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殺事件頻發 中國博士弱不禁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5-17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uafeng    2006-05-15 12:30:30

 一天上午8時50分左右,成都某高校博士樓一名女子凄厲的呼救聲打破了寧靜的校園,博士樓前,一位英俊的男子被幾名男博士抱著走了出來,青年男子衣服上全是斑斑血跡。原來,這所重點大學的一位醫學博士因為愛人的一句玩笑話就刎頸自殺。經搶救,這名博士最終脫險。


近年來,博士自殺事件頻頻發生。就說2005年,2月2日,廈門大學一在職博士生上吊自殺;5月7日,北京大學一姓馮的數學系博士生墜樓死亡;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一博士生從11層實驗室墜樓身亡;8月20日,上海一研究所在讀博士生孟懿從7樓跳下,永遠離開了人世;9月14日晨,36歲的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正研究員茅廣軍跳樓自殺身亡;10月10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王然從三層病房的洗手間跳下……「密度」之高,令人咋舌。而「百度」一下「博士自殺」,相關網頁竟高達2380000個。

縱觀這些博士自殺的原因,無非是生活情感、學業健康等「小兒科」問題。按理說,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博士,這些小挫折、小壓力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其自殺的理由,可現在,竟然有這麼多的博士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扼腕痛惜之中不禁要問:中國博士為何如此弱不禁風?

專家說,這是教育缺失所致。確實,剖析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問題很多。首先,學生幾乎全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根本就不知道何為苦難,何為不幸。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大的孩子,當他面臨挫折的時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採取極端的行為來解決也就不足為奇。


其次,現在的學生責任心意識嚴重缺乏,凡事都以自己為圓心,對他人的情感需求極端漠視,當所謂的不幸降臨時,他們當然只考慮自己的「解脫」,而不顧家庭、社會的「痛感」和損失。還有就是在現行教育中,珍惜生命教育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生不懂得生命的可貴,不懂得熱愛和珍惜自己的生命。

然而,剖析博士頻頻自殺這一現象,絕不能止於教育缺失。

長期以來,由於我們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圍,為升學所左右,明裡,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暗裡,應試教育卻抓得扎紮實實。在升學這根指揮棒的指引下,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考試轉,大小領導們的眼睛死死直盯著各校高考、中考的升學率。生命教育自然就難逃被淡化、被拋棄的厄運。這樣一來,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由於一直「閉門苦讀」,也就一路「缺失」下去,以至於最終有人成了「自殺博士」。

顯然,中國博士弱不禁風的病根在應試教育制度上,只有革除應試教育體制,讓挫折教育、責任教育、生命教育全都落到實處,我們的學生才會變得堅強起來,這樣,「自殺博士」才會越來越少。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沙發
dy6e 發表於 2006-5-18 22:45 | 只看該作者
工作節奏太快、競爭太強,缺乏原有的社會系統心理支持等,會導致抑鬱、焦慮等輕型精神障礙疾病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現來,見乾坤最妙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