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鐵礦石反擊戰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6-6-20 1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月初,在巴西一繁忙的港口中,停靠著兩艘空載的中國貨船,從中國到巴西,這艘貨船歷經近1個月航程。原本期望滿載而歸的這艘貨船現今只能「望洋興嘆」――巴西的鐵礦石賣家們並沒有如期交貨。此時巴西的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礦業公司(CVRD)決定在中國接受鐵礦石漲價19%的要求前,將暫停供貨。

  雖然鐵礦石賣方很有可能出台一個讓步很小的「中國價格」,但「暫停供貨」的要挾已經把價格上漲的基調設定好了。

  鐵礦石賣家集體變臉

  「這是釜底抽薪,CVRD遲早要為此付出代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鋼協)常務理事鄒建隨即對CVRD「背信棄義」的行徑拍案而起,「中國是很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小心將來我們不買你的礦。」早前,鄒建心中的算盤是,盡量延長鐵礦石的談判時間,以求在漲價之前買進更多的鐵礦石。

  多數鋼鐵企業與鄒建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得知貨船「凶多吉少」的處境后,鐵礦石談判的中國智囊團非常惱怒。5月底,在鋼協的會議室內,國內16家大型企業紛紛表達對CVRD的憤懣不滿。堅決抵抗CVRD落井下石的行為,「絕對不能接受漲價」,與會者形成了一致的聲音。

  CVRD的「變臉」,讓這16大鋼廠「很不適應」,因為原有秩序正在慢慢被打破。在幾年以前,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還處於「疲軟」的態勢下,不知多少國外礦山曾向中國鋼鐵企業「大獻殷勤」。

  「別忘了過去的許多年裡,你們賣給中國鐵礦的時候,還要給我們回扣呢!」鋼協前任會長吳溪淳常常公開地說,他的這段美好的回憶每次都會引發陣陣掌聲。

  「何止這些,澳大利亞的許多礦山還會主動送給中國鋼企一些股份,用於籠絡企業前去購買鐵礦。」鞍鋼內部人士這樣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顯然那個時代已經越走越遠。

  現實是無情的。CVRD的背信棄義已經遠不止是價格問題,CVRD斷貨和幾次三番地為漲價鼓噪,讓鋼協明顯感到「顏面無存」,「現在接受價格,這可能嗎?」鋼協的高層私下說。

  鋼協果然說到做到,馬上揀起曾退出談判的澳大利亞礦山企業,必和必拓與力拓,重新開始談判。

  而早前必和必拓與力拓退出談判的原因是,三家鐵礦石巨頭中,CVRD的要價最高,一旦CVRD把價格談好,大家都會獲益。CVRD與中方談判代表――寶鋼的溝通並不順利,根據鋼協的指示,整個談判過程中,寶鋼必須硬撐著不漲價。結局是,把本來4月1日就該結束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拖到了6月。

  很明顯,「持久戰」是鋼協的核心戰術,這樣一來,鐵礦石漲價的起始時間被順延了兩個多月。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鋼企又多享用了兩個月的廉價礦。

  在2006年1月至5月間,巴西共為中國提供了2735.6萬噸的廉價礦。這相當於2005年巴西為中國企業全年供貨量的一半。CVRD明顯對中國的拖延戰術忍無可忍。

  談判幕後的角力

  2005年10月,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之初,供求雙方的態度其實很溫和,在最初的幾個回合中,雙方只是簡單地溝通著各自的情況。

  隨後,時時處於「亢奮」狀態的媒體,從今年3月就叫嚷著談判「已經進入尖峰時刻」。而鋼協表現得很沉著,「根本不存在什麼尖峰時刻。」

  事實上,在那個時候,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的書案前很少有關於鐵礦石談判的材料,整個鋼協看起來都很輕鬆。「因為談判確實沒有那麼『危機』。」

  在戚向東隨後修改的一篇對外新聞稿中稱,「鐵礦石談判,中方不會急於求成」,業內人士稱,這標誌著中方要將鐵礦石談判打成「持久戰」。消息發布后,遠在上海的鐵礦石談判桌上,開始有些「不平靜」了,有些「騷動」的鐵礦石賣家們,原計劃是早點漲價,拿到錢去擴建港口碼頭,以迎接中國更大需求的到來。但「持久戰」的節奏有點讓他們接受不了。

  此後,有關中國鐵礦石的真實需求量,雙方還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最初,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75億噸,2006年的進口量將比2005年略微增長,達到2.95億噸左右。」正在鐵礦石巨頭們為這個數字歡呼之際,國家發改委忽然修正了自己的預測――由於部分中小企業將被停產和整合,「2006年的鐵礦石進口量將比2005年有較為顯著的下降。這可能對國際鐵礦石價格產生一定的向下壓力。」

