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曼島-珍寶島中蘇邊境衝突(俄羅斯說法)
爭端以前的經過史
俄中邊境是按大量的法令而劃定。這些法令是1689年涅爾琴斯克條約,1727年布拉與恰克圖協定,1858年愛輝條約,1860年北京協定 和1911年條約的條文。
在國際實踐中,江上邊境應在江主航道中心線劃定。但是沙皇俄國,利用清朝的薄弱, 把烏蘇里江上的邊境沿著中國江岸來劃了。這樣整個烏蘇里江和所有的江島成為俄羅斯的。這麼非正義的情況在十月革命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還是存在,但是對中蘇關係沒有影響。五十年代末蘇共,中共兩黨領導人之間發生矛盾以後,中蘇邊境狀況緊張了。
中國政府要舉行江上標界。蘇聯領導理解這個要求,同意把領土一些部分交給中國。但是兩黨思想矛盾更加緊張后,理解就沒有了。兩國關係惡化以大曼島(珍寶島)衝突表現出來了。
大曼島(珍寶島)在六十年代末屬蘇聯濱海邊區坡扎爾斯基區,本區與中國黑龍江省交界。本島距蘇岸500米,距中岸300米。本島南北長度為1500-1800米,寬度為600-700米。大小取決於季節:在春汛時江水淹沒它,在冬季它相反在冰上聳立。因此,本島從軍事或經濟方面來看沒有什麼作用。
1969年3月2日-15日的事情之前曾有大量的邊境事件。中國公民擅自侵佔蘇聯江島(這樣的行為從1965年開始了)。蘇聯邊防部隊官兵遵循固定的行動方針,把中國公民迫遷,沒用武器。
1969年3月2日的戰事(俄羅斯說法)
1969年3月1日夜間中國官兵大約300人度過了烏蘇里江,在大曼島林木濃密的西岸躺下埋伏起來了。他們沒有挖出掩體,把草席放在雪上就躺下來了。
中國軍人裝備符合冬季條件:護耳皮帽,棉襖,棉褲,暖鞋,棉布制服,棉毛內衣,厚襪子,軍式連指手套(大拇指和食指分開)。 中國戰士拿起AK47型衝鋒槍 和西莫諾夫SKS型自動步槍;指揮員拿起TT型手槍(都是中國按蘇聯許可生產的武器)。
官兵穿上了白色的偽裝衣, 把武器用白布包起來了。為了保持安靜,他們把火器的通條用石蠟澆灌了。
官兵在口袋裡沒有什麼證件或其它東西。中國軍人架設了電話線,留在島上。
為了支持島上的軍人,中國部隊在中岸上安排了無坐力炮,大口徑機槍和迫擊炮的發射陣地。中岸上的中國步兵有200到300人。
3月1日夜間在蘇聯望哨塔上有兩個邊防戰士,但他們沒發現中國軍人。江島侵佔組織不錯,中國部隊辦這件事對蘇方完全保密。
3月2日早上9:00蘇聯巡邏兵3人走過了珍寶島,但也沒發現中國部隊。中國人也沒暴露自己。
3月2日早上10:40 望哨塔上的戰士給下米哈伊洛夫卡哨所所長報告說拿武器的人大約30個從中國公司哨所往大曼島走。所長 伊凡 - 斯提列里尼擴夫上尉用警報集合戰員, 然後用電話通知邊防隊司令部。
蘇聯邊防官兵乘三輛汽車:嘎斯-69(7人,所長為指揮員),BTR 60PB裝甲運輸車(13人,姓拉博維奇的中士為指揮員)和 嘎斯-63(12人,姓巴半斯基的下士為指揮員)。
第三汽車發動機功率小,所以它路上的時間延長了。達到大曼島,所長的吉普車與裝甲運輸車停在江島南端。下車后,邊防軍人分出了兩組,往中國軍人走了(第一組在所長指揮下沿著島岸走了,第二組在島上走了)。所長由政治處的攝影家尼古拉 Ц 彼得羅夫陪同去了。彼得羅夫戰士用攝影機和照相機拍了攝影。
在11:10,所長之組靠近中國軍人。斯提列里尼擴夫所長提出了抗議,讓中國軍人離開蘇聯領土。一個中國軍官大聲喊叫了,然後槍聲傳來了兩次。中國軍人第一橫隊向兩旁閃開了,第二橫隊突然用衝鋒槍開火。所長與身邊的戰員都壯烈犧牲。中國軍人把彼得羅夫的攝影機拿走了,但是沒看見了照相機(戰士跌倒在冰上,用自己的身體蓋住了它)。
