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星期四 2006年6月15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寬水窄 發表於 2006-6-18 15: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伊朗總統:上合組織應阻止強權干涉

  【上海消息】據報道,去年被接納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伊朗,總統內賈德今天在會上發表講話,雖然並沒有像在國內向美國等西方陣營喊話時那麼尖銳和充滿挑釁,卻發出了言有所指的呼籲:「上合組織應建設成在地區和國際政治、經濟、貿易領域有影響的強大的機構,以阻止對世界各國的威脅和非法的強權干涉。」

  他也呼籲上合組織能加強多領域的合作,包括探討在勘探、開發、運輸、能源轉化方面進行更好合作的可能,以及加強教育、科研、文化合作和控制貧困與失業。

  六國元首還簽署了多項安全與經濟合作協定。

【時事點評】儘管伊朗總統的這番呼籲,並沒有涉及「伊核」這兩個字,但是,就如新聞稿中所指出的那樣,這番呼籲顯然是「意有所指」: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字裡行間」中明顯是在「非正式」要求上海合作組織、以組織的名義來「關注伊核問題」。

●年輕的「上合」,在攸關世界大局的焦點問題上如何「表態」顯然要「謹慎」

我們認為,由於此次峰會召開之際,正是伊核問題「相關各方」面臨重大抉擇之時,因此,作為一個「非常年輕」、卻因「中俄」是其核心、而坐擁龐大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資源的上海合作組織,如何在以伊核問題、朝核問題為代表的世界焦點問題上「具體表態」,是非常值得「三思」,必須有所謹慎的。

●年輕的「上合」、已經寄託了兩個大國的復興之夢

在我們看來,個中的原因不是別的,就因為伊核問題、朝核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形成的那一天,將徹底確定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秩序、亞太終究是個何樣的格局,從而徹底確定世界主要國家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與地位。顯然,這個年輕的上海合作組織、至少已經寄託了當今世界兩個主要大國的復興之夢。

●「中歐俄美」在中東是既有「共同利益」,彼此間也有或大、或小的利益衝突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圍繞著伊核問題、以至整個中東問題,我們通常討論較多的是「中歐俄」與美國爭奪中東話語權、是「中歐俄」的「中東事務多邊化」與美國的「獨霸中東」的路線之爭,然而,時事評論員們也是一再強調「中歐俄美」在中東是既有「共同利益」,彼此間也有或大(比如中歐俄與美國之間)、或小(中、歐、俄)的利益衝突(這些分析散見於往期的《東方時事解讀》)。

然而,「中歐俄美」、甚至包括印度、日本等其他大國,在中東方向的利益追逐上的「異」與「同」,仍然不過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在我們看來,問題的另一面就是所有這些大國在中東方向的「異與同」,都可以「投影」到歐亞大陸、投影到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投影到美洲大陸。

●在「上合」是否公開介入、以何種方式介入、又準備何時介入伊核的問題上?中俄的「官方態度」是舉世矚目的焦點

因此,在我們看來,由於上海合作組織已經將伊核問題的核心國家--伊朗納為正式觀察員,因此,年輕的上海合作組織實際上已經將以伊核問題為核心的中東問題、納入了自己的議事日程。

然而,身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又是伊核六方會談的成員國,更是上海合作組織兩個核心國家的中國與俄羅斯,在上海合作組織是否公開介入、以何種方式介入、準備何時介入伊核問題上「所持的官方態度」,也就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

●就在峰會召開之前,有兩件事我們給予了特別關注

事實上,如果這些天來您一直在關注《東方時事解讀》,那麼您應該注意到,就在峰會召開之前,有兩件事我們給予了特別關注,並分別給出過點評,一是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6月2日曾經專門強調:上海合作組織不是「東方的北約」;再就是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李輝幾天前曾經專門主持了一場記者會;再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聲稱「上海合作組織不是一個排它性的區域合作組織」。

●「上合」與北京的「表態」,非常耐人尋味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東方評論員認為,「上合」挑選「上合峰會」之前聲明自己不是東方的北約,其時機與意圖當然是在「有意而為」與「有的放矢」;而中國外交部助理在那場記者會上,通過一番講話給出了兩個強調更是非常耐人尋味。

我們注意到,這位中國外交部長助理在記者會上,一方面,作為此次「上合峰會」的東道,北京「再次確認」邀請正處於伊核危機風口浪尖中的伊朗總統、與會「上合峰會」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伊朗是正式觀察員國;

而另一方面,北京的這位「專程解讀」中國官方立場的外長助理卻又公開表示:「此次峰會將不討論伊核問題,同時也沒有接受新的成員國的打算。李輝在接受記者提問時還表示,內賈德在上海期間的言論將只代表其個人和伊朗的立場」。