  鐵礦石巨頭們認為中國政府只是在「一葉障目」,隨後,他們推出了自己的預測。

  BHP的中國區總裁clinton Dines首先「要價」,「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明年依然旺盛,全球的鐵礦石供應仍呈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鐵礦石需求形勢的拐點在2007年而不是2006年。」

  對此,即將退休的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浩然馬上予以反擊,「對方只是在為漲價製造輿論,鋼鐵價格下跌,鐵礦石價格不應該再漲。」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在進口鐵礦石問題上,一直是鋼協的「默契戰友」。鋼協控制著需求方,五礦則控制著貿易方。

  「論戰」並沒有停止。3月29日,巴西CVRD公司發言人Fernando Thompson向路透社透露了近期已得到管理層授權,確認2006年度礦價24%的漲幅要求,並正在試圖說服鋼鐵企業接受這一價格漲幅。

  鋼協馬上指出,公布談判價格細節,有違談判規則,並表示中方將堅守到底。

  雖然與中國的鐵礦石談判目前尚無結果,但是巴西CVRD公司卻在其他談判戰場上屢見戰果。5月,CVRD終於簽訂了國際協議價格的2006年「第一單」――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達成今年鐵礦石漲幅19%的協議。

  最後,向中國一再保證要堅持到最後的新日鐵和阿塞洛也對「19%」俯首稱臣,中方已經變成了「孤島」。

  此時,CVRD不失時機地發來最後通牒。6月1日,CVRD總裁Roger Agnelli表示,將堅持19%的漲幅不變,如果與中國鋼廠達成較低的合約價格,那麼淡水河谷將無法向其他客戶交待。Roger Agnelli還表示,與中國鋼廠達成19%的漲價協議只是時間問題。

  在沒有達成最終協議的情況下,停留在巴西港口的中國貨船無貨可運的一幕便上演了。誰都不知道在真正斷貨的情況下,中國需求方還能夠撐多久。

本已經前景暗淡的鐵礦石反擊戰最新傳來一些對中國有利的消息.中國鋼廠已決定繼續堅守
  此前,二00六年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已經進行了四輪,供方為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BHP、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CVRD)三大礦山企業;需方為寶鋼、新日鐵、阿塞洛三大鋼鐵企業。供方的基本意見是要求在二00五年漲價百分之七十一點五的基礎上,繼續漲價;而需方的基本意見是應當回歸合理價格,要求在二00五年價格的基礎上降價。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認為,中國有能力堅持到最後,最好的辦法就是採取分化政策,一方面不與CVRD簽協議,另一方面可以多進澳礦。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田書華告訴記者,在談判之前中國鋼鐵企業要求在二00五年價格的基礎上降價,從目前來看,結果可能與中方的預期出入較大,這與中國第一次參與此類談判經驗不足有關係。而且巴西CVRD不先與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中國的企業進行談判,卻先與相對較小的企業談,這種做法破壞了談判規則。

  面對鐵礦石變局,中國冶金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提出對策,首先中國鋼鐵企業應減少今年對CVRD鐵礦的需求;其次,全國鋼鐵企業協調一致,不單獨跟CVRD談,如果不協調一致就會出現問題。同時,由於 CVRD破壞了談判規則,所以,中方也可以改變遊戲規則,CVRD不跟大企業談而先跟談,明年中國也可採取同樣辦法。最後,取消鋼材出口退稅,嚴格限制鋼材出口。

中國鋼鐵企業已經開始為談判破裂做準備。雖然在鐵礦石談判的拉鋸戰中,中方依然表現得很強硬,但在現貨市場上,基於多數人對鐵礦石漲價幾乎已成定局的預期,各地鐵礦石現貨價格紛紛開始上漲。

就在國際鐵礦石談判進入最後階段之際,澳大利亞吉布森山鐵礦公司將所持Asia Iron Holdings Ltd公司73%股權悉數出售給首鋼集團所屬的香港子公司,由此,首鋼將獲得西澳Extension Hill地區磁鐵礦項目的控股權,出價超過50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97億元)。據悉,Asia Iron Holdings Ltd公司在香港註冊,上述股權出售協議尚需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的批准。

  Asia Iron公司先前計劃與首鋼集團合作設立一個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在Extension Hil地區生產磁鐵精礦,並且將出口至中國用於團球礦生產。上述計劃還包括Asia Iron公司在中國國內建設一個年產250萬噸的團球礦生產廠。

  首鋼方面透露,該處鐵礦開採后預計年產量達到500萬噸,可能不會完全由集團自用,因為在鐵礦的品位和適用度上還需要探討,而且其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但要真正實現投產預計要到2008年之後。

此消息一出在早前談判中叫囂最瘋狂的巴西CVRD公司立刻閉嘴.澳大利亞二家公司態度也有所軟化.相反是國內一些有鐵礦石資源的企業就不顧國家的利益開炒作鐵礦石價格,想從鐵礦石漲價中讓國家丟西瓜好讓他們撿幾粒芝麻. 

