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印度競爭 中國應戒掉自滿情緒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6-3 1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6-02 10:04:36 中國經濟網
   亞洲「象」和「龍」之間的差別和相似之處都很顯著。兩國經濟增長都很快,農業經濟都很落後,同樣面臨如何創造數百萬就業機會的問題。印度財政部高級官員普拉蒂普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沙發
愛華 發表於 2006-6-3 14:19 | 只看該作者
這麼說吧:

中國現在的工業規模是印度的6-8倍。相比之下,美國的工業規模是中國的2倍多。可見中、印兩國的工業差距之大。

中國現在的軟體產業也比印度的大。中國去年的軟體產業產值是270多億美金。印度的不到300億。

印度現在工業的增長率是9%左右。印度人已經很自豪了。中國的工業增長率是16-17%。換句話說,中國每年工業的增長量就等於印度的工業總量。並且這個差距會愈來愈大。

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感受到了自然資源的限制。印度呢,除了鐵礦外,其它的常用礦種都很少。

中國的服務產業也遠高於印度。舉個例子,中國去年的外來旅遊是4000萬人次左右,還不包括港澳台胞。如果包括,人數可以上億人次。印度呢,去年才有300多萬人次的。

印度的軟體產業在對外上確實不錯,但印度現在整個軟體和外包服務的僱員才1。3百萬。這點就業人口能解決印度的就業問題?因此,印度到目前為止,其經濟進步只是惠及極少數。這種改革是不能持久的。

印度經濟上還有一個軟肋就是赤字。其政府的國內赤字已經達GDP的80%。另外一個赤字就是外貿赤字。印度去年的外貿赤字是400億美金左右。而印度去年的外貿出口只有1000億。可見其赤字之大。這也說明印度貨幣被高估。而普遍認為人民幣被低估。因此考慮貨幣的這種變化,中、印之間的經濟總量差距會更大。比如,今年印度的貨幣對美元已經貶了5%,印度政府還在努力維持貨幣穩定。而人民幣在慢慢增值。

印度國內政治並不如西方媒體說得那麼穩定。現在由於網路的發達,在中國警察朝示威、抗議的人開槍的事件基本上躲不過媒體和網路。在我印象中中國在2005年有兩起。一起是河北、另一起在廣東。在2006年沒有類似事件。

印度呢,如果你去GOOGLE一下,今年已經有幾起了。
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6/jan2006/oris-j17.shtml
一月,12人被打死。

http://news.bbc.co.uk/1/hi/world/south_asia/4905880.stm
四月,4個人被打死。

http://news.monstersandcritics.com/southasia/article_1159863.php
五月份4人被打死

以上都是抗議人士被打死。

另外,由於印度的很多農民赤貧,政府剝削。很多人已經被迫走上武裝抗爭的路線。前幾天有12個印度警察被反政府武裝打死。

印度基本上是精英統治。雖說民主,但都是精英人士去管理。對待貧困人口,他們沒有什麼同情。因此他們可以為了把孟買修的漂亮點,在沒有考慮貧民窟居民的後路(占孟買60%的人口)情況下,可以一天讓2、30萬人無家可歸。並且這些人在印度得不到多大的同情。也沒有什麼發言權(和現在中國的農民很象)。加爾各答政府可以以1萬到1萬2千盧比/英畝的價格從農民手裡買地,(相當於400人民幣/畝的價格),再以50-60萬盧比/英畝的價格賣出去。

可惜的是,我們中國也在走向這條路。可以寬慰的是中國的農民還有地可種。處於赤貧的人口要少得多。並且過去共產黨是走人民路線,過去在政治上對農民還是很重視的。雖然中國農民的政治地位下降很快,但還是遠高於印度的農民。

總之,印度政治上的不穩定性高於中國。但西方媒體的宣傳不會這麼看。

我和印度人爭論,只是因為他們吹牛。其實中國不應該怕印度。但我們真的需要努力縮小和其它發達國家的差距。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93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7
3
政經人 發表於 2006-6-4 01:0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有積極向上的儒家文化, 勤勞的人民. 歷史上長期以來就擅長生產製造東西. 統一的語言, 95%為漢族無宗教紛爭. 大中華文化,經濟的共榮共生. 例如, 中國早期的外來投資都是華人... 白人是見好才來的.

印度是趕上了互聯網的機會,可以說是電腦和互聯網救了印度. 但這叫機會來了, 擋也擋不住. 就象某些產油國, 趕上油價攀升, 還清了外債, 有錢了可以做許多事... 以前, 油價低的開採要賠錢...現在誰能想得通?!

中國是內因制勝--解放了生產力.
印度是外因制勝--電腦.

我上面提到的中國成為強國的優勢是絕對的, 無副作用.
而"不過有專家認為,從長遠看來,印度相對年輕的人口、完備的法律體系以及有國際競爭力的私營企業將使其對中國擁有優勢" 是相對的. 人口多喜憂參半, 法律完增加成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343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4
lurenyi 發表於 2006-6-4 09:49 | 只看該作者
覺得吧,中國還是應該有危機感。就像美國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