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拿什麼震撼世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6-6-16 1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進入21世紀,中國人突然發現,上個世紀倍受列強凌辱的老大帝國,成了各國競相「拉攏」的香餑餑。不少人在驚呼「中國世紀」來臨了。中國的魔力到底在哪裡呢?中國拿什麼來震撼世界?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俄羅斯。歐洲很大一部分能源供應都依賴俄羅斯,直到現在,歐洲各國還一直在爭相獲得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這使它們任由俄羅斯擺布。俄羅斯處於主導地位:天然氣供應中斷會立即令歐洲經濟陷入混亂,歐盟對俄羅斯及其鄰國的態度和政策,受到了能源依賴的重大影響。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國力大衰,但上天的眷顧,使得俄羅斯可以憑藉天然氣的「天然」優勢,震撼歐洲,震撼世界,天然氣成為普京的殺手鐧。

但中國又能憑藉什麼呢?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刊登一篇題為《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的文章,該文指出:美國一位家庭主婦想進行一次嘗試,在一年中堅持不買中國商品,看看生活將會怎樣。結果她失敗了,經過一年沒有中國商品的日子后,她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中國商品的生活一團糟」。消息傳到國內,輿論大喜,《人民日報》登載了徐步青先生的文章,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言語之中,似乎中國的商品供應可以左右得了整個地球。但是,這種非原材料的初級商品供應優勢,系基於勞動力廉價,以及制度性補貼(如稅收、土地等)形成的,而這一切並不具有天然氣和石油那樣的不可替代性。亞洲其他國家,如印度、越南,勞動力價格越來越低於中國,而且可以提供比中國更優惠的投資條件,形成沖向底部(run to bottom)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中國的供應優勢可能越來越不明顯。或者說,這種低端產品的供應,本來就構不成震撼世界的優勢。

中國的優勢實際不在供應,而在需求。當年提出而今倍受指責的「市場換技術」戰略基於的正是這種需求優勢。《One Billion Customers》一書詳細講述了當年波音和麥道兩大航空公司的興衰,而麥道衰,波音興,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力量就是中國政府的採購。到1989年底,中國總共向波音公司購買了10架707,34架737,33架757,10架767和3架747,而同時期,麥道僅在上海生產了大約12架麥道82型飛機。中國的採購,在麥道最終被波音收購的命運轉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巨大的採購力量,完全可以改變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格局,影響經濟力量對比,進而影響外國政府的對外決策。換句話說,正是這種「決定讓誰賺錢」的力量,成為中國震撼世界的砝碼。

但是,這種力量的背後,卻是中國以廉價的低端產品和原材料,交易國外的技術密集型高端產品,存在巨大的貿易結構不平衡。形成貧窮的中國補貼富裕的發達國家,卻被發達國家責怪輸出通貨緊縮的尷尬局面。在此背景下,吳敬鏈先生提出了發展戰略轉型,中國的十一五規劃,也打算改變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思路,擯棄市場換技術的幻想式方略,改為提倡自主創新,提高競爭實力。中國的戰略轉型,勢必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方面,低端產品供應能力的削弱,另一方面,市場開放度有可能會逐步走低。這樣以來,導致上面提到的供應優勢和採購優勢的全面下調,中國還能否繼續震撼世界呢?

討論至此,似乎形成一個悖論,中國採取自主創新戰略,反而削弱了影響世界的能力。這一結論在短期看,是正確的。在長期看,則是錯誤的。中國目前震撼世界的力量,是以犧牲長期發展的能力為代價的,不具有可持續性。而新的發展戰略,則注重內在競爭力的提高,如果實施見效,則能在貿易對等的基礎上,展現自身的影響力,是可持續的發展方向。但戰略轉型,將會使中國面臨一個「回調」過程,短期內出現外資等的下降,經濟表現不再那麼好看,但長期則能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

但現在的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長期依賴於經濟高速發展所隱藏的社會問題,是否會在「回調」過程中爆發出來,導致回調戰略的失敗?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各種社會問題,是一大難題。這也正是胡溫政府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深意。



來源:網友提供,作者不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