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銥星系統是美國於1987年提出的第一代通信星座系統,每顆星質量670千克左右,功率為1200瓦,採取三軸穩定結構,每顆衛星的通道為3480個,服務壽命5-8年.銥星系統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衛星之間的接力來實現全球通信,相當於把地面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搬到了天上.它與目前使用的靜止軌道衛星通信系統比較有兩大優勢:一是軌道低,傳輸速度快,信息損耗小,通信質量大大提高;二是銥星系統不需要專門的接收站,每部行動電話都可以與衛星聯絡,這就使地球上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後的邊遠地區,自然災害現場都變得暢通無阻.所以說,銥星系統開始了 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20世紀末的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一種全球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它通過使用衛星手持電話機,透過衛星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撥出和接收電話訊號。雖然但銥星系統自誕生后,仍是殊譽不斷。美國的《大眾科學》將其列為年度百項最佳科技成果之一,數百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將其評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銥星系統的高科技含量是誰也否認不了的。但這個20世紀末的科技童話用66顆璀璨奪目的衛星將自己定位在了「貴族科技」之上。銥星手機每部價格高達3000美元,其通話費用過於高昂(國內每分鐘9.8元人民幣,國際每分鐘27.4元人民幣),雖然後來降低了收費標準,但也未能扭轉敗局。這一切使得銥星公司發展的用戶數目遠遠低於它的市場預測,而用戶數目是一個通信公司得以運營的最基本的前提。在開業的前兩個季度,銥星公司在全球只發展了一萬個用戶,而據銥星的估計,僅在中國市場其初期規模要達到10萬個用戶。
銥星系統技術的先進性在於用戶不依賴於地面網而直接通信,它通過衛星之間星際鏈路直接傳送信息。但「事有正亦有反」,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銥星公司系統風險太大、成本過高、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的競爭劣勢。
事實上,更早的時候,有意向的投資者們在就發現了工程師的創意和市場現實之間的脫節.一位地方貝爾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議說,90年代初他們觀看摩托羅拉的銥星演示時,被一張幻燈片驚得目瞪口呆.他回憶說,用戶必須首先將自己置於在電話天線和衛星之間沒有任何障礙物的地點,才能順利的使用電話(不能在室內和車內使用)."現在你告訴我,我怎麼能出售這種玩意兒 "他的公司最後拒絕投資銥星計劃.
再者,銥星公司由於受投資方及簽訂的合約所限,在系統本身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匆匆投入商用的決策也是毀滅性的。差勁的服務、高昂的收費使得公司在到申請破產為止,這個耗資50億美元建立的通信網只有5.5萬用戶,而一些分析專家估計該公司要實現贏利平衡至少需要65萬用戶.
1999 年銥星公司被迫宣布破產,通過這一案例我們應該警醒:技術的超前性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替市場。像銥星這樣的偉大創意,如果它只是給少數人「享受」的未來科技,缺乏大規模的普遍的市場需求也很難有強大的生命力。銥星對於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好看的花瓶。因而,產品的準確市場定位是制約其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銥星計劃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創新構想,在它還沒有完成之前,誰也不敢說一定會成功或失敗,在它失敗后,誰也不敢說原有的創新構想是錯誤的.但從失敗的原由來看,引入市場的前到期過長,失去了市場機會(1990年初國內購買一台手機的成本是4萬元人民幣);替代性不強,到1998年,地面移動通信的手機價格, 款式和區域覆蓋程度已經非常成熟,銥星移動手機的優勢不是十分明顯;科技跳蛙現象,銥星系統的科技過於先進,以至相關周邊產業因技術尚未成熟而無法支援, 出現手機生產數量不足產生手機缺乏和價格昂貴;由於成本和時間的超支,運行不好,不能給新的投資人樹立信心,不能吸引新的投資資金來源不斷調整其目標市場和提高系統的運營手段:這些造成了銥星計劃的失敗.
總而言之,銥星系統雖然代表了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但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因而無可奈何地隕落了。
用市場是永遠換不到核心技術的,況且西方為了力保對華技術的領先 加大了對中國技術的限制,中國買技術越來越難 ,無論花多少錢別人都不會給予中國真正的核心技術.人家也不是傻子,會把好東西給你,反過來和他競爭?
據計算如果建滬杭高速鐵路,據估計32分鐘到達杭州,和磁懸浮的28分鐘相差無幾,但造價低很多,票價卻少了150元.其實京滬鐵路經過改造后時速也了達到 200公里, 滬杭磁浮鐵路全長約200公里,設計最高正常運行速度每小時450公里,在200公里的路途用磁懸浮所節約的時間和所付出的成本根本不值得一提,為何不改造滬杭鐵路讓時速達到200公里與京滬鐵路聯成一體,減少長途旅客的換乘時間更能發揮優勢.也許很多滬杭之間短途的旅客為了省錢寧願走高速公路而不去坐昂貴的磁浮列車, 因為即使總時間多花兩個鐘頭費用卻可以節約100多元,對很多老百姓來說是值得的,對很多老百姓來說畢竟銀子比面子更實惠!
美國的太空梭肯定要比中國神舟飛船先進,但中國現在卻發展神舟飛船.中國神舟飛船卻實現了化小錢辦大事,還有利的促進中國尖端技術的發展,證明了合適才是最好的.
以德國人的那麼強烈商業意識和環報意識,德國人為何現在不建一條磁浮鐵路來商業運行,以更加完善它的磁浮鐵路的技術,也可以積累磁浮鐵路商業運行的經驗,從而讓全世界人民都看到磁浮鐵路的好處,再向全世界推廣,可以賣得更好的價錢,難道只有中國才是精明人,德國人自己甘當傻子?
即使倉促修好了磁浮鐵路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德國沒有磁浮鐵路也仍是發達國家.
unknown origin and credit to ATF
世界論壇網 http://www./gbinde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