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醉人黃昏——曼托凡尼最佳之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6.7.24

[B][CENTER][COLOR="Red"]片名:The Very Best of Mantovani(醉人黃昏——曼托凡尼最佳之最)
演奏:曼托凡尼輕音樂團
唱片公司:DECCA
編號:DECCA 460 039-2
類型:Easy Listening Music 1998
產地:英國 倫敦[/COLOR][/CENTER][/B]

[B][COLOR="RoyalBlue"]這套CD的封套選用曼氏故鄉義大利威尼斯的醉人景色。暈黃的晚霞中,一對戀人在靜靜的港灣相擁而吻,正好與唱片的主題《醉人黃昏》不謀而合。
《音像世界》曾稱這套唱片為R2D4,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何謂R2D4,英美人常將TO簡化成2,而For則可寫為4。那麼這裡的R和D又是什麼含意呢?R是Records的縮寫,而D則表示Die。很明顯,R2D4被破譯出來就是Records To Die For-「死都要聽」。它的創意來自美國發燒級天書《Stereophile》,該書經常會開出一份名單,煽動發燒友去聽一些他們認為極品的器材和唱片,標題就是R2D4。
不知道《Stereophile》的老編有沒有聽過這套1998年面市的唱片,我是他的話肯定將之列入R2D4之內(好象有些自說自話)。原因無他,這就是人間仙樂!
事實上,幾十年來聽「曼托凡尼之聲」長大的樂迷絕非寡眾,曼托凡尼輕音樂團的演奏風格流暢舒展,旋律優美動聽,音響華麗豐滿。雖然從未享受過他那銷魂蝕骨的音樂,未見得要立刻去死,卻可以肯定是音樂生活中的最大遺憾!曼托凡尼那如瀑布,象絲綢般的重弦樂音響,時而飛流直下三千尺,時而好象波瀾不興的遼闊大海,曼妙舞動間能帶給人如沐春風或雨後初晴般的喜悅,讓一般的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高格調的音樂。
這個樂團的指揮曼托凡尼1905年生於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曾是托斯卡尼尼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凡尼自小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小提琴,青年時代舉家遷居英國,考入倫敦音樂學院。16歲即公開演出布魯赫和聖桑的小提琴協奏曲。18歲時,他在伯明翰組織了一隻六人樂隊,在旅館和劇院作職業性演出,以演奏輕音樂為主,他是樂隊的主要小提琴手。他那清湛的演奏技巧和華麗明朗的美妙琴聲,使人聽后回味無窮,於是當時的他就已經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贏得巨大的聲望。1933年,曼托凡尼加入了英國籍,此後他重新組建了一個以弦樂為主的龐大的管弦樂團,這就是後來的曼托凡尼樂團。
曼托凡尼從管弦樂團的弦樂器中找到了富有特殊色彩的音響,這種富有特色的弦樂演奏,就此成為他樂團所特有的音樂特色。此後,曼托凡尼改編了大量雅俗共賞、和諧悅耳的樂曲,聽眾給他的樂團取了一個「曼托凡尼之聲」的雅號。相比那些喧雜熱烈的現代流行音樂來說,曼托凡尼的音樂無疑是一服令人舒暢的清涼劑。曼托凡尼的成功,主要在於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現方式,並能恰如其分地駕馭管弦樂隊,使整個樂隊非常精確地表達出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風格,使聽眾為之傾到。
在五、六十年代,曼托凡尼的演奏幾乎風靡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成為人聽人愛的美樂,唱片暢銷數十年,並成為全球首位立體聲LP銷量突破一百萬的音樂家。而在中國,曼托凡尼亦是在「文革」之後的各地廣播電台中播放率最高的外國音樂代表,當年他那抒情清新的樂韻,不知讓多少的中國樂迷領略了「外面的」音樂世界,從而留下了無數美麗的回憶。