島上的中軍從埋伏地點齊射,突然襲擊第二組。拉博維奇中士叫喊「準備戰鬥!」,但是太遲了。幾個人被打死了,其他戰員處於開闊地帶。中軍一部分從埋伏出來向蘇聯邊防軍人衝鋒了。蘇聯士兵挺身迎戰了。在這時候蘇軍第三組趕到了戰場。12個戰員在第二組附近佔據陣地,用衝鋒槍的火力對付敵軍。
中國士兵達到了第二組的陣位,把受傷的邊防軍打死了。只有一個戰士救命了,他的姓名謝列布羅夫 Ц 根納季。
第三組的戰員,槍彈越來越少。指揮員巴半斯基下士發了撤退令。士兵邊打邊撤,向汽車爬回去了。在這時候中國的炮隊用炮火夾中了停車地點。兩位駕駛員乘裝甲運輸車,有意救出戰友,向江島開走了。他們想開上去大曼斯基,但島岸太高,所以裝甲運輸車不得不到蘇岸回去了。
在這個緊張的關頭鄰所的預備隊趕到了大曼島。鄰所名稱為庫列比亞金山,它位於大曼島北邊,距島17到18公里。維塔利布必寧上尉 為所長。3月2日早上他得到了戰事報告,乘裝甲運輸車,帶領20個戰士及時趕到了戰場。
在11:30 布必寧上尉和他的戰員在江島北端上岸了。聽到槍聲,邊防軍人疏開往南走了。過幾分鐘剛來的士兵和中國軍人接觸了。島上的中軍發現蘇軍新隊,攻擊它。上尉受了好幾個傷,還是繼續率領士兵作戰。他讓卡那金下士與幾個戰士留在戰場,自己乘裝甲運輸車,向中軍後方去了。上尉自己用大口徑的機槍連續射擊了。他的戰員用衝鋒槍通過射孔掃射了敵軍。
雖然島上的中軍人數好大,他們當時的處境是非常困難的。蘇軍兩組從島岸掃射他們,不斷轉移的裝甲運輸車是在他們後方。
作戰時布必寧的裝甲車受到了較大的損害,上尉本人受了新傷。他回蘇岸,用電話給司令部報告情況。然後布必寧乘斯提列里尼擴夫的裝甲運輸車回江島。在這時候他沿著中軍陣地開過去了。
在島上布必寧殲滅了中軍的指揮所。這就是3月2日戰事的轉折點。中國軍人拿著死傷戰員開始撤退。布必寧的機槍槍彈用完后,他往蘇岸去了。在結冰支流中間裝甲車被炸破了,但是官兵僥辛地避免危險。
在中午伊曼邊防隊司令列奧諾夫上校和政治處處長康斯但丁諾夫中校乘直升飛機來到了大曼島。政治處處長領導戰員去江島找死傷官兵。在中軍陣地他們發現了草席,電話機,好幾個彈倉,幾枝步槍。使用過的急救包在中軍陣地是數不清的。
過一段時間幾座哨所的預備隊達到了戰地。大曼斯基島第一個戰事結束了。
1969年3月15日的戰事(俄羅斯說法)
3月2日戰事結束后,江島每天被加強的巡邏隊守衛(至少10個戰士)。蘇軍摩托化步兵師在大曼島後方展開了(裝備有火炮和六十年代末蘇聯最現代化的冰雹型多管火箭炮)。中方也為再次的進攻積蓄了兵力。中國人民解放軍24步兵團(大約5000官兵)在江島附近準備了作戰。
3月14日15:00 伊曼邊防對司令部得到了撤退令。按這個命令蘇聯邊防軍離開了江島(本令的邏輯是莫名其妙的,發令的人也不知道是誰)。蘇聯巡邏隊回蘇岸了,中國軍人開始一群群地向島挺進去,其他開始在中岸佔據陣地。蘇聯邊防軍發現這種行動,在養聲中校領導下乘8輛裝甲運輸車向江島開走了。中軍馬上離開了大曼島。
3月14日20:00 邊防隊司令部得到了新命令,它相反讓邊防軍佔領江島。按這個命令60個官兵在養聲中校領導下在3月14日夜間乘4輛裝甲運輸車向達曼島開走了。在島上蘇軍分出了四組,佔據了陣位,挖出了散兵壕。曼擴夫斯基,波波夫,鎖洛維耶夫和克雷嘎這四位軍官作為指揮員。裝甲運輸車在島上不斷地轉移陣地。
3月15日早上9:00左右揚聲器在中岸開了,號召蘇聯邊防軍離開中國領土,反抗修正主義等等。蘇方也開了自己的揚聲器,用漢語說:「中國軍人,回心轉意吧!我們這裡都是抗日戰爭英雄的兒子們!」。過幾分鐘,寂靜籠罩了兩岸。。。