●不論是上合、或者是中國,顯然充分地注意到了「這麼兩層」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上合」秘書長的「自我表白」、還是中國外交部長助理的這「兩個強調」,我們不難看出,不論是上海合作組織、或者作為「上合組織」核心國家的中國,顯然充分地注意到了這麼兩層:

第一,充分注意到了「中歐俄」與美國間的、在中東問題存在有不可調和的戰略矛盾,也充分注意到了「中歐俄」在共同追逐中東多邊化這一共同利益的同時,彼此間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

第二,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北京在「不理睬」華盛頓的「不高興」、執意邀請「令布希一個頭兩個大」的伊朗總統「親自與會」本次峰會、而不是象印度那樣象徵性地「弄個石油部長」與會的同時,卻又通過中國外交部外長助理「特意主持一場記者會」的方式,「事先」聲明伊朗總統「願意說什麼」是他自己的事,與「上合」無關,所有這一切,毫無疑問地在公開宣示著這麼一點,既:「上合」與北京充分注意到了「歐盟」與「北約」之間「聯繫與區別」。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我們再來一段剛剛收到的新聞報道。

中國建議加快建設3條歐亞洲際運輸通道

  【上海消息】在15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工商論壇上,中國交通部副部長馮正霖建議上合組織成員國進一步加大對公路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建設貫通中國-中亞-歐洲的3條東西運輸大通道。

  第一條是歐亞洲際運輸北部通道:中國-哈薩克-俄羅斯-歐洲。中國國內公路通道由連雲港-霍爾果斯國道主幹線和霍爾果斯、吉木乃、巴克圖、阿拉山口口岸公路組成,
目前已基本完成高等級公路改造。

  第二條是歐亞洲際運輸中部通道:中國-哈薩克-裏海-歐洲。這條通道從中國經過哈薩克腹地再至裏海,延伸至歐洲較為便捷。

  第三條是歐亞洲際運輸南部通道:中國-中亞-伊朗-土耳其-歐洲。這條通道東起中國東部沿海港口連雲港,經西安,西抵新疆烏魯木齊、阿克蘇、喀什,通過吐爾尕特和伊爾克什坦口岸聯接吉爾吉斯斯坦,通過吉爾吉斯斯坦到達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通過卡拉蘇等口岸到達塔吉克等中亞國家,再經高加索地區到歐洲,經伊朗和土耳其,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達歐洲。

  南部通道沿線經過中亞的比什凱克、杜尚別、塔什干、霍羅格、胡詹等中亞國家的首都和重要城市,是經過中亞國家最多、沿線人口最密集的通道。

  馮正霖說,建立區域公路運輸通道是全面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先決條件。中國目前已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或規劃建設通往上合組織區域國家的12條公路運輸線路的中國境內路段,其中5條為近期重點建設線路,總長約5200公里。這些線路將通過霍爾果斯、伊爾克什坦、卡拉蘇等口岸,把烏魯木齊、喀什等中國西部的重要城市與中亞國家、俄羅斯和歐洲連接起來。

【時事點評】在我們繼續這個討論之前,請大家仔細閱讀這份新聞素材。不難看出,中國提出的這份方案,有一個鮮明的特徵,那就是應了歐洲人的一句老話、可謂是「條條道路通羅馬」!

●「中俄」準備用「經濟合作」這把手術刀、徹底「解剖」北約這個「政治、軍事組織」

顯然,「三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都通向歐洲,其主要目的就如新聞中的最後一段,「....建立區域公路運輸通道是全面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先決條件。......這些線路將通過霍爾果斯、伊爾克什坦、卡拉蘇等口岸,把烏魯木齊、喀什等中國西部的重要城市與中亞國家、俄羅斯和歐洲連接起來」。

然而,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上述動機」不過是「檯面上的說法」,檯面下的意思非常直白:

首先,這讓我們看到中國決策層似乎已經準備了一套「有意淡化」「中歐俄」彼此間的「小九九」,強化彼此間的「利益相關性」的長遠方案。

其次,我們認為,北京提出、並得到俄羅斯、以及上海合作組織支持的這份長遠方案,本質上是準備用「經濟合作」這把手術刀、徹底「解剖」北約這個「政治、軍事組織」。

●再談美國何以將戰略重心聚集於東歐、中東、中亞一線?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多次強調過,美國之所以將戰略重心聚集於東歐、中東、中亞一線,最深層的動機恰恰就是以這三個戰略重心為「支點」、用能源作為武器,徹底分割歐亞大陸,將歐盟(主要是西歐)與俄羅斯、中國進行地理與戰略上的分割,將「中歐俄」以及島國日本、各自圈在自己的「境內」,迫使在軍事上「正威脅著」美國的「中俄」、在經濟上「正威脅著」美國的歐盟、日本、被迫按一種對美國利益無害的模式發展,從而徹底實現其獨霸世界的夢想。

