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員對反腐的「三不信」說明了什麼?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14 0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官員對反腐的「三不信」說明了什麼? [/B] [/CENTER] 2006/05/13   

梁江濤

  「五一」期間,筆者參加了幾次社交活動,接觸到不少從外地回老家度假的官員,每當談及反腐倡廉,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總是搖頭嗤之,不以為然,聯繫到已查處公布的一些腐敗案件,筆者概括了一下,某些官員對反腐宣傳教育存有「三不信」。

  一不信制度出新。一日與同學聚餐,電視里正播放某地領導談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要求領導幹部因私出國、大額中獎、繼承大筆遺產等情況均需作出書面報告。否則,經查實將視其情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檢查、通報批評、誡勉等處理。一位在市級機關工作的老兄頗不當回事:「說的說,聽的聽,膽大的嚇死膽小的!」誠然,近年來反腐倡廉的新制度紛紛出台,禁止官員經商,禁止接受禮品,限制兼職,實行迴避制度,官員個人生活事項向組織報告等等,這些制度對於預防腐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操作性不強、執行制度的環境尚未完全形成,包括個別制度的制定者,成了制度的踐踏者,導致一些官員「制度再新也不相信」,使制度流於形式。

  二不信廉政典型。談到大家熟悉的某某成了報紙上報道的廉潔