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報:某新型大功率發信機列裝時無人會操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6-21 0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6月20日 08:08 解放軍報


[CENTER]李樹平,海軍某部觀通業務長[/CENTER]

  主人公小傳:李樹平,海軍某部觀通業務長,三次榮立三等功,入伍29年來,致力於艦艇觀通裝備維修發展與建設。編寫的多部裝備維護規程下發艦艇部隊,並被拍攝成音像教學片,在海軍推廣使用。
  一個普通的基層觀通業務長,緣何做出不俗的業績?他又是怎樣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一路走來?採訪李樹平,沒想到他首先向筆者講述的卻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尷尬事。
  一次,李樹平隨船執行海上任務。因出海前他沒有仔細分析不同海區的電離層變化可能對短波通信造成的影響,以至於在出海過程中,造成了船上短波對外通信聯絡中斷了110分鐘。這麼長時間與外界失去聯繫,要是在戰場上將意味著什麼?李樹平深感內疚:在科技面前,任何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在戰爭中都將付出血的代價!他決心從身邊做起,從本職學習,經過一番苦攻,他總結出了各種複雜海區可能對短波通信造成的影響,並將其繪製成位置圖,以此為依據,練就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通信暢通無阻的硬功。
  2003年10月12日,李樹平隨某船執行海上搜救任務,同去的還有兄弟單位的另一艘指揮艦。執行任務過程中,指揮艦有重要電報需要與上級指揮機關進行聯絡,但怎麼也聯繫不上,於是發信號給李樹平所在的船,讓他幫助進行電文轉報。當時,李樹平所在的船與指揮艦處於同一位置,信號時有時無,部隊首長心裡沒底地問李樹平能不能轉報電文,沒想到李樹平回答就一個字:「能」。憑著多年練就的硬功,他終於將長達157組的報文及時發送給了上級機關,受到了兄弟單位的好評。
  近年來,隨著一些高科技裝備落戶部隊,李樹平又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這些新裝備面前有些底氣不足。2004年,某新型自適應大功率發信機列裝某船時,船上官兵沒有一個人會操作。面對眼前這個令官兵不知所措的「傢伙」,李樹平決心在最短時間內駕馭它。他對照說明書一點點地啃,終於在很短時間內熟練掌握了新裝備的操作使用要領,並結合自己對該裝備的學習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出了《某自適應電台操作使用保養規則》,大大方便了專業兵的學習,實現了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鬥力的目標。在開展專業研究的同時,李樹平還針對觀通裝備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問題,積極開展裝備革新和發明創造活動,「某頭盔式觀通望遠儀」、「封閉艦艇鞭狀天線底座溝槽」等8項科技革新項目,有3項榮獲了軍隊科技進步獎。
  作為觀通業務長,李樹平認為,加強裝備管理,保證裝備完好率,是觀通人員必不可少的素質,除了用好裝備、管好裝備,還要掌握一手過硬的裝備維修技術,這樣才能適應現實工作需要。去年4月,某船煙囪上的10米鞭狀天線底座銅器斷裂,整個天線底座報廢,當時庫存告急。如果不及時更換天線,船上的一部上百萬元的大功率發信機就不能正常工作。時間一長,電台放置下來不調試也會出現故障,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李樹平頂著困難開展自修,他到倉庫找了一個報廢的天線底座合二為一,一次不行就反覆多次。安裝天線要爬上十幾米高的煙囪,天線又高又重,平時安裝都要等進廠修理時靠吊車吊,李樹平帶領專業兵用繩子拉、用肩膀扛,硬是把高高的天線架了起來。在沒花一分錢的情況下,上百萬元的發信機正常啟動了。經測試,完全符合要求,僅這一項,就為部隊節約經費萬餘元。 本報特約通訊員 梁艷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