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加或迴流?為什麼而活?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5-13 1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這個話題,網上早已有了很多評論,如果是十年前,人們一定會覺得中國根本不能和加拿大相提並論,對那些出國的人內心不知會多羨慕。現在對留加還是迴流有這麼的分析和爭論,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我原本不願意摻和在這場爭論中,不過看了很多大家的發言,也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則總有不吐不快的感覺。
有人曾經經過各種分析比較,得出中國要比加拿大好的結論,立即遭到別人的嘲笑和反駁。的確中國這幾年雖然發展得很快,但也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農民和城市下崗工人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貧富差距加大,政治制度不民主,沒有信仰自由,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在國內的時候,經常和朋友談論這些問題,發表對政府的不滿,每當談到最後,就會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但是當我千里迢迢,遠赴重洋來到加拿大,當我也同樣體會了作為一個社會底層人員那中艱辛的時候,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過去的生活。
有人說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國的工人過得好,加拿大的老師比中國的老師富,加拿大整個國家平均生活比中國高得多。所以加拿大比中國好。這是事實,沒有什麼反駁的。如果中國的農民和下崗工人來了,一定會很滿足。但加拿大要他們嗎,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新移民法,只有具有研究生學歷和四年專業工作經驗的人才會有可能,有資格移民加拿大。在中國上了19年學,剛剛積累一點經驗,成為業務上的骨幹,剛剛結了婚或生了小孩兒,所有打基礎的工作都在中國完成。三十歲正當年輕力壯,家庭和睦穩定,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等著盼著到加拿大來做labour。多好啊,加拿大擁有世界上學歷最高的洗碗工、搬運工、出租汽車司機,還有各種各樣的 general labour。我們比較加拿大生活好還是中國生活好,就是要比較那些有資格有能力移民的人,比較他們在加拿大和在中國的生活。中國的下崗工人和民工根本去不了加拿大,根本不存在的事,還需要比較嗎?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認為加拿大好的,很多都是來了十幾年的老移民,而認為不如中國的大多是5年以內的移民,迴流的也是三、五年內的移民。這固然有老移民生活已經相對穩定,大都買房安居。但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對中國的記憶仍然固定在十幾年前的樣子,而且他們在國內也沒有什麼牽掛的東西了加之年齡也大了,對中國的感覺已經變得很模糊,很不了解,整個生活只剩下了加拿大。對新移民來講,就很不一樣了,他們在出來之前在國內都有不錯的工作,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而且大都還有屬於自己的住房。
再說這十幾年中國的變化是很大的。 (就拿我們家和我所居住的城市來說吧,我們的城市據說是近幾年發展得比較差的一個典型)十年前,我們家四口人,住在27平米套間里,廚房只有兩平米,要是那時來到加拿大住basement 也會覺得寬敞得很。而現在,我父母家,我哥哥家,我自己家都是住的130多平房的房子,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很流行裝修的,最簡單的也是包門包窗,鋪木地板。當然了,有人說,加拿大人崇尚簡單生活,中國人俗氣才裝修。這我承認,不過你要是去加拿大那些富裕的人家看看,發現他們也都很俗氣。十年前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超級市場,現在超市的數量已經飽和了。進到超市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比加拿大的豐富多了。賣點心的就會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區域,各種各樣口味,不象在加拿大隻有單調的幾個品種,看著還不新鮮,想吃點心還得自己做,還說是什麼自己動手是生活的樂趣。象其他的各種熟食,麵食,菜蔬以及你能想到的日常用品等等我就不說了,除了日常生活的超級市場,其他象手機了,大的電器行,各種服裝店,專賣店,數不清的飯店,小吃,滿大街的計程車等等我也不廢筆墨了。曾經有一位網友專門從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只有行,加拿大比中國好一點,因為加拿大人少,這一點是中國在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我那時因為沒來還不信。以前有出國的朋友說,到國外覺得什麼都比中國貴,只有汽車還便宜點兒,現在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價格也已經降了很多。網上很多朋友其實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說,想追求物質生活,想掙錢就回國去。我們在加拿大是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那我們就談談精神生活。
過去出國的人,你如果問他們生活得怎麼樣,他們就會說,這裡生活到是不錯,就是感到孤獨、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我們就會安慰說,慢慢就好了。如果那時人們出國還確實是有利可圖,很物質的化。現在的移民可脫俗多了,直接就是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來的。首先說語言,就算是英語再好,有漢語好嗎,就算是能用英語應付工作和日常生活,能用英語自如的,天南海北的聊天嗎。能夠象引用漢語中的成語、古文、俚語那樣自如的引用英語中的有關辭彙嗎。能象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那樣了解加拿大嗎。能想了解中國的歌星、影星、名人的隱私那樣議論西方的名人嗎。能張口就唱西方的流行歌曲嗎,除了已經快變成中國流行歌曲的「昨日重現」,「人鬼情未了」以外。語言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種生活樂趣,如果你的英語達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別人說話時就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是不可能很深入地與人交談的。
