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讀陝西的「國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11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氣勢恢弘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被許多外地遊客認為是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中最值得一去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的確,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歷史,在這裡成了解讀文明的物質符號,通過對這些國寶的賞析與研讀,升騰在陝西大地上的歷史煙雲會一片片地散去,西周、秦漢、盛唐,這些恢弘的帝國往事,就會在歷史的瓦礫堆中生成一幅極富衝擊力的印象派畫卷。

  
  

  唐•青瓷胡人頭像

  1962年出土於西安西郊唐墓。從他的帽子看,似乎是來自西亞的一位商人,即唐代活躍於長安一帶的所謂胡商。當時的長安城被整齊的道路網劃分為若干棋盤形,每一棋盤格稱為「坊」,城內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專供商業貿易的坊――「西市」(位於唐長安皇城的西南方、今西安市勞動南路和東桃園村之間)和「東市」(今西安交通大學一帶)。「東市」大多被官府達貴所佔據,而「西市」自唐代貞觀以來,就為聚錢之所,其繁榮大大超過了「東市」,因而故有「金市」之稱,是「絲綢之路」的起始點,當時的總建築面積達到一百萬平方米。西市出沒的胡商很多,胡商除了在那裡開設商店外,還興辦有自己的飯店、旅社、寺院、學校,並且推舉本國人擔任首領,稱作「薩寶」和「祆正」。

  

  漢•鎏金銀竹節熏爐

  1981年陝西興平縣漢茂陵附近豆馬村出土。熏爐是古代的薰香器,一般由器身和上蓋兩部分組成。器蓋多做山形,山峰間有縫隙,在器身中點燃香料,香煙就由器蓋的縫隙中散出,瀰漫於室中。器蓋的山形往往又寓意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博山,所以這種熏爐多稱博山爐。竹節熏爐除工藝價值外,它的爐身和底座還各有一圈銘文。銘文上說,竹節熏爐屬於「陽信家」,那麼,陽信又是誰呢?原來陽信就是漢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從竹節熏爐的出土地就在武帝茂陵附近來看,陽信長公主的墓也應是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竹節熏爐向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史實。竹節熏爐一出土,考古工作者立刻感到,它是如此華貴高雅,絕非一般人可以擁有,通過這銘文,我們知道它確實是最上層貴族才能擁有的高級工藝品,因之,根據它的珍稀程度和史料價值,它也獲得了國寶的殊榮。

  

  唐•刻花赤金碗

  1970年出土於西安何家村。金碗外腹部鏨兩層仰連瓣,每層10瓣,上層蓮瓣中分別用鏨刻手法刻出鴛鴦、鸚鵡、鴻雁、鸛翎、兔、獐、狐、鹿、鴨等,有的還站在蓮座上。碗身鏨刻的珍禽異獸共21個,細膩的刀法將禽獸身上的一眼一嘴、一羽一角都鏨刻得清晰可見。它的主人有可能是武則天的孫子李守禮(與吐蕃和親的金城公主之父),而之所以埋在地下,大約是因為「安史之亂」突然發生,李守禮倉促逃難所致。

  

  漢•皇后玉璽

  1968年陝西咸陽韓家灣狼家溝出土。印面呈方形,選用優質和田白玉雕磨而成。印面陰刻篆文「皇后之璽」四字,字體端莊而流暢。西漢規定,帝、后與諸侯王的印章可以稱「璽」,這件玉璽是皇后之璽,符合有關規定,同時它的出土地距劉邦的長陵陵冢與呂后陵冢各一公里,因之研究者推測,這件玉璽應當就是呂后所使用的,並且葬入陵中為供祭品,因陵墓被盜,玉璽流落土中,后被雨水沖刷到溝中。中國古代帝后使用的玉璽極難發現,尤其早期的玉璽更是稀世之珍。

  

  唐•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

  1985年陝西長武縣郭村唐張臣合墓出土。女舞俑通體彩繪,頭上梳著一種複雜而高峻的髮髻,叫做雙環望仙髻,是唐代著名髮型,如果沒有如此真實具體的形象資料,我們很難憑空想像雙環望仙髻到底是什麼樣子。這種髮髻非常高,超過二尺,梳理這樣一個複雜的髮髻特別費時,大約要三個時辰也就是六個小時,如果沒有這麼多時間,或者自己的頭髮不夠,那就事先做好一個假髮髻,到需要的時候再戴到頭上,這種戴假髻的風氣在唐代很盛,所戴的假髻叫做「義髻」。

  

  唐•三彩駱駝載樂舞俑

  1959年西安土門中堡子村唐墓出土,它是唯一一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三彩。最初,唐三彩出自墓中,收藏者覺得不吉利所以不買,於是古董商不賣,甚至最後影響到盜墓賊也不偷,盜墓賊在墓中發現唐三彩會打碎它以清除晦氣。那時,號稱收藏宏富的北京故宮,就沒有一件唐三彩,國內的文物收藏單位也都如此。時光流轉,到了1989年,在美國紐約的一次中國古董拍賣會上,一件個頭並不大的唐三彩馬,拍出了將近5000萬港元的天價,這是中國古董和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拍出的最高價,直到2002年才有其他古董打破這一價位。從誰都不要到身價半億,這5000萬的巨大價值究竟包含在哪裡?實際上,唐三彩的價值指的是其藝術價值,它以準確生動、惟妙惟肖的造型和斑駁淋漓、流暢自然的釉彩打動人心。

  

