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二炮部隊鑿空深山 部署神秘戰略彈道導彈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6-16 0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圖片說明:軍報披露,解放軍二炮部隊一直在有計劃的周密選址,將一些符合條件的大山開鑿成導彈陣地。[/CENTER]

  勘測兵

  足跡遍布祖國各地,身後是一個個戰略導彈待建陣地……

  凌晨5點,夜幕重重。勘測營營長李紅偉拉起隊伍出發了。

  這個營擔負著戰略導彈待建陣地的勘測任務。幾十年來,官兵們一茬接一茬,鑽深山、闖戈壁、踏雪原,足跡遍布祖國各地。

  這回,他們的目標是遠方的一座無名山。

  每名官兵都隨身攜帶了開路用的砍刀、驅蛇用的竹竿和攀岩用的繩索。李營長告訴記者,他們所經之處大多是無人區,道路險峻、荊棘叢生、蟲蛇橫行,離不開這「三件寶」。

  到達目的地后,大家顧不上休息就開始選點、測量。他們使用的工具是當今最先進的全站儀,只要將這種精密儀器的紅外探頭對準所要測量的部位,就能從電子屏上判讀出該部位的經度、緯度、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數據。

  技術員楊德朋是個繪圖高手。戰友們剛測完一組數據,他就用細細的曲線記錄在圖紙上。在這裡,記者還認識了「鑽探大王」魏金魁、「測繪能手」曹彥生等一大批技術尖子,他們都是導彈陣地勘測的行家裡手。

  中午時分,遠處傳來馬達聲。「是鑽探分隊在作業。」李營長介紹說,「每一座陣地在建設前都有若干個預選點位,測繪作業是將這些點位及周圍的地貌繪製出來,鑽探作業是通過鑽取岩芯來分析它們的整體地質結構,地質、地貌都符合要求才是最佳點位。」說罷,他帶著記者循聲而去。

  山腰間,技術員謝耀權正帶著戰士安裝鑽機底座。由於地基不平,底座偏了一度。他拿著羅盤左測右測,直到絲毫不差為止。他說:「別小看了這一度,鑽到深處,鑽孔就可能偏差好幾米。」

  在山頂,官兵們忙得熱火朝天,有的在操作鑽機,有的在拔取鑽桿,有的在整理岩芯。鑽探連連長李建峰指著一根根岩芯對記者說,它們記錄著地下岩石的成分、硬度、酸鹼度等情況,是山體地質結構的標籤。

  李連長給記者講了一件事:有一回,他們對某山體進行鑽探。這座山從外表看,岩石狀況非常好,是個難得的好地段,可垂直鑽探20多米后,卻發現裡面全是沙石,根本不適宜建導彈陣地。於是,他們果斷建議放棄這個點位。上級很快就採納了。

  鑽探機的轟鳴聲停息了。不久,這座無名山很可能又將成為一處新的導彈陣地。屆時,這些勘測兵又會在什麼地方呢?

  坑道兵

  雙手布滿老繭,一群置身岩層深處的導彈「築巢人」……

  記者在前往某工程團之前,就聽過一連串有關他們的功績:一個連的戰鬥力相當於過去一個團,一年幹了以往幾年的活,一個月刷新了10多項施工紀錄。

  走進這個團的施工現場,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台台高大的鑿岩車,宛如電影《金剛》中的巨猿一般,揮舞著兩條長長的鋼臂,臂端的金剛鑽頭對準堅硬的岩石鑽下去,就像鋼針戳豆腐一樣輕鬆,短短几分鐘就鑽出10多個深數米的炮眼。團長王安禮介紹說,以往打炮眼全靠風鑽,最優秀的風鑽手一天也打不了10個,如今一台鑿岩車能讓一個連的風鑽手全部「下崗」。

  半個小時后,炮眼打完了。爆破隊立即衝上去填炸藥。記者發現,每名官兵都拿了個竹制的工具,一個人能同時給10多孔炮眼加藥。近百孔炮眼,他們僅用一刻鐘就全部填滿了。「這是我們發明的『竹片串葯加藥法』,填葯速度比以往快了十幾倍。」爆破隊長熊獻在一旁介紹,「等會兒你看吧,我們還探索出『控制爆破法』,實現了『光面爆破』,一次成優。」

