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亞洲:打越南也是為美國人打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2 2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劉亞洲,中共空軍政委,中將軍銜;前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女婿。----編者]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們很多同志沒有認識到這場戰爭的意義。當時就有人講:我們和越南人打,現在犧牲了是烈士,將來一旦兩國關係好了以後,他們算什麼?我講:"仍然是烈士!"為什麼呢?對這場戰爭我們要從政治角度上去看。戰爭的意義往往在戰爭之外。

小平同志的這場戰爭是打給兩個人看的,一個是中國共產黨,一個是美國佬。小平同志1978年復出,79年1月訪美,2月就打仗。從政治上講,這一仗非打不可。為什麼呢?小平同志復出以後,中國改革開放的藍圖已經在他心中草繪而成,要實現這個藍圖必須在黨內樹立絕對的權威。要打一仗。那時"四人幫"剛被粉碎,黨內思想極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鄧,更反對他的路線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權威。最快的樹立權威的辦法就是打仗。劉裕就是這麼做的。

當時很多人反對打,認為解放軍經過"文化大革命"不能打仗了,但鄧小平說一不二,力排眾議,大手一揮,2月17日,解放軍潮水般地涌過邊界。第二個是美國佬,這個意義就更大了。到今天,鄧小平同志已經離開我們五年多了,但我一直覺得他就在我們身邊。李獻忠(北空政治部秘書處處長 ----編者注)說:"還是我們的毛澤東,越想越偉大。"我想說:"還是我們的鄧小平,越想越偉大。"時間越往後推移,小平同志的偉大越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他領著我們把整個中國的方向擰過來了。你看,這場仗是在1979年打的。1975年,美國人是在損兵折將以後狼狽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說了,我教訓一下越南。那時候越南跟著誰跑呢?跟著蘇聯跑。小平同志這個時候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就是把自己、把中國從所謂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中劃出來。當時許多東歐國家都不滿意,說社會主義國家打社會主義國家。小平同志在當時就看到,你這種社會主義,不要也罷。結果怎麼樣?假社會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到1989年,所有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倒台,連蘇聯都垮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看到了這一點,用這一場戰爭和你劃清界線。小平,真奇人也!


作者:劉亞洲中將。

剛才我說這場仗也是為美國人打的,也就是說為美國人出氣。有證據嗎?有。小平同志前一天訪問白宮出來,第二天就開打。為什麼要為美國人出氣?美國人剛剛灰頭土臉地從越南走掉了。我們幹嘛要為它出氣?其實這不是為美國,還是為我們,為改革開放。中國要改革開放沒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此仗一打,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技術援助、科技援助包括軍援和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到中國。中美之間的蜜月長達十年之久,一直到1989年6月-4日才劃上句號。這一仗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時間,大量的資金,大量的技術。而這一切,確保了"蘇東波"之後的中國繼續挺立。其功至偉呵。甚至可以這樣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第一步就是從這場戰爭中邁出去的。

巨大而無私的軍事物資援助

支持越南的統一事業,從1950年起,也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二年起,中國開始對越南北方進行軍事援助。

1956年前,限於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的薄弱,中國力所能及地向越南提供舊雜式裝備,未計數,也未計值。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和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對越南的援助數量與質量兩方面都開始大幅度增加和增長。

1956-1963年,中國對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北方的軍援價值為3.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各種槍27萬支(挺),炮1萬餘門,槍彈近2億發,炮彈 202萬發,有線電機1.5萬部,無線電機約5000部,汽車1000餘輛,飛機15架,艦船28艘,單軍服118萬套。

從1962年起,中國向越南南方革命力量提供無償軍援,根據越方要求,1962-1964年主要提供各種舊雜式武器和中國生產的無漢字新武器,三年間共提供槍9萬餘支(挺),炮466門,槍彈2103萬發,炮彈7.64萬發。



圖:小平同志前一天訪問白宮出來,第二天就開打。

1965年以後,中國援越的武器裝備,數量進一步增加,質量性能也有提高。同1964年相比,1965年援助北方的槍枝增加1倍多,火炮增加三分之一,槍彈增加1.6倍。

炮彈增加3.5倍,無線電機和有線電機增加2.5倍。援助南方的槍炮彈藥成10倍的增加,且全部提供新制式裝備。

1950-1974年中國援助越南的軍事物資計有:槍213.8萬支(挺),炮7萬餘門,槍彈124440萬發,炮彈180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艘,飛機170餘架,汽車1.6萬輛,炸藥18240噸,有線電機6.5萬部,無線電機3.5萬部,軍服1117萬套......可以裝備200萬人,約合人民幣42.6億元。