  西周•青銅何尊

  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出土。何尊的最高價值在於,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營建被稱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這一重要史實,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同時,「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我們做為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歷史,除了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外,它們又代表著真實、誠信,代表著久遠,代表著不朽。

  

  戰國•秦杜虎符

  1967年西安南郊杜城村西出土。虎符是兵符,往往做成虎形,多以青銅鑄成。虎符由左右兩半組成,兩半的形狀、銘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為調兵的信物。兩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只有同為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這就是「符合」二字的來歷。杜虎符的虎作直立行走狀,昂首,尾端蜷曲,背面有卯槽,頸上有小孔。虎身有錯金篆書銘文40字,大意是說,兵甲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駐紮於杜(故址在今西安市南)這個地方的將軍手中,凡需要調動軍隊超過五十人以上者,君王都會派人持右符去杜,與將軍手中的左符符合,將軍才能出兵。但是,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看到烽火台燃起烽煙,將軍不等到君王的右符來到,也可以自作主張出兵救駕。杜虎符銘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別是40個錯金字,做工精緻,筆畫優美,反映了中國古代錯金工藝的高超水平。當初發現杜虎符的資料公布后,北京一位專家看也沒看就斷言它是假的,並且說所有秦虎符都是後人偽造的。專家的斷言使人錯愕,於是西安的一位專家就講了它的發現經過。1967年,正是文革中大鬧紅衛兵的時候,揀到虎符的少年把它交到博物館,僅僅要求一套紅衛兵穿的軍服作為代價,博物館沒有軍服,於是給了區區幾十元。算下來,這幾十元錢不足虎符鑄銅的成本,更不用說它上面精美無比的鑲嵌著黃金的錯金字了。現在,杜虎符已是著名的文物而價值連城,珍藏在博物館中。

  

  西周•青銅折觥

  1976年12月寶雞扶風縣庄白一號窖藏出土,屬於一種酒器。這件觥鑄造得異常精美細緻,可以說是同類器物中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讓我們想像一下。3000年前的一次宴會上,青銅樂器演奏著黃鐘大呂,青銅大鼎烹煮著牛羊,有一句形容這種最高級貴族生活的成語就叫「鐘鳴鼎食」,這也就是那個時代之所以被後世稱為青銅時代的原因。在這樣的宴會上,載歌載舞,香氣四溢,當然也少不了各種美酒上下左右傳遞。作為酒器的折觥,在這個時候自然也會忙得不可開交,這又是成語「觥籌交錯」的具體解釋。不過,我們須知觥中的美酒首先是獻給天地祖宗與鬼神的,敬天祭祖儀式之後主人客人才能開懷暢飲。

  

  唐•舞伎八棱金杯

  1970年出土於西安何家村,具有明顯的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風格。杯為八棱形,八條棱分隔出的每一面上都有一位高浮雕的胡人舞伎形象,他們都身著短衣,寬褲曳地,頭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笑容可掬,神態各不相同。他們手中持有拍板、小鐃、洞簫、曲頸琵琶等中外樂器,有的還正在翩翩起舞。杯柄和杯底、八棱都作聯珠紋,這也是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的典型做法。杯柄上還裝飾一對相背的側面胡人形象,深目高鼻、長須下垂,顯示出濃郁的異域風貌。

  

  西漢•鹿形金怪獸

  1957年陝北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這件作品大體是一頭鹿的形狀,但卻像鷹一樣長一個鉤嘴,這是自然界所不存在的。這件金怪獸具有明顯的匈奴文化特徵,研究認為,是匈奴人中「王」一級的高級貴族才能使用的,這表明了它的崇高地位。然而,它做成四不象的怪獸,又是什麼含義呢?有研究認為,它可能就是匈奴族民間傳說中救護了匈奴先祖的一隻神獸,匈奴人為了紀念它,就將它的形象用黃金打造出來,置於至尊無上的地位。

  

  唐•鎏金鎏銅鐵龍

  1963年出土於西安南郊唐墓。它的身軀是鐵鑄的,鐵上鎏銅,銅外面再鎏金,看上去金光閃閃好似金龍,但實際是複合材料製成,技術處理是很複雜也是很困難的。中國曆朝歷代,都有龍的造型,而這些造型與神態各不相同,都帶有自己的時代氣息。之所以造型神態各異,固然是因為不同的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同時也與龍在不同時期的地位有關。早期的龍雖然地位尊榮,但一般人家也可以使用龍的形象,自己在家中用龍形雕樑畫棟並無不可,成語「葉公好龍」就說的是這種情況。到了唐代,龍的地位有所提高,卻仍然是民間常見的裝飾圖案,只是到了明清時,龍形變成皇家專用的圖案,製作時強調的就不是藝術效果而是無上的威嚴、莊重甚至猙獰可怖了。可以說,唐朝的龍是最美的,最強調藝術效果,可以當做獨立的藝術品而高置大雅之堂。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沙發
yang..yang 發表於 2006-6-12 16:21 | 只看該作者
長見識,謝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3
王五 發表於 2006-6-12 19:44 | 只看該作者
珍品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60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4
lancexxx 發表於 2006-6-13 12:32 | 只看該作者
珍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385

帖子

30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1
5
2008llm 發表於 2006-6-14 17:54 | 只看該作者
無價之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
Blue Ivy 發表於 2006-6-14 20:16 | 只看該作者
太漂亮, 俺轉一份去金石書畫版.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7
dy6e 發表於 2006-6-14 23:04 | 只看該作者
能保存到現在不容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45

帖子

1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1
8
古笑天 發表於 2006-7-5 15:09 | 只看該作者
好極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