10:00左右中國火炮和迫擊炮(60到90筒)開始掃射江島。中國步兵3連攻打了蘇軍陣地。一小時的猛烈戰鬥開始了。
11:00 島上的蘇軍槍彈用完了,養聲中校乘裝甲運輸車給戰友拿到了彈藥。
列奧諾夫上校給上級領導報告情況說鄰國軍隊在兵力上佔優勢。上校要求炮火掩護,但是沒有得到了肯定地回答。
12:00左右中軍打破了第一個裝甲運輸車,過20分鐘打破了第二個。無論如何島上的蘇軍勇敢地繼續作戰。中軍在江島南端對面開始集中兵力。
400到500官兵有意向蘇軍後方衝鋒。 島上的官兵狀況緊張了,尤其重要的是裝甲車無線電天線被中國機槍火力切開了。
為了打破中軍的計劃,姓擴別慈的火箭手從蘇岸開火,但是他的努力不夠。列奧諾夫上校決定用三輛坦克車。上級領導從3月13日開始答應給他一個坦克連,但是9輛T-62型坦克車在戰事的時候才到了大曼島。
上校乘領頭的坦克車,向大曼島的南端開走了。在斯提列里尼擴夫所長死難之處中軍用火箭筒打壞了領頭坦克車。受傷的上校領帶坦克手往回走了。在蘇岸附近流彈打中了上校的心臟。
島上的官兵繼續作戰, 但是他們的力量快耗盡了。在這個情況下司令部決定用炮兵和摩托化步兵。
17:00 "冰雹"型多管火箭炮隊打擊中軍陣地, 打擊效果非常高。同時榴彈炮連開了火。炮擊持續10分鐘。
17:10 邊防軍和步兵在鎖擴羅夫中校和康斯但丁諾夫中校指揮下轉入進攻, 解放了大曼島。
19:00 一些中國火力點又次開了火。也許在這時候蘇軍要重新炮擊對手的陣地, 但是司令部決定這個是不必要的。
中軍再作嘗試佔領大曼島,但是沒有成功。然後蘇軍回去了蘇聯大陸。中軍沒有進行重新進攻。
結局
1969年10月20日中國和蘇聯總理在北京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兩國領導同意舉行中蘇邊境標界。1991年標界后大曼島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它的名稱為珍寶島。
根據一個俄國普遍的見解, 大曼島不管是誰的,1969年3月蘇軍一切行為是完全正確的。如果蘇聯在1969年對鄰國作出了讓步,它會提出更多要求。
根據另外一個見解,1969年3月蘇軍在烏蘇里江反抗了追求侵佔別國領土的敵對行動。
德米特里-遼布希金 翻譯:德米特里-葉爾紹夫(金馬)
康斯但丁諾夫C亞歷山大 (1969年3月為蘇聯伊曼邊防隊的政治處處長,中校)
「在1969年3月我在濱海邊區伊曼市當過兵。這個城市現在叫大利尼列陳斯科。我當過邊防隊政治處處長。1969年3月2到15日我參加大曼島戰事,守衛蘇聯邊境。我自己看過,蘇聯邊防軍人在這個困難的情況下怎麼行動。
邊防軍人毫不懷疑我們的行動是真確的。他們都急切地想作戰!士兵看過2日戰事的死傷戰員后,他們還是充滿決心。戰友毫不害怕,也沒有硬充好漢的樣子。在如何情況下他們標出冷靜和勤懇。巴半斯基下士在2 日戰事後10餘次巡邏大曼島。這就是他找到了死難的斯提列里尼擴夫所長和他的戰員。這就是巴半斯基下士在15日夜間從大曼島拿到了死難的列奧諾夫上校。他有充分的權力獲得「蘇聯英雄「的光榮稱號。
那維塔利C布必寧呢? 他毫不怕更強大的敵軍,乘一輛裝甲車打擊敵人後方。有的「書房裡的理論家「說,這種行動是真正的狂妄!不對,他的行動不是狂妄,還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同時非常明智合理的行為。他的訓練水平很高,他相信戰員,所以他戰勝了!