●「中俄」的戰略意圖早已超越了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有章程」

不難看出,僅將伊核問題、更或者是中東問題、中亞問題視為上海合作組織的核心任務,顯然是低估了「中俄」的戰略雄心,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上合」秘書長所做的「上合不是東方北約」的自我表白,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所強調的「上海合作組織不是個排它性的區域合作組織」,更或是北京這些天來「天天講、時時提」的區域內「經濟大合作」,其意圖早就超越了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有地理特徵」,也超越了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有章程」。

●對上海合作組織「宗旨」的「再理解」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如果我們對上海合作組織「宗旨」的理解,始終局限在「家門口」的中亞、或者更遠一點的中東,東北亞、東亞,仍然局限在能源供應、局限在區域安全合作的層次,甚至局限在上述區域經濟合作的層次,那麼,我們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華盛頓始終不肯將其戰略重心移出歐洲、儘管美國人已經被正在「加力」打造自己獨立的軍事體系的西歐人所不待見,但硬是要扔下大把的美元,拚命要在東歐買到一片落腳之地;

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華盛頓始終不肯撤離伊拉克、儘管布希政府也已經明白取得伊拉克戰爭勝利已經沒有了可能;還無法理解為什麼在伊核問題上,擔任協調人角色的歐盟、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幫著華盛頓說任何話」,但就是不肯吐出「支持美國軍事打擊伊朗」這幾個字來;更無法理解為什麼在伊拉克、伊朗、巴以問題上,歐盟就是不肯將「北約」借給美國、而在阿富汗這塊飛地,卻心甘情願地不斷加大投入。

●華盛頓有意分割歐亞大陸的「分切點」,「中歐俄」防止被美國戰略分割、各個擊破的「聯結點」

顯然,這個道理太簡單了,就因為東歐、中東、西亞、中亞、正是華盛頓有意分割歐亞大陸的「分切點」,也是「中歐俄」防止被美國戰略分割、各個擊破的「聯結點」。

然而,「中歐俄」有心協作,防止被美國戰略分割、各個擊破、還只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就是前面所說的「小九九」,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歐盟為例,歐盟又何嘗不想借自己既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身份(英法)、同時也是伊核六方會談成員國、以及「北約」決策過程中的關鍵國家之「綜合角色」,在「中歐俄美」的全球角力、特別是從中東問題、伊核問題中撈取「利益溢價」的角力中,為自己助一臂之力呢?

●「中俄」必須充分地注意到了「歐盟與北約」的區別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屆峰會上,作為「伊核六方會談」的成員國,「中俄」當然會利用這個機會一起商量伊核問題,但作為主導的「上合」的核心國家,在伊核問題上,甚至是整個中東問題上,「中俄」還必須充分地注意到了「歐盟與北約」的區別:

我們認為,注意到這一層的好處是長遠的、也是現實的:長遠而言,就如上面所說的,將上海合作組織建設成一個垮區域合作組織,在支持歐盟一體化、東亞一體化的過程中、建立與歐盟、東亞的組織聯繫,顯然,這種聯繫必須是以經濟為主導的,通過歐亞大陸在經濟、特別是能源上的進一步合作,一面來夯實「中歐俄」的戰略合作關係,一面想辦法、創造條件為最終瓦解北約這個「政治、軍事組織」打好基礎。

●暫時不將「上合組織」「借予」伊朗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我們認為,在弄明白了這一點后,上海合作組織不願意成為「東方的北約」、以及華盛頓拚命營造一種「冷戰回來了」氣氛的意圖,繼策劃美國戰略東移這個戰略騙局之後,再次策劃「后冷戰時代」之戰略欺騙的企圖心,也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作為北約核心成員的歐盟主要國家「不願意」將北約「借給」華盛頓去處理伊核問題的同時,作為「上合」核心成員的「中俄」,也以「個體」的身份來談論、並處理伊核問題為好;顯然,暫時不將「上合組織」借予伊朗,也就是暫不吸納伊朗成為正式成員國、從而不以上海合作組織的「組織名義」正式介入伊核問題,是著眼於長遠的、非常明智的選擇。

我們認為,這不僅是揭露美國策劃的「后冷戰時代」之戰略欺騙的需要,更是歐盟繼續拒絕將北約借與美國、從而與「中俄」互留餘地、並儘可能保持在中東方向進行戰略協調的需要。

9

主題

714

帖子

15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1
沙發
karlsql 發表於 2006-6-18 21:49 | 只看該作者
地緣政治的分析很有意思。

BBY的時評和東方的時評比起來,相對膚淺很多,太花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