希望藉助鐵礦石談判獲利的外圍企業還有許多中國的商人們。早在4月末,國內市場的囤貨就已經達到了6000萬噸,去年同期,鐵礦石價格被叫漲71.5%的時候,國內市場的囤貨是5000萬噸。這些貨主們正在讓自己手中的鐵礦石標價有計劃地緩慢上漲,並製造有價無市的局面。「因為大家都等著中國接受漲價,再放量,從而橫賺一筆。」分析人士說。

  這些有進口鐵礦石資質並參與囤礦的企業,既有大鋼廠也有貿易商。分析人士說,雖然在宏觀層面上,他們尊重國家的談判利益,但在企業層面上,他們更懂得多渠道獲利。在這些囤積的礦石重回市場時,其價格將會高出鐵礦石談判價格的50%以上,即??國市場如饑似渴地啃噬著高價礦,說明中國市場依舊具備價格潛力,很可能決定繼續上漲明年的鐵礦石價格。一位業內人士說。

寶鋼苦守「中國價格」

  「中國價格」還不是由中國主導的價格。上述消息人士稱,在鐵礦石生產74%壟斷在三大世界巨頭的大背景下,中國還是要做出一定的妥協,寶鋼苦苦爭取的「中國價格」,只是要求鐵礦石生產商能充分認識到中國作為第一需求大國的地位,並在價格上有一定體現。
  據了解,與巴西淡水河谷的談判破裂后,寶鋼轉向與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談判,此時國際上大部分鋼鐵企業已經接受了淡水河谷鐵礦石上漲19%的提案。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方面轉而堅持,應該給中國一個低於19%的「中國價格」。

  該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中國價格」能夠最終談成,不管價格下降幅度如何,都將是對現有鐵礦石談判格局的重要突破。目前的國際鐵礦石談判由供需雙方進行三對三談判,一旦有一對公司達成協議價格,其他公司都會跟隨這一價格。

  上述消息人士認為,在這種貌似公平的一刀切的價格系中,中國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最先接受鐵礦石粉提價19%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同時與淡水河谷方面達成了鐵礦石球團降價的協議,而蒂森克虜伯是鐵礦石球團的使用大戶,其整體利益受鐵礦石粉漲價19%的影響遠小於中國。而隨後接受漲價19%的日本公司,又同時擁有鐵礦生產商的大量股份,漲價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鈔票從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問題。

  「中國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在鐵礦石價格上理應區別對待,擁有自己的『中國價格』。」該人士稱。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岳來群副主任告訴記者,除鐵礦石外,澳大利亞與中國還有油、氣、煤等多方面的合作,雙方共同利益頗多,因此雙方談判破裂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的鐵礦石談判從澳大利亞方面取得突破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中國的讓步會大一些,澳大利亞的讓步會小一些。」

  一邊是暴利,一邊是掙扎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如果中國方面接受19%的漲幅,每年將為此多支付約1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支出。之前,鋼材價格受鐵礦石漲價預期影響,已上調了價格。對鋼廠來說,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已被基本消化。但這次成本都已向下游轉移,要由中國的下游企業來消化。

  馬中普認為,根本的問題還不在一時的金錢損失上,而是不能任由國際賣家漫天要價,一再拿「中國需求」做文章。

  他認為,當前鐵礦石談判的實質不僅僅是價格問題,更是關係到打破國際貿易中追求高額暴利的壟斷行為,關係到中國鋼鐵企業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能否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的原則和機制問題。

  2005年中國消費成品鐵礦石約5億噸,其中進口2.75億噸,2005年進口量佔世界海運貿易量的43%。世界海運貿易量的增量幾乎全部被中國吸收。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促進了世界鐵礦石貿易的繁榮發展。

  2002年國際鐵礦石離岸價格約17美元/噸,經過幾年的價格上漲和2005年度鐵礦石談判價格上漲71.5%后,達到了38美元/噸。

  而根據公開資料,國外主要礦業公司鐵礦石平均離岸成本只有8.5美元/噸,其中,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石平均離岸成本僅為6美元~8美元/噸。據力拓公司自己的報告,僅2005年其利潤增長就達204%,其中60%來自於中國。

