Express樂隊,加入著名的Spencer Davis Group取代Steve Winwood的位置,又曾成為搖擺殿堂樂隊Camel的一員,他的吉他及歌唱份量,公認為有個性且有內涵!九十年代中,一曲結合英文及法文歌詞的In Existence推出后,很快令Beautiful World這個名字響起來。
In Existence是一首令人聽得自然投入如觸摸到自己內心思想的New Age作品,功力不凡。
三位成員的音樂方向並非一般流行模式,他們將電子演奏與多種元素融合,同時也製造出商業味兒,並且不斷創新!Art Of Noise組成多年,八十年代是他們創作的高峰期,尤其是第一張大碟Who's Of ? 被譽為電子音樂殿堂之作,碟內一曲Moments In Love曾作細碟推出,大受好評。
8. Julee Cruise――Falling ('Twin Peaks'theme)
這位出生於LA Creston的女歌手,聲音似不食人間煙火,使人在聆聽時產生多層空間的幻想,在樂壇上能有如此份量的歌手並不多見。首張大碟推出之後,Julee於1993年推出了Voice Of Love,雖然產量並不多,但絕對是信心之作。因此,這更加成為了樂迷期待的聲音。
9. Vangelis――Conquest Of Paradise
來自希臘的Vangelis,有人將他歸類為New Age,但大多數樂迷都認為這是不盡詳實的,因為Vangelis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無際的音樂國度,這也是一位有著出色意念的音樂人的特質。
1982年,Vangelis為電影Chariots Of Fire配樂,結果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1992年,他為Ridley Scott執導的影片《1942》中的Conquest Of Paradise配樂,從而使電影的音樂概念完全體現出來,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碟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
Sunchyme是一首極有舞曲味道又有獨特風格的歌曲,此曲1997年在歐洲非常走紅,細碟成為英國榜第2名,並且此曲的音樂電視也獲得了當年Brits Awards的提名。除此之外,此曲還打入了美國的舞曲榜單,成為第1名。
Sunchyme 於1997年在曼徹斯特的 Kiss 102台首播,當曰就收到了大量聽眾要重播此曲的要求,故一天之內重播了七次;隨後當地著名的DJ Pete Tong 更是將此曲選定為他所在的星期電台節目的配樂。此曲是真正的份量十足,非聽不可!
在瑞典出生的Robert Miles,在九十年代以一曲Children大受人們矚目。當時他強調用旋律打破樂壇上的舊櫃框,結果大獲成功。Children一曲由鍵盤而帶出的流行張力,席捲了歐洲多個國家,全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此碟更被譽為是「全歐史上最暢銷跳舞細碟」,Robert Miles 也因「Children」一曲而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