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洲華人採訪錄

[複製鏈接]

129

主題

698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ustralia 發表於 2006-5-19 1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澳洲華人採訪錄

文章作者 無名 發表時間 2006:05:08
來源 BBs.China2au.Com澳洲留學移民家園論壇




兩天來,走在悉尼唐人街上,記者清晰地感受到了這條幾乎代表當地華人在澳艱苦創業的不凡業績以及歷代華人所經歷的滄桑變化。時至今日,唐人街不再是舊日華人的庇護所,它儼然已成為這座國際大都市中最主要的社區,和悉尼血肉相連。而唐人街上的居民們早已融入到這座城市的脈搏中,其中德高望重者在政治上已初步掌握了話語權;中堅力量正成為悉尼科技、教育、IT和衛生等行業的佼佼者;而新生的一代,則更樂意認同自己的根在萬里之外的中國。

澳國華人最強音:我們也要發言權  

在澳大利亞的政治角逐中,沒有任何代表華人的聲音,那麼華人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答案顯而易見。「只有積極參與,或者成立利益集團,直接參與政治活動,才能爭取自己的利益。一味消極應對,我們就無法得到合法的權益。而華人能否積極參與政治,也決定了華人能否被澳大利亞主流社會認同。」代表澳大利亞大多數華人利益的團結黨領袖黃肇強這樣對記者說。  

據介紹,祖籍廣東肇慶的黃肇強,是澳大利亞一位很出名的醫生、著名僑領,也是華人進入悉尼以來,在政治舞台上「權力」最大的華人,現任新州上議員。他成為澳大利亞著名的少數民族代言人,素有「華人在澳政壇的旗幟」之稱。

黃肇強認為,自己作為澳大利亞華人的一分子,有責任為維護華人在澳的利益。他介紹說,1998年澳大利亞政壇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一個名叫漢森的議員及其一族黨的種族主義言論。這些言論認為海外移民來到澳大利亞后,嚴重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影響了就業率、破壞了當地的治安。

面對這種排外言論,黃肇強高舉反對種族主義大旗,在1998年成立了澳大利亞團結黨。「我們倡導多元文化和機會平等政策,所有的澳大利亞人都應該在平等的藍天下自由地生活。」  

目前,團結黨是以各移民社區為主體,以華人為中堅,以反對種族主義、維護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為宗旨的政治力量。儘管目前只有2500名註冊黨員(其中華人佔一半以上),但在澳大利亞政壇上,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黨派。

黃肇強說,此前,新州前州長提出了一個議案:嚴禁華人餐館使用味精。據介紹,這位州長的夫人在用中國餐的時候發生了食物過敏,事件令州長提出了這個不成熟的議案。當時,該議案若能得到議會批准,就會成為「法律」。黃肇強說:「當時我投了否決票,並遊說其他議員也投了否決票。」理由是,他認為這個議案說食用味精會導致過敏並沒有確實的科學根據。  

用實際行動說明:我們也是主人翁  

另外,作為澳大利亞當地華人的代表人物,黃肇強還創辦了澳大利亞中國移民福利會(原名為中國留學生福利會),其宗旨就是幫助那些從中國內地來澳的留學生儘快學會在澳生活,並對那些經濟條件困難的留學生給予幫助。  

不但如此,黃肇強還會去一些中文學校組織一些在澳華人一起來當老師,專門教中文。慢慢地,悉尼當地的周末中文學校越來越多了,但暫時未能通過一個有力的機構把大家都整合在一起,研究解決一些共同存在的問題。準確來說,眾多的中文學校缺乏領頭人。為此,黃肇強就和幾個朋友一起找各個華人社團和教會團體,一起研究成立了一個中文教育理事會,他自己親自擔任理事會的主席。  

此外,在澳大利亞發生了旱災和火災之後,黃肇強積極聯絡悉尼當地華人社團,遊說華人捐款捐物。「這不僅僅是捐款這麼簡單,我們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表明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正在努力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他們也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也是主人。他們不再是當地人的附贅。」  

中堅:受教育再躍升為行業骨幹

據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的吳會長介紹,在澳大利亞的華人多從事服務行業,其中以經營餐館為最多,有的則經營食品店和進出口生意。一開始,飲食業基本上構成了在澳華人的經濟支柱。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開始接受西方的教育和訓練,逐漸進入各種職業行列。據統計,澳大利亞華人中有17%是專業技術人員,11%是行政管理人員,12%從事公務員工作。商業、產業工人和體力勞動者占華人勞動力的19%。25%的華人在服務行業和體育娛樂業工作。  

近年來,澳大利亞政府調整了移民政策,增加了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的數額。華人開始經營房地產、做進出口生意或投資辦工廠等。同時一部分華人任職醫生、護士、教師、會計、律師、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等崗位。可以說,華人知識分子的不斷加入,使華人的地位明顯提高,生活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有的還成了富商大賈。過去華人多聚居在唐人街,如今大多也遷居在環境優美的居民小區。  