作為同屬環球寶麗金集團旗下的著名古典音樂品牌,出版本碟的英國Decca(笛卡)唱片公司和德國的DG相比,規模、歷史、藝人陣容可能都相去甚遠。但是在愛樂者和發燒友的心目中,Decca錄音所特有的開闊而深遠的音場空間感、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如臨現場的精確定位,以及華麗自然、輝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已經和其藍紅相間的商標一樣,成為了獨樹一幟、無可替代的黃金招牌。在藝術家的陣容上,Decca最引以為傲的是曾簽約旗下40年多年的專屬指揮大師喬治·索爾蒂爵士,他不僅為Decca創下了唱片史上的驚世巨獻《指環》,更是世上獲得葛萊美獎項最多的藝人,聲望蓋天。此外還有C高音之王帕瓦洛蒂、女歌唱家迪·卡娜娃、鋼琴名家何什肯納奇、小提琴女將鄭京和等等。再有,迷倒世人的輕音樂團曼托凡尼、美國爵士樂傳奇艾靈頓公爵、名歌手平·克勞斯貝等也曾為Decca留下珍貴的錄音。由此可見,Decca是英倫之島唯一可與百年老牌EMI相匹敵的古典唱片廠牌。
錄音方面,Decca在50年代立體聲錄音的萌芽時期,就已經由資深錄音師K.E.Wilkinson(威爾金森)發明了一種的獨特的麥克風擺放陣式。這種後來被稱為「The Decca Tree」的「麥克風樹」,是以一組位於支架左右的麥克風和另一支垂直在適當距離的麥克風為主,這三支話筒構成的「麥克風樹」矗立舞台,配合其他麥克風的輔助,可將單點和多點方式錄音的優缺點加以妥協,創造出細緻、平衡又不失動態的錄音效果。這種錄音技術確立了Decca以後的錄音風格,擁有最平衡的音域和最深闊的音場,音質流光溢彩,華麗無比。曼托凡尼樂團是當年第一次嘗試這種錄音技術的樂團,其後這一擺法被推廣到Decca的古典管弦樂和歌劇錄音中,取得重大的成功。
為了使新一代樂迷擺脫時下大量平庸無聊的商業流行音樂的污染,重新找回健康和更高層次的音樂品位,Decca動用先進的數碼混音器材將曼托凡尼黃金年代的精華曲目重新整理,輯成這套雙CD精選集。這套CD的封套選用曼氏故鄉義大利威尼斯的醉人景色。暈黃的晚霞中,一對戀人在靜靜的港灣相擁而吻,正好與唱片的主題《醉人黃昏》不謀而合。
每張CD收錄的19段樂曲除樂迷早已耳熟能詳的經典外,亦有多首在以前類似精選碟中沒有收錄過的,其中更有一些冷僻曲目保證國內的樂迷第一次聽到。
數碼混音后,曼氏金曲的「弦海」效果更有一種帶人升天的仙氣,嬌艷絕倫的音色,絕非禿筆可以形容。
如果我將去荒島度過餘生,而只准帶走一套唱片,這將是我的選擇![/COLOR][/B]



[B][CENTER][COLOR="DarkOrchid"]01. Spanish Dance - 4:23


02. Meditation from 'Thais' - 5:19


03. 'Air' on the G Strings - 3:55


04. Schon Rosmarin - 2:17


05. Ave Maria - 5:31


06. Zigeunerweisen - 5:01


07. Song of India - 3:16


08. The Skater's Waltz - 3:02


09. Solveig's Song - 4:42


10. Slavonic Dance No.2 in E Minor - 4:35


11. Hungarian Dance No.5 - 2:37


12. On Wings of Song - 2:40


13. Chair De Lune - 4:50


14. Albeniz's Tango - 2:54


15. Czardas - 4:49


16. Eine Kline Nachtmusik - 4:02


17. Chanson De Matin ( Morning Song ) - 3:00


18.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 3:23
[/COLOR][/CENTER][/B]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