  隨著「轟隆隆」一陣巨響,堅固的岩層果然被齊刷刷地炸開了。硝煙散去,一台台電動扒碴機、側翻裝載機等現代化工程機械來回穿梭,把堆積如山的碎石頭運出坑道。一台機械就能替代一個排的兵力,較以往用鐵鍬鏟、用獨輪車推的搬運手段可真有天壤之別。

  在坑道出口,記者看到20多米高的混凝土自動化拌合站正在緊張地運轉。10多輛大型運輸車穿梭著把攪拌好的混凝土運進坑道。現代化的機械裝備和先進的施工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得這個團攻堅克難、所向披靡。近年來,該團的施工單元已由團變成了營連,承擔的所有坑道掘進任務都提前圓滿完成,有的還被評為國家和軍隊的優質工程。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沙發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6-16 00:23 | 只看該作者
  

  圖片說明:解放軍彈道導彈部隊

  安裝兵

  焊花飛濺,巧手安裝,只為導彈有個舒適的家……

  在通過若干道崗哨后,記者來到某安裝團的施工現場。該團擔負著導彈坑道內各種設施的安裝任務。

  團長魯克平介紹說,每個導彈坑道內都要安裝通風、排水、供電等一系列複雜設施,一是確保導彈在貯存時的溫度、濕度、氣壓等外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二是滿足陣地在戰時減震、防爆、防輻射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導彈安全,延長其壽命並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坑道口部的加工車間,記者看到二級士官李曉亮正熟練地操作螺旋風管加工機。一張張鋁皮被傳送進機器里,一根根圓溜溜的風管從另一頭滾出來。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圖紙要求,往機器里輸入程序和數據。小李介紹說,以前加工風管全靠錘砸手卷,100個人忙活一天都頂不上現在機器加工半小時。

  隨後,小李給記者展示了好多種現代化的加工機械,從裁剪鋼材用的等離子切割機、加工吊環用的彎頭成型機到製作管卡用的煨制器等,不下50種。這些機械的應用徹底結束了完全依靠手工製作各種安裝器材的歷史。

  魯團長介紹說,為提高部隊施工能力,近年來團里先後購置了500多台(套)高科技裝備,同時還發動官兵開展「三小」革新活動,取得了120多項成果。

  坑道里,焊花飛濺,馬達轟鳴,不少官兵正站在高空作業平台上安裝風管、水管和電纜線。

  在隨後的交談中,記者認識了「電氣大王」譚和平、「機裝博士」武韜等技術尖子。該團20多個專業70多個工種都擁有一批過硬的專業人才。

  在重要的施工點位上,記者還看到了「電子眼」。作業面的各種情況被同步傳輸到工程指揮中心。技術專家坐在指揮室里,就能全面掌握每個作業面的情況,及時處理各種問題。

  施工間隙,負責工程質量的技術骨幹聚在一起開碰頭會,分析當天的工程質量、查找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走出坑道,記者明白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該團的施工量能成倍增長,完成的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超過90%?

  陣管兵

  巡護在導彈陣地,就是有條蛇想溜進來,也能在第一時間截獲……

  汽車在九曲迴環的山道上行駛了老半天,終於停在了山谷深處。一名機警的哨兵飛身閃出,檢查了我們的特別通行證。記者意識到,已經進入了此行的目的地――神秘的戰略導彈陣地。

  在某導彈旅任永吉旅長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一座普通的平房。這座平房分裡外兩間,外間是擔負陣地管護任務的某部官兵的簡易休息室,裡間是導彈陣地的數字化指控中心。一有突發情況,該部官兵就在這裡集中,半個月都可以不出門。

  在通過嚴密的檢查后,記者走進了指控中心。只見兩排電腦在井然有序地運行著,值班人員正在屏幕前調閱有關數據。這個指控中心可以利用監控終端對陣地內部及其他重點部位實施遠程監視,實時採集相關數據,並進行自動化指揮控制。

