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在侵蝕中國文化的靈魂?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6-20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筱君(作者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教授。)

今天,在中國社會,也有一柄「鋼斧」正在揮舞,並正在侵蝕中國的文化。這柄「鋼斧」的重要一面,就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幸滋生出來的社會浮躁之風、拜金主義思潮及沒有節制的名利觀。   
  
靈與肉,本是西方的一個哲學命題,它一直是文學家們探索的主題之一。上世紀80年代,根據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的電影《牧馬人》,曾經給那個時代注入一種清新的思考。但如今,這個字眼卻日益顯得沉重:中國文化,在靈與肉的衝突中,在精神追求與物質享受的撞擊中,將魂歸何方兮?

社會浮躁,缺的正是文化的靈魂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不少人沉浸在毫無互惠的欺騙、搶佔與剝奪的「文化」,造假、說假的「文化」,以及消費至上的「文化」中。拜金主義和追名逐利的思潮盛行,社會充滿了浮躁與不安。還有經濟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畸形「文化」:今天的人用4億年形成的煤炭、天然氣滿足吃穿也就罷了,還要用地下700米深的第四系黃黏土水庫的水來沖刷廁所DD這文化也太「珍貴」點了吧?再有那好好的北京古城,非要來點「花活兒」,拆得過癮,連前門樓子都不想放過。記得去年在貴州苗寨,黃金周的寨民們忙活著給遊客表演,之後大夥拿著「工分」竊喜,卻不知道那民族儀式本是神聖的,豈能俗化為一場場表演?他們掙了點小錢,卻在不經意間出賣了自己祖先的文化。

人們常說早期的人類社會「無文化」,或許因為他們衣不蔽體,使用著簡單的工具;或許因為他們樸實單純,沒有今人的複雜算計。美洲印第安人的「誇富宴」,將財富炫耀並施捨他人,為的是換來一種「關係」DD一種社會的秩序。還有太平洋島嶼的「庫拉圈」,交換手鐲、臂鐲和項鏈,為的不是享用,而是界定一種人群關係。但現在的很多人則是唯利是圖,哪裡還管什麼與他人的關係和社會秩序。早期人類的互惠原則,基於信任的交易,在今天大概都屬於「弱智」或者乏趣的。據說晉商的著名票號,發端於晉蒙的商道,是中國銀行業的雛形。若是放在今天,那樣的遠途走貨,恐怕不是卷貨走人,就是偽造票據DD不擇手段,它折射出的正是一種文化靈魂的缺乏。

哪柄「鋼斧」在侵蝕中國文化

誰在侵蝕中國文化的靈魂?還是想先說那個在《當代文化人類學概要》中十分經典的「石斧和鋼斧」的故事:

大洋洲極北的伊爾約龍特族雖然很早就與歐洲人有接觸,但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還大致保持著原有的文化。1915年,當歐洲人在距離他們居留地中心3天路程的地方建立一處傳教站后,他們開始感受到歐洲文明的衝擊。

伊爾約龍特人最重要的工具是磨製石斧。在他們與大自然的適應過程中,很多重要工作都要利用它。石斧在社會組織與象徵體系中也有同等重要的角色。第一,石斧數量不多,只有老人才有。女人和小孩必須向她們的親人借用才能完成工作。石斧成為男性的象徵,也是女人必用品中唯一屬於男人的東西。伊爾約龍特文化認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有尊卑之別,而石斧也有助於表示這種差別。第二,採石場在南方400英里處,他們經由交易夥伴的網路,以裝有倒鉤的魚槍來交換石斧。這項交易在一年一度的聚會儀式中是伊爾約龍特人的興趣所在。第三,石斧在他們的圖騰式的宇宙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傳教士設立傳教站的目的,一方面也是要保護伊爾約龍特人不至於受到外來文化的不利影響,所以他們只引入自認為可以改進伊爾約龍特人的生活水準的物品。其中之一是短柄鋼斧,傳教士大量贈送,因此到處可見。原意是要改進伊爾約龍特人的技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事情。但鋼斧和其他新物品導致的結果,實非傳教士所能預料。主要的變遷不是發生在技術的領域,因為鋼斧並不如傳教士所期待的那樣具有多方面重大的優點,研究者認為鋼斧只是增加了伊爾約龍特人的睡眠時間。

相反,在其他領域,鋼斧產生了深遠而破壞性的後果。因為鋼斧很多,所以女人和男人現在也有自己的斧頭。這就在性別、年齡和尊卑的規定上導致「革命性的混淆」。斧頭不能再作為男性的象徵。因為不再需要石斧,所以交易夥伴的關係以及一年一度的部落聚會都失去了重要性。此外,鋼斧和其他歐洲物品DD在伊爾約龍特人傳統的宇宙觀中沒有絲毫地位的東西DD變成了使傳統信仰和價值破滅的關鍵。鋼斧不僅在技術上取代了石斧,而且瓦解了整個文化體系的基礎。

今天,在中國社會,也有一柄「鋼斧」正在揮舞,並正在侵蝕中國的文化。這柄「鋼斧」的重要一面,就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幸滋生出來的社會浮躁之風、拜金主義思潮及沒有節制的名利觀。

中國崛起需要社會保持不驕不躁

這使我想起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孔飛力教授寫的《叫魂》一書。在這本書中,孔飛力描述了1768年的叫魂案以及這場發生在清朝乾隆盛世的中國妖術所引起的大恐慌。所謂叫魂,是指術士們通過作法於某人的名字、衣物或者毛髮,使其發病或死去,並偷取其靈魂精氣,使之為自己服務。

孔飛力用這場叫魂來暗示和隱喻中國社會當時正在經歷的一場保「魂」與丟「魂」、國家與民間社會的爭鬥。今天的中國社會當然還沒有到「丟魂」的程度。但現在社會上浮現出的浮誇、躁動與不安,確實讓人質疑現在中國文化的靈魂是什麼。

讓文化有靈魂。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保持一種不驕不躁的社會風氣顯得尤為重要。

來源:環球時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沙發
maba 發表於 2006-6-20 15:45 | 只看該作者
社會風氣的形成與發展可以人為改變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06-6-20 16:36 | 只看該作者
你沒見過,難道也沒有聽說過:

50年代參加朝鮮戰爭,
中國人民出力捐錢,保家衛國;

56年反右,58年彭老總受整,
至今,沒有人再敢講真話了;

「文革」10年,人民運動,
鬥私批修、大公無私,
那時可真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89。64導致全國上下貪污腐敗成風至今,
哪一個不是人為改變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4
maba 發表於 2006-6-20 20:44 | 只看該作者
那你認為當今如何才能保持一種不驕不躁的社會風氣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973

帖子

28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5
5
家狼 發表於 2006-6-20 21:30 | 只看該作者
說起中國文化,就不得不說說中國是從哪裡來的.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止,中國這個概念一直是模糊的.為什麼呢?
    自古中國就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概念,歷史上從來也沒有哪一個朝代像現在這樣統治過這麼大一片被明確劃定了國界的國土.

      中國的許多省市自治區,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要麼是番幫,要麼就是天高皇帝遠的荒蠻之地,還有一部分地方甚至還是無人區.
    雖然這些地方每年都要給朝庭進貢稱臣,但朝廷除了派幾個官員前往監視外,基本上不干涉其內政.朝廷也管不了那麼多.除非這些地方造反,皇帝會派兵前往鎮壓外,基本上都保持了獨自的文化和風俗.
    因此"中國文化遭到了侵蝕"的說法實在是勉強.請問什麼是中國文化呢?
一定要解放台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4: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