作為華人中堅分子代表的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常務副會長張洪民就介紹自己說,她在當地另一個公開身份是聯邦社會福利部的一名政府官員。而澳中文化科技促進會會長馮敦平努力走一條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之路。  

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會長的吳先輝認為,正是有張洪民、馮敦平這些華人成為在澳華人的中堅力量,讓老外認識到,華人移民為澳大利亞所作出的貢獻,他們和他們的傳統是澳大利亞這個多元化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新生一代通曉英語國語粵語  

在今年除夕,悉尼的百家宴上,金髮碧眼小夥子BERNIE表現得非常活躍,當記者試圖用英語跟他打招呼時,他竟然張嘴就說出一口流利的北京話。他告訴記者,由於母親是華人,自己從小就會講普通話。「不過我媽媽祖籍廣東,她的粵式普通話說得不好,所以我大學畢業后,一個人跑到北京語言大學專門補習普通話。」  

畢業后很想回廣州創業  

BERNIE的思路相當活泛,他當場表示,自己的普通話、粵語和英語一樣流利。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除BERNIE外,想到廣州創業發展的還有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會長吳先輝的長子。這位23歲的小夥子告訴記者,他現在正上大學,「如果畢業后剛好有機會,很願意到廣州發展創業。」  

「現在這些20多歲甚至更小的年輕人,他們比我們這些中年人更能幹,他們更願意以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澳華文聯主席余勁武很感慨,「這些孩子從小不需要考慮柴鹽油米。我們對唐人街是一種依附和感激的心情,這裡就是我們當初的避風港灣。而年輕一代則覺得唐人街太過於封閉,想把唐人街推向世界。」  

在澳發展也呈新希望

無論是吳先輝還是余勁武都承認,下一代教育水平提升了,已經使華人新一代的經濟結構逐步出現轉型:「受過更高教育的華人子弟都選擇成為白領、成為職業工薪階層,這使華人在餐飲業中工作的比例大大下降。」當然,這也是他們父母一代華人所希望的:在澳新一代人逐步擺脫對餐飲業的依賴。

吳先輝說,孩子們的偶像是新一代華僑華人科技型企業家,尤其是一些了解中國、掌握技術、有經營管理經驗,又願意和中國開展合作交流的人會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余勁武補充說,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前景很誘人。加上國內不斷有華僑回國創業成功的範例出現,使得不少在澳學有所成的華僑華人專業人士紛紛回國,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科技和經濟領域的建設,掀起了一股為國服務、歸國創業的熱潮。  

唐人街多面睇  唐人街變身商業區

悉尼唐人街,現在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城,它是悉尼城裡最熱鬧最富有中國文化味道的社區。  

昨天中午,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會長吳先輝給記者做起了嚮導:「悉尼唐人街最早只有德信街這一條街,但現在已經擴展到有10多條街了。」記者信步唐人街,發現這裡起碼有超過一千個攤檔,售賣首飾、衣服、電器、水果和蔬菜,貨品一應俱全,無論早晚都熱鬧非凡。  

「和10多年前相比,唐人街變化也相當明顯。」吳先輝介紹說,多年前,唐人街在華人心目中還是一個有吃有住的避風港,「但是現在唐人街的範圍不斷擴大,可是居民中華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搬出去住了。」居住功能開始弱化,商業街市的作用逐漸興起,這是唐人街繁華背後的變化。原先居住在唐人街的華人從唐人街搬遷出來,又使同一城市的其他地區再形成更多的唐人街,就像墨爾本的利士門、博士山、史賓威等,都是華人新的聚居地。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副會長張洪民對此評價說:「這可以說是華人走出一條新的融入澳大利亞當地社會之路。這是集中華民族族群智能的表現,也是對澳大利亞社會的重大貢獻。」  

在澳華人不斷增多  

據澳洲廣州同鄉會總會的吳先輝會長介紹,華人最早來到澳大利亞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848年。當時第一批來到澳大利亞的中國勞工開始了他們的異鄉生活。之後,1851年又有大批中國勞工的湧入,當時澳大利亞發現了一些金礦,不少華人到此掘金。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陸續有來自中國香港的華人留學生來到澳大利亞讀書,其中大多數人都在畢業后留在了這裡。經過澳華人的不懈努力,歧視移民後裔的政策終於在1973年廢止,東南亞的華人紛紛湧入澳大利亞。

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來自中國大陸的4萬多名留學生取得了永久居住權,接著各種形式的移民逐年增加。「如今在悉尼,共有4條唐人街,全澳大約有將近60萬華人,僅僅悉尼就佔到了一半。」吳會長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空手 發表於 2006-5-19 20:17 | 只看該作者
好象華人還是在華人圈子裡自己熱鬧,...去過幾次華人的此類活動,感覺不太好,而且還要錢買座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