  陣地入口在指揮中心後面,安裝有先進的門控系統。該系統採用多種手段進行識別,對人員進入陣地進行實時跟蹤和記錄。任旅長介紹說,在設備控制、圖像監測、智能門控、環境安檢等四大系統的幫助下,鍵盤「噠噠」聲間,官兵們就能完成大多數值班任務。

  穿過陣地入口,就進入到迷宮般的地下坑道,也就是導彈貯存的地方。導彈可真是個嬌貴物,周圍環境冷了、熱了、濕了、幹了都不行。過去,官兵們觀測完每個點位的溫濕度就需要半小時,不過現在不用了,陣地上已經建立了溫濕度自動觀測網。

  除了陣地警戒值勤外,該部官兵還要對導彈陣地進行日常維護。護衛導彈陣地並不輕鬆,官兵手中那十幾套操作間的鑰匙就重達250克。地下坑道里終年見不到陽光,空氣也不如外面新鮮。每次檢查設備,幾十台機器一起轟鳴,巨大的噪音震耳欲聾。「還有更多的考驗呢。」唐連長說,「像森林大火、山洪暴發、敵特襲擾等突發事件,我們都得時刻提防,確保陣地絕對安全。」如今有先進的導彈陣地安全預警系統做陣管兵的「火眼金睛」。這套系統集防火、防洪、防非法闖入等多項功能於一身。值班戰士說:「就是有條蛇想溜進來,我們也能在第一時間截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3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6-16 00:24 | 只看該作者
  

[CENTER]圖片說明:解放軍彈道導彈部隊[/CENTER]

  裝檢兵

  身著潔白的防護服,輕輕地走近導彈裝備,時刻為導彈把脈……

  「號手就位――」一聲洪亮的口令剛傳到記者耳畔,幽長的導彈坑道里就走來一列方隊。每個人都被潔白的防護服裹得嚴嚴實實,看不清面孔。他們是擔負導彈裝備檢修任務的某裝檢所的科技幹部。

  「檢測裝備!」一聲令下,他們迅速分散到各個操作間,輕輕地走近導彈裝備,通過各種精密儀器,對其進行細緻的檢查,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按檢修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

  指揮室里,專家組正通過大屏幕監控各操作間的工作情況。

  「總裝組出現氣密性故障,需要分解檢測,請求支援!」2號操作間剛發出求援請示,專家組就派出3名導彈專家趕赴現場進行會診。10多分鐘后,故障被順利排除。

  現場總指揮王國慶介紹說,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檢修工作進行全程監控,既減少了進出操作間的人員數量,又有效統籌了專家技術力量。

  據了解,這個裝檢所的科技幹部一半左右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是一支由導彈專家挑大樑的王牌部隊。

  王總指揮告訴記者,導彈裝備在長期貯存過程中,受到坑道內溫度、濕度、介質等環境變化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細微的變化,而任何一種變化都可能影響導彈的發射精度。為此,他們經常組織技術人員到坑道內給導彈「把脈」,一有問題就及時處理。

  連長唐勝華是個「老裝檢」。他說,裝備檢測是個細緻活、技術活,來不得絲毫的差錯。僅今年以來,他們就先後攻克了40多個技術難題,應用了10多項革新成果,使每次裝備檢測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前不久,他們還依靠自身技術,將一個出現物化粘連的裝備部件順利拆分,填補了戰略導彈裝檢領域的空白。

  押運兵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是最起碼的要求……

  前方警車開道,後面公安護送,路旁5米一崗……在這樣的「優待」中,某特裝運輸營的車隊出發了。該營擔負著戰略導彈特種器材的運輸任務。

  出於安全保密的需要,整個車隊都是晝伏夜行。營長劉忠民告訴記者,每次執行任務,他們對外聯絡的一切線路都要中斷。「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這是對我們最起碼的要求。」