別讓我分開:「那位是英雄,那位不是!「 我們邊防隊的官兵都是英雄,不管是死難烈士或者健在的人。他們都很盡職。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他們第一次對鄰國部隊應戰了。
30多年過去了。有的事已經記不得了。大曼島邊防軍現在住在俄國各地,有的人在國外。但是我們每年3月15日在莫斯科,在邊防軍中央博物館集合交流。趁著一個人健在,我們就要作這樣!
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困難。年紀大,身體不好,但是我們還活著。為了幫助老軍和烈士親人我們想組織一個慈善基金。它也要成為1969年死難戰員紀念機關。
斯卡拉德紐克 C 格里戈里(六十年代為伊曼邊防隊軍士培訓中心主任, 退休上校)
「有的時期是不可忘記的。1965-1971年伊曼邊防隊在職期間在我的生平就是這樣的時期。我參加過許多邊界事件,最重要的當然是大曼島戰事。34年已經過去了,兩國人民重新認識了許多歷史事件。但是在六十年代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兩個社會主義的國家,兩個偉大的民族怎麼會變成敵人?六十年代的人還記得中國人在1945年怎麼接待了解放東北的紅軍。
描寫大曼島戰事的資料已經發布了很多,這個事件的參加者和英雄都有名。但是我想說這個事件不是偶然的。從1965年我們開始感覺兩國關係變化。中國政府給蘇聯提出了領土要求,中國公民開始擅自侵佔烏蘇里江上的蘇聯江島。
我想說的是一個不大出名的事件。它在1967年12月發生了。1000餘中國公民想在我隊「庫列比亞金山「哨所附近示威性地越境。
越境之前中國人在夜間在蘇聯巡邏隊烏蘇里江冰上路線坡了冰。隊長列奧諾夫上校讓我領帶培訓中心的學員去烏蘇里江修路。 我們的工作差不多完了。忽然我看到了數不清的中國公民從中國大陸向我們過去。有的人乘汽車,馬車或拖拉機。中國公民表示生氣,大叫大喊。有的人拿著反蘇聯的標語。除了標語外,他們拿著棒子,鐵釺,方鍬和鉤竿。
我給隊長報告情況。列奧諾夫上校發令:不讓鄰國公民越境。在我指揮下我有了幾十個邊防軍人和兩輛裝甲運輸車。我們沿著邊境線一個接一個地展開了。我們沒有用武器。 中國公民猛衝了我的戰員,有意把邊防軍一個一個包圍和抓起來。順便說,在這時候中國公民包圍了巴半斯基學員。這個小夥子過一年半參加1969年3月2日的戰事,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看到這種事,我不得不讓駕駛員把人群用裝甲車從蘇聯領土慢慢地擠出去。我們執行了隊長的命令。好幾個戰員受傷了。可惜的是幾個中國公民被裝甲車壓住了(過幾天中國代表告訴我們5個人壓死了)。
這個行動是提前準備好的。比如說,人群猛衝我們以後,好幾個記者(包括外國的)從中岸過來了。他們用攝影機和照相機開始拍所有的事件。人群回國以後,一個揚聲器在中岸開了。鄰國的人用它罵了我們!「
列奧諾娃 C 葉連娜(列奧諾夫上校的女兒)
如果我可能選擇父母,我當然重新選擇我的! 他們是最理解的,最親愛的,最勇敢的人。在我家裡從來沒有「父兒問題「,因為我們非常和睦。父親慷慨地愛媽媽,愛我。在少有的休息日爸爸總是給我們送花,請客,安排真正的節日。
他沒有教我,他對我作為生活模範。我記得父親的一句話:「我答應了!」這就是他的最重要生活原則。他答應了為祖國服務C他履行了諾言。從1969年開始我不喜歡春天。爸爸最後一次給我們打過電話,沒有講自己,還是講他的官兵生活。那天我已經知道邊防軍在大曼島死傷不少。我請求爸爸保護他自己。他回答:「小姑娘,你說什麼? 我的士兵是你的同歲,所以他們都是我的孩子們!」
為了保護他們爸爸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是我的生平最大的失掉!
