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拿大華人的行醫夢 by 好貓如詩[轉帖]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4-3-28 2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chere※com 好貓如詩}
{cchere※com 好貓如詩}
學醫的國人到了北美,如果不想改行,大概就只有以下幾條路可走了:{cchere※com 好貓如詩}

第一是考醫生執照,也就是通過外國醫生資格考試。不過奉勸諸位,如果財力許可,還是去重新讀一遍醫學院吧。自己在家裡啃MCCQE,那種艱難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來這裡的醫生多是拖家帶口的,白天為了survive奮鬥,晚上天天苦讀到深夜,寒暑不斷。大家想想,美國國產的醫生都是都是英語做母語的,受到的是美國的醫學院正規教育,畢業后通過醫師資格考試,難度應該比外國醫師低很多,就這樣,很多人仍然非常努力,有不少人到40歲以後才成家。像我們中國大陸過來的人,想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去和這些人競爭,難度可想而知。首先是語言關,然後要憑著毅力把厚達3英寸的MCCQE(加拿大通用,不知道美國用的是什麼教材)背下來,然後是各種考試和面試,面試的主要內容是醫學技能,在加拿大,外國醫師只要考臨床知識,在美國,像生理解剖這種基礎課程也在考試範圍之內,等於你在家用英語把醫學院的全部課程重新學習一遍。而且外國醫師資格考試比醫學院畢業生的資格考試一般要難度高一些,就算順利闖關,一套程序下來,時間絕對超過了重上醫學院的4年。而且醫學院學生一般享用政府貸款,經濟壓力比較低,所以奉勸懷著行醫夢的同鄉們,是否考慮重新走進象牙塔。

另外加拿大的醫生資格考試雖然不要求基礎課程,但是難度絕對在美國之上。因為加拿大對本國醫生保護很嚴,以安省為例,每年僅僅從2000名參加考試的外國醫生裡面招收25名,最近剛剛增加到50名。就這50名幸運兒,還要參加為期1-2年的臨床實習,這段時間只交錢不掙錢,等到苦日子終於熬出了頭,你會發現加拿大雖然醫療技術人員奇缺,但是大城市的大醫院都已經人滿為患了,fulltime的工作很難找,有時候會等很長時間,而且人家都喜歡本國的醫學院畢業生,每年幾百個新畢業生就把這些名額填滿了,哪裡還有你的位置?要想工作穩定收入高?沒問題!加拿大政府鼓勵你去邊遠地區,那裡缺人才,工作個5-10年,有了豐富的加拿大醫療經驗,再回大城市找工作也不遲。而且醫生工作的頭幾年也就是廉價勞動力,工資比技術員高不了多少,等到真的成了專家或自己開了診所,那時候您也該白髮蒼蒼了。我們都是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加拿大,為的是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和事業的環境,現在成了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做了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一個尾大毛茸茸的人,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一個當代的白求恩,而且為了這個崇高的理想還要搭上N(N>5)年的奮鬥時間,不值。

相對之下,美國的政策要靈活一些,外國醫師也比較容易找到一席之地。難怪加拿大的醫生都跑到美國去了。

第二條路是成為臨床技術人員,主要包括放射醫療技師,核醫療技師,足療,脊椎治療,醫院臨床試驗室工作等專業,在醫院裡面一般是做做x線,CT,B超,放療化療,各種輔助治療,血尿便化驗的工作,這些人在國內都叫醫生,在這裡降了級叫technologist,收入一般是醫生的五至十分之一,但是只要在相關的學院學習1-3年,就可以獲得政府證書,然後找工作也比較容易,市場寬廣,工作穩定,所以走這條路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第三條路是搞研究,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選擇了研究工作,工作對象是各大醫院和研究機構的研究所試驗室。你的教授就是你的老闆,你工作的成績和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找到什麼樣的老闆,一般是年薪2-4萬刀左右,略低於臨床的technologist,但是不要求任何形式的培訓,老闆看你順眼了,你就可以工作,還可以享受和醫生同等的benefit,運氣好了,可以讀帶薪的PhD,在我們這裡翻譯成Pizza Hut Delivery或者Permanent Head Damage,可見就是讀出來了,也沒什麼特殊的好前景,有的可以向上做到research associate,算是二老板的位置,不過這個地位是老闆給你的,什麼時候老闆看你不順眼了,您也就該捲鋪蓋走人了。