  中國需求,使鐵礦業成為不折不扣的暴利產業。然而,在國際賣家歡聲笑語的背後,卻是中國鋼鐵企業在成本線上的苦苦掙扎。

  去年鐵礦石價格猛增71%左右,有34.43%的中國鋼鐵企業一度出現了虧損。但是三家國際礦業巨頭利用其佔據國際市場74%的貿易壟斷地位,無視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還要繼續上漲價格。

  馬中普告訴記者:「寶鋼此次堅持『中國價格』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不改變現有的鐵礦石定價機制,國際買家就會永遠掠取高額利潤,而中國鋼鐵企業就會永遠在生存線上掙扎。」

 據悉,在澳大利亞24個主要鐵礦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為重要股東,其餘16家鐵礦也都有日資參股。在鐵礦石的其他主要產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歐洲鋼鐵企業同樣直接或間接擁有大量當地鐵礦石企業的權益。所以,日本、歐洲等鋼企幾乎不受鐵礦石漲 價的影響,甚至成為鐵礦石漲價的受益者。

  岳來群則認為,日本、美國等都是在20年前開始對海外的鐵礦石資源進行併購的,如今國際形勢變化,中國的海外併購之途將異常艱苦。

  馬中普對此則較為樂觀,他認為,曾經成為國際賣家漲價由頭的「中國需求」,終將成為中國手中的重要談判法碼,「這次我們在加彭能夠戰勝巴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能承諾購買它所有產出的鐵礦石,巴西當然不會有這個底氣。」

  「最好的狀態是,未來我國的鐵礦石需求1/3來自國內,1/3來自海外有礦山,1/3從其他生產商手中購買。我們現在作為第一需求大國卻沒有話語權,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需求太過剛性,經常是不能不買,甚至是不能少買。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你買得再多,別人也不會在價格上讓步。如果實現來源多元化后,我們就有了進退的空間,『中國需求』也就可以轉而成為『中國勢力』了。」

  記者觀察

  「中國需求」需要戰略突圍

  「顧客就是上帝」,這句名言代表了中國人對市場經濟最初的感悟。

  然而,當中國終於成為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超級大買家時,才驚訝地發現,在這個市場上,「上帝」只有任人盤剝的權利。

  於是,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中,中國開始一邊挨打,一邊蹣跚學步:在高油價時代,中國螞蟻搬家似地搞著石油儲備,小心地抬高著成品油的價格。在期銅市場上,中國也小心翼翼地玩著做多、做空的幕後把戲……

  與「暗流洶湧」的期貨市場相比,鐵礦石價格並沒有那麼多的不明朗之處,起碼中國找到了一個站在明處的對手,進行一場貨真價實的「戰爭」。在這個現場直播的比賽中,無論中方如何聲東擊西,對方的拳頭都指向一個地方發力――中國的胃。

  「中國需求」竟成為中國在競賽場上的最大軟肋,而且被對手一擊再擊,屢屢得手。
  於是,有人責怪中國的談判技巧拙劣;有人指責國際炒家們的不義;更有人憤慨盟友們的背棄……

  然而,指責和謾罵並不能讓中國擺脫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被動的窘境。「中國需求」需要的是一場戰略突圍。

  雖然中國作為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後來者已錯失了不少歷史機遇,但一次又一次的磕碰已讓中國上上下下意識到,這一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一個個原材料領域「不約而同」地碰壁,又讓我們意識到解決「中國需求」需要一個完整的方案。它或許很難在某一領域內取得突破,但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們或許需要更高層面的深思熟慮,有必要在更大範圍內動用力量,拿出一個統一可行的突圍方案。

  國內鐵礦石產量大幅增加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表明,2006年3月份中國國內原礦產量達4556.1萬噸,同比增長42.4%。預計全年鐵礦石產量將達到5.4億噸左右,增產1.2億噸。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理事長鄒建透露,中國國內鐵礦開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在原有鐵礦加大產量的基礎上,今年又有四處年產500萬噸鐵礦石的建設項目建成投產,還有兩處600萬到700萬噸採選項目正在建設中;此外還有一批500萬到1000萬噸採選項目礦山正在進行建設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

  中國的鐵礦資源並不缺乏,已探明2034處鐵礦石產地,鐵礦石資源量581.19億噸,居世界第四位。但是鐵礦品位低於世界品位11個百分點,平均品位為33%,已探明儲量中97%為貧礦,品位大於50%的富礦佔2.7%,全國共探明各類富鐵礦儲量約14.8億噸。