翻譯:德米特里C葉爾紹夫(金馬)
達曼島-珍寶島 基金會使命
國家邊界的保衛者有特殊的地位。所有國家的邊界機構都由忠於自己國家的人們組成。處境使他們的生命和命運取決於相鄰國家的政策。邊界的戰鬥是在首都的安靜的辦公室里開始和結束的。只有時間和歷史學能對各國行動的權利作出客觀的評價,因此邊防軍人必需嚴格履行保護自己國家利益的義務並且無權執持自己的意見。
邊界衝突的所有犧牲者和活下來的人們都值得悼念和尊敬,不管他們保護的是哪個國家的利益。忘記錯誤和怨恨並非通向睦鄰關係的最佳途徑。遺忘或歪曲歷史事實,互不原諒難望達到人民之間的信任。猜忌和相互責怨將永遠存留在這種關係中,影響國際關係,合作和貿易交流。
只有對話和表現在實際行動上的人民相互原諒才可能是信任泉源。基金會使命是協助這種對話,從事紀念邊界衝突的犧牲者,關懷其生還者的活動。
邊界服務條件甚至在和平時期也是艱苦和危險的。邊界安靜,但是別相信這種安靜。遺憾的是,邊防老戰士們的生命往往短促-不眠之夜,惡劣的氣候,心理的緊張,過重的體力負荷和遠離親友的環境摧殘他們的健康。基金會使命是協助和支持邊防軍隊和機構的老戰士們。
所有參與邊界服務者內心都有某種共同之處。時間洗刷空間的界限,我們的世界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脆弱性。不同國家的人們,尤其是參與保護國界的人們的友好夥伴親系使我們的世界變得較為穩定和容易預測。基金會使命是組織和支持各國邊防軍隊和機構老戰士們的國際交流和合作。
達曼島-珍寶島基金會領導致辭
親愛的的網友:
謝絕您們的關注。
檔案室的目的是建立更新,公開的信息庫,使有可能確立對1969 年三月份在烏蘇里江達曼島-珍寶島地區達到了緊張高峰的1960 年底-1970 年初蘇中邊界衝突的歷史和人文方面的客觀,獨立的觀 點。
我們的檔案室並無確定事件應歸咎於何方的目的。我們將感謝為我們檔案室提供資料或幫助其建成立與維持的俄羅斯和中國,其他國家的國家機關和有關人士。更新的庫內將排除所有帶污辱性以及具有意識形態或民族主義色彩的資料。
我們相信,只有時間和考慮到所有看法與立場的客觀歷史觀點,結合當代國家領導人的明智以及人民的相互諒解有可能確立對此事件的正確態度。忘卻或不知道自己歷史,不願相互諒解的人民必將再犯新的可悲的錯誤。
"達曼島-珍寶島"計劃
計劃目的:
協助建立俄羅斯和中國人民之間的信任氣氛。
計劃任務:
--建立專門的網際網路資料庫-"達曼島-珍寶島"人民記憶檔案室,其目的是確立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人們對此衝突的客觀,人道的立場,幫助軍事歷史家們搜集和系統整理對此問題的資料。
--協助舉行對衝突的蘇方和中方的犧牲者的紀念活動。
--為這次衝突的蘇方和中方的犧牲者家屬以及活著的老戰士們提供社會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