其次說一下人口,中國是人多擁擠,但是不是人少了就一定好。前幾天給國內的哥哥打電話,他說他要去踢球,他說雖然各個學校和城市的體育場都已經對外開放,但人多的像螞蟻一樣。我說我家旁邊就有三個運動場,他一聽立馬眼睛一亮(雖然遠隔重洋看不見,我能想象得出)問,是草坪的嗎,人多不多。我說草坪不錯,但一個人也沒有。我在這見到的體育場比踢球的人多,更準確地說,我從沒看見過踢球的人,你來了也不會找到球友。他一聽有些失望,又有些可惜說,那還不如人多場地差好呢。
還有人說回中國受不了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在加拿大生活簡單。中國人喜歡勾心鬥角,好像還很有歷史淵源,很多文學作品都有描寫,這倒也是個事實。我覺得勾心鬥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吃飽了撐得。一個人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每天都為基本的生活忙碌也就沒有精力想太多了。一個人如果只是在公司做一個最底層的技術員,銷售員什麼的,如果你感覺你離總經理的位子遙不可及,你也就不會整天琢磨著去爭那個位子了。你以前在大學里當老師沒有評上副教授,你不平衡,一氣之下移民了,現在好了,你在這裡給人家洗車,心態好得不得了。我以前在銀行里做電腦維護,總嫌領導不重視技術人員,一幅懷才不遇的樣子,現在好了,終於遇到了伯樂經過面試找到了一個賣爆米花的工作。你以前在機關里整天喝茶,看報發牢騷,還為沒升上副處賭氣裝病不上班,現在好了,你每天坐在工廠的機器旁,也象個機器一樣的8小時一分種不能少的運轉著。當然這都是混得不怎麼樣的移民,儘管數量和比例大得驚人。
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拿出我們在加拿大韌性,忍耐力的十分之一,如果我們拿出我們在這裡良好心態的十分之一,如果你在中國不是因為想著陞官發財,就安心在一個單位安安心心的工作,那麼哪些事又算得了什麼呢?在加拿大根本就沒有任何陞官發財的機會,連想都不用想所以才會心態好。因為每天只為生存奔忙,沒工作的找工作,有工作的怕失業所以生活簡單。即使就算那些混得比較好的,和他們在中國的工作地位相比,也要至少差上三個數量級。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被認為是新移民中混得比較好的。現在在一家正規的車行做銷售代表,就是那種最基本的銷售人員。但畢竟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已經很讓人羨慕了。而他以前在國內是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我還認識以前新華社的記者,現在做汽車銷售的。在這邊所謂的成功就是,經過數個月學習怎樣寫簡歷,發送幾百封簡歷,再經過若干面試,最後找到了一份在國內根本不願屈尊去乾的工作。 加拿大是不是真的就比我們的祖國高高在上這麼多,可以把我們這些技術移民看得如此的不值錢。
有的朋友說,不管幹什麼,只要自己高興就行了,根本不用管別人怎麼說。如果持這種觀點的話,那麼就無需區分什麼加拿大和中國了,因為按照這種觀點,生活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理因素,和客觀條件無關了。那麼不管在那裡生活只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就可以了。我很想問問那些來了幾年還一直作labour的朋友,你就真的那麼高興快樂嗎,是發自內心的滿足還是一種阿Q式的安慰。在這邊有很多朋友信了教,從那裡尋找一種安慰。認為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就漸漸的麻木了。當然,我還認識一對基督徒夫婦,他們移民十幾年了,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們很滿足,對神非常的虔誠。在他們心目中加拿大是最好的地方,不要說中國,連美國也不如加拿大(想找幾個美國不如加拿大的地方還不容易嗎,在這裡就不討論美國了),如果真能達到他們那種境界水平的話,那也就修鍊到家了。那也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加拿大人,而不再是一個手持加拿大護照的中國人。
在中國有很多的不平等,當官的有錢的剝削沒權沒錢的老百姓。但是在中國我們這些人可能有很多人還沒有機會去體會那種處在底層生活的艱辛。我來加拿大以後曾經在一家老年人服務中心做過一段時間的義工。那個老年人中心正式的員工只有四個,義工和實習的學生卻有二十多個。員工中其中一個是領導,不幹具體工作,只做管理工作。其他員工工作分明,每人負責什麼都很清楚。不要以為義工就是瞎幫忙,就象正式的工作一樣,不能遲到早退,幹完了還要在記錄冊上寫上你今天乾的小時數。一去今天的任務就寫在工作單上了。一般員工乾的活比較高級,安排一天的活動,和老人們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什麼的。而像收拾廚房,打掃房間,接送老人們,這些基本都是義工和實習學生干。老人玩一些遊戲的時候,有時分成幾個組,不管是員工還是義工負責不同的組。比如,老人玩球,我就在旁邊負責撿球。
義工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新移民,也有幾個本地人,他們是心甘情願來幹活的。學生是那種培訓學校學護理的,一般是培訓四個月,然後再干滿多長時間的實習,就可以拿到證書。她就可以干幫人照看老人的工作了。這裡幹什麼工作都要有證書。我有時想,如果把所有的義工和實習學生都去掉,員工的工作量一定會增加很多。不過不用擔心,因為新移民源源不斷,舊得走了,還會來新的。
加拿大還有一種叫co-op的,就是教你怎麼找工作的。先培訓三個月,教你怎麼寫簡歷,怎樣面試,一定要每天去,不能缺勤。然後根據你的情況幫你聯繫一家實習的單位,免費干三個月。如果幹完后運氣好,可能會被留下,運氣不好,那這半年的工夫就全白費了。那些接受co-op實習的單位,經常會有去實習的人,來了一批又一批,如果每個人都能留下,那他們公司得有多少人了。能留下的還是少數。如果在中國,發不出工資還算是暫時欠你的,儘管歸還的日期很遙遠。這裡比較誠實,直接告訴你就是白乾,而且是你心甘情願求著他白乾。他不用象中國的有些老闆那樣還要絞盡腦汁的想法子騙你來白乾活。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