  據統計,在中國已探明的鐵礦石產地中,儲量大於10億噸的超大型礦10處,儲量1億~10億噸的大型礦99處、0.1億~1億噸的中型鐵礦500處、0.01億~0.1億噸的小型礦837處。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邵厥年介紹,這些已探明的鐵礦石產地有許多存在無序開採現象,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的現象普遍存在。小礦山絕大多數是鄉鎮集體、民營和個體採礦,資金投入少,裝備簡陋,而且缺少技術管理人員,沒有礦山設計和開採方案,更沒有環境保護措施。多數是見礦就挖,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造成了鐵礦石資源的極大浪費。

  2006年中國國土資源部加大了對無證開採、濫挖亂采及破壞性開採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以保護鐵礦資源,保證鐵礦石的有序開採。

  在打擊無證開採以及私挖亂採的違法行為之後,這些鐵礦大多被鋼鐵企業購買了。

  訪談

  「中國需求」需要形成合力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岳來群

  《中國經營報》:在本輪鐵礦石談判中,中國又一次陷入了較為被動的局面,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岳來群:鐵礦石漲價不是一個孤立問題,而是應該放在中國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理解。近年來,國際炒家炒高油價、逼空國貯銅等一系列操作,雖然領域不同,但本質一樣,都是利用中國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長機會,坐地起價,從中牟取暴利。

  只是在鐵礦石談判中,我們的對手更明確,手法也更赤裸裸。這更加突顯出解決「中國需求」問題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中國經營報》:這些勢力通常是怎樣利用「中國需求」做文章的呢?

  岳來群:國際上的原料生產商、中間商和遊資都盯著中國,中國要什麼,什麼就猛漲。就像一群蚊子在盯住一隻大象,在吸取它的血,而且是能吸多少就吸多少。這些商人之間雖然沒有互相商討,但都心照不宣的達成了一種默契,而且動作越來越協調,只要是中國需要的東西,大家就一起漲價。這樣的局面一旦形成,就非常麻煩了。

  《中國經營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對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有一定關聯。中國雖然是和平崛起,但還是會對舊有秩序產生衝擊並為此付出一定代價。此外,中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使中國對國際原材料的需求高速增長,國際賣家們正是看準中國的這一軟肋,才屢屢得手的。

  以鐵礦石談判為例,雙方激辯最多的是供需關係。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背景,中國經濟目前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而且這種勢頭還將持續下去。要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速,在目前高科技拉動還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靠投資、基建來拉動。鋼鐵等行業肯定要保持一定的發展勢頭,也就是說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肯定還要進一步增長。國外買家對此十分清楚,所以才會在談判桌上如此囂張。

  《中國經營報》:我們面對這種「壓榨」就無能為力了嗎?

  岳來群:最根本的解決途徑當然是要把中國的粗放型經濟轉向集約型經濟,從依靠資源消耗轉向依靠科技進步,但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一個時期。我們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被動局面短期內還難以徹底改變。

  目前,還可以想一些辦法儘可能地為我們爭取利益:首先,我國政府應該大力開展資源外交,加強政府公關;其次,我們可以推行捆綁式貿易,我們有些產品有求於他,有些產品他有所求於我們。比如說,如果我們減少對澳大利亞羊毛的進口,澳大利亞的牧民們肯定會難以承受。我們可以把「中國需求」打包處理,形成合力。

  最後,我們還應該加強區域性聯盟,對需要長期合作的夥伴,應成立一定的組織,把雙方特殊的友好關係確定下來。

  當前,原材料供應戰略關係到我國經濟的穩定與長遠安全,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需要政府來著手制定統一的解決戰略。

  資料

  世界鐵礦石儲量

  世界鐵礦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截至2004年底,世界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噸,儲量基礎為3700億噸,鐵金屬儲量為800億噸,儲量基礎為1800億噸。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沙發
maba 發表於 2006-6-20 15:41 | 只看該作者
好!不買巴西礦,限制鋼材出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963

帖子

282

積分

等待驗證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積分
282
3
fengdingren 發表於 2006-6-20 21:52 | 只看該作者
不行了, 已經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4
mm021 發表於 2006-6-20 22:42 | 只看該作者
上述消息人士認為,在這種貌似公平的一刀切的價格系中,中國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最先接受鐵礦石粉提價19%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同時與淡水河谷方面達成了鐵礦石球團降價的協議,而蒂森克虜伯是鐵礦石球團的使用大戶,其整體利益受鐵礦石粉漲價19%的影響遠小於中國。而隨後接受漲價19%的日本公司,又同時擁有鐵礦生產商的大量股份,漲價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鈔票從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問題。
===============================

把這些都折算出來不就結了,然後中國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得到這個合理的實際最終價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