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生產的大型武器裝備,許多供應了越南,人民解放軍換裝需要的坦克和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很少得到補充,儲備數量也很少。中國共向越南提供 122毫米榴彈炮280門,57毫米高射炮960門,各型迫擊炮20237門。而1961-1972年的11年間,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幾種裝備僅分別增加了約200門、2000餘門和1.7萬門。許多

新型裝備研製成功后,人民解放軍尚沒有配備使用,就優先大量向越南提供,以保證越南抗美救國之急需。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63式電台3000餘部,其中絕大多數支援越南南方,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試用。

人民解放軍1965年開始建立戰略儲備,到1972年底,儲備各種槍枝150餘萬枝,炮2萬餘門,車輛3000餘台,工程機械260部。與此形成對照,僅1972年一年中,中國即援助越南槍18.9萬支,炮9166門,車輛8558台,工程機械380部。

中國對越軍援的無私性還表現在:當越南提出的要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1971-1972 年間,屬於這種情況的主要武器裝備有:飛機1百架,紅旗2號地空導彈3個營的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

1968年6月,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與越南副總理范雄會談1969年援助問題時,越方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當時中國已停止生產老型號的這種火箭炮,但為了滿足越南的要求,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決定毫無保留地將庫存的該型火箭炮全部給了越南。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1965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援越運輸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總參謀長羅瑞卿擔任,組員有李先念、薄一波、楊成武、李天佑、方毅、李強、劉曉等。從 1967年開始,中國動用500餘輛汽車將經鐵路運抵邊境的物資運往越南。1972年6月至197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抽調3個汽車團,2100餘輛汽車分5路運入越南各種物資62.3萬噸,總行程3545萬公里,運輸費用全部由中方承擔。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以後,蘇聯開始援越。到1966年4月,中國免費轉運的蘇聯等國援越的軍事物資達8.5萬噸。在越南抗美戰爭的十年中(1965-1975),中國轉運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軍事物資63萬噸,免收運費(過境)8300萬元人民幣。蘇聯方面曾稱讚中方的轉運工作是"認真的,搞得好,搞得快"。

除外,中國還投入大量外匯開闢了一條通過柬埔寨抵達越南南部的交通線(即"胡志明小道"),把對越軍援直接輸送給越南南方的人民武裝力量。

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完全解放。由於形勢的變化,中國逐步減少、停止了對越軍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槍廠、高射機槍廠以及槍廠擴建、槍彈廠擴建等工程仍在繼續進行。

中國對越的軍援是巨大而無私的,其產生的作用是不容低估也是難以估量的。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員會書記黎筍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主席情至義盡的講話:'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越南人民的勝利是與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兄弟的中國人民的強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開的。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的這種慷慨的支援。""越南共產黨、越南人民過去、現在以至將來,將永遠十分珍視由胡主席和毛主席悉心培育起來的越中友誼,決心儘力使這種偉大的友誼世世代代牢不可破。"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沙發
王五 發表於 2006-6-3 07:57 | 只看該作者
政治野心不可預測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3
yang..yang 發表於 2006-6-3 13:33 | 只看該作者
無話可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4
dy6e 發表於 2006-6-3 23:02 | 只看該作者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 中 共 對國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 中 共 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領導人認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存在廣泛的利益衝突,而中國由於與蘇聯交惡和以往輸出革命的策略,導致了其在東亞地區處於相對孤立的局面。為了顯示 中 共 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拓展外部空間並援助其盟友紅色高棉政權,在越南的盟友蘇聯忙於阿富汗戰爭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了關係也樂於讓中國教訓越南以遏制蘇聯時,發動了此次戰爭。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現來,見乾坤最妙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5
Hanxin 發表於 2006-6-4 09:01 | 只看該作者
最後的結果,還是得不償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6
dy6e 發表於 2006-6-4 13:16 | 只看該作者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衝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而越南為了抑制中共,反而更死心塌地的向蘇聯靠攏,把金蘭灣借給了蘇聯,這倒是中共所未料到的。中越雙方的關係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繼續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重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在中國,這場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遺忘。在官方的文本中很少有提及,而在絕大部分的歷史教科書也很少記述。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現來,見乾坤最妙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4: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