當然也有不少中國人做到了老闆的位置。我見過很多實驗室,從老闆到技術員清一色的都是中國人。總體來說,中國人在北美醫療研究機構佔據了非常大的比例。不管是臨床技術人員還是實驗室工作,總體的特點都是要求較低,收入較低,工作也比較穩定。

再說說中醫在北美的地位:在美國,針灸是被聯邦政府承認的輔助醫療手段,醫療保險可以cover,所以針灸在美國有很好的市場,中國人只要通過了NCCA的考試,拿到針灸執照,就可以開業賺錢,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加拿大則是完全不同的市場,針灸還沒有被政府承認,保險不承擔相關費用,也沒有正式的專業組織對專業行為進行管理。任何人只要向當地政府交納200元的註冊費用,就可以開針灸診所,程序和開辦雜貨店完全沒有兩樣。行醫的有國內中醫院校畢業的專業人員,有代代相傳的民間中醫,也有當地人培訓的洋中醫。我學習的大學附屬的一家研究所,就提供4年制的針灸專業,講師絕大多數是國內過來的中醫,培訓出來的洋針灸師水平相當不錯。另外見到兩個自己開針灸診所的老外,他們學針灸只用了兩個weekend,哪位病人要是碰上了這樣的診所,哪也只好自認倒霉了。總之一句話,針灸在加拿大的現狀就是管理混亂,良莠不齊。

市場不同,自然收入也不同。紐約的針灸行情一般是每位病人60美刀一個鍾(45min),在加州收費比較高,最高可以達到90美刀,到了加拿大,一般的收費標準是20加刀,到了Chinatown的小街頭診所,10塊錢也有人干。而且很多診所一天也碰不上幾個病人。

加拿大民間的中醫組織叫囂著督促政府改變現狀也有很多年了,政府也在慢騰騰的採取行動,看來要真正改變中醫在加拿大的地位,還要眾多的中醫師聯合起來,為自己開創一個美好的明天。

最後說說幾個身邊的小例子:第一是考醫生執照的例子,我的一位朋友,在國內是做伽馬刀的權威,絕頂聰明,可惜年過不惑,精力不足,經過了一年的努力和嘗試之後,終於放棄了考外國醫師執照,改到大學學習臨床x線技術去了。另外一個老前輩,多年前來美國,不久前剛剛拿到美國的醫師執照,稱為放射專家(radiologist),收入已經達到了六位數,但是人也老了,來的時候是夫妻兩個,現在兩個子女都已經大學畢業,回想當初寒窗苦讀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當時一家4口擠在一個小公寓,白天要打工養家,晚上為了學習不敢買電視,孩子們連大聲說話都不行,一切以父親考試為中心。現在總算熬出生天,老人家的唯一心愿就是賺錢,拚命攢幾年的美金,也該享受退休生活了。老前輩發誓,再也不讓後輩學醫。另一個在加拿大拿執照的朋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多倫多好不容易考到了行醫資格,在各大醫院晃來晃去,做的都是Part time,收入比某些技術員還低。聽說此公也打算申請公民,然後移居美國另圖發展。

我還遇到一些在加拿大從事中醫的人員,一位大陸女士在多倫多開辦了中醫學院,3年學制,每年都能招收到幾十個學生,國內的各項課程都有教授,就是臨床實踐略少,因為沒有太多的病員。由於是完全的私立學校,政府沒有補助,社會捐款也有限,只能靠學費慘淡維持。另一位大陸中醫開設中醫診所,主要是為香港人服務,針灸只是幌子,大多是來進行足療的,相當於美容院的按摩,還有一些保險能夠承擔的脊椎治療之類服務,利用這些來帶動中醫業務,這類中醫診所在加拿大也很多,由於項目比較豐富,比Chinatown純靠針灸維生的小中醫診所生意要好很多了,像這個朋友已經開設了幾家分店。這些專業人員在賺錢之餘,也在為改善中醫地位而奔走於政府和民間組織之間,相信總有一天,中醫會在北美遍地開花,讓更多來這裡創業的人圓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