  特種器材價值連城,異常嬌貴。運輸中,官兵們像對嬰兒一樣小心地呵護著,每隔兩小時就檢查一次器材的捆綁固定狀態及周圍空氣、介質等情況,並向上級報告。

  子夜,車隊攀行在陡峭的山道上。氣溫越來越低。在闖過一道道「鬼門關」后,面前出現了一道長1公里、坡陡近20度的冰大坂,傾斜的路面滑得像澆了一層油。怎麼辦?硬闖過去肯定有危險,必須拿出一套穩妥的解決方案,劉營長和駕駛員跳下車,分頭察看完地形后,在一起研究了老半天,提出「梯次跟進」、「快速墊輪」等辦法。很快,車隊又緩緩啟程了。

  這個營的駕駛員成天和特種裝備打交道,人人都練就了一手絕活兒。優秀駕駛員汪崇軍介紹說,特裝運輸車超高、超寬、超長。為練就一手硬功,他們經常在僅比車身長1米多的場地上練掉頭,在比車頭寬200毫米的500米狹長坑道練倒車,用大吊車練吊酒瓶。

  凌晨,經過一夜奔波的車隊悄悄駛進一座經過偽裝的小院。這兒就是官兵的臨時歇腳點。院外,小販叫賣早點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官兵們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但沒有一人走出院門。因為他們知道這座院落就是他們整個白天的活動範圍。

  劉營長給記者講了個故事:有一回,某連連長何文璽在執行任務途經老家時,碰巧在一家醫院門口看到病中的妻子從裡面走出來。當時他真想衝過去問問妻子的診斷結果,但紀律不允許,他只好躲在駕駛室里,眼睜睜地看著妻子漸漸遠去。

  特殊的使命,特別的紀律,多年來,該營官兵每年大部分時間都馳騁在祖國的萬里運輸線上。他們執行的各種器材運輸任務全部做到了安全準時、萬無一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4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6-16 00:25 | 只看該作者
  

[CENTER]圖片說明:解放軍彈道導彈部隊[/CENTER]

  測量兵

  進入10分鐘準備,弓步屈膝、收腹屏息、俯身彎腰……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矗立著一座高高的鐵塔,塔尖上紅旗迎風飄揚。

  以這座鐵塔為中心、半徑兩公里的圓周上均衡地部署著6組官兵,他們來自某測量營,正在執行給導彈報靶的任務。這座鐵塔是預定標識,也是導彈的理論落點。導彈的打擊效果主要通過它與實際落點的參考對比而判定。

  「展開裝備,整理器材。」副營長馬志達一聲令下,號手們像離弦的箭,迅速跑至預定測位,架天線、調設備、試通信,然後開啟鏡箱、安裝鏡體、釋放鏡頭、調整鏡表,將測量儀對準預定標識進行概略瞄準……

  馬副營長告訴記者,給導彈報靶既艱苦又危險,而且「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官兵們承擔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但他們感到格外自豪,因為他們承擔著二炮部隊所有在役型號導彈著落點的報靶任務。他們的存在使導彈打擊效果有了科學的判定依據。近年來,這個營闖大漠,進草原,累計行程20多萬公里,完成了數十枚導彈的落點測量任務。

  「進入10分鐘準備。」首區指揮部的聲音傳盪在每個報靶兵的耳畔。空氣頓時異常緊張起來。記者緊緊地閉上雙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睜開眼睛時,報靶兵已個個弓步屈膝、收腹屏息、俯身彎腰,頭正,頸直,雙目圓瞪。

  「5分鐘準備。」「3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無線電對講機里,馬副營長沉著而冷靜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傳來。官兵們始終保持這個特別的「造型」。他們說,別看這個動作簡單卻非常重要,它關乎導彈落點測量的成敗。

  「發現目標!」馬副營長一聲提醒,記者趕緊把視線投向天幕。一道白光自天際射來。滾滾驚雷嘯動蒼穹的聲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刺耳。報靶兵們反應異常迅速,瞄準觀測、轉盤跟蹤。鏡頭緊緊地跟著那個光點。

  「轟――」一聲巨響過後,一柱煙塵蓬然騰起。導彈落地爆炸了。

  「經度××,緯度××。」「經度××,緯度××。」……一個又一個報靶兵傳來了導彈落點的精度數據。

  首區指揮部里歡呼雀躍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得特別清晰。記者在不經意間看到馬副營長的嘴角微微翹動,燦爛的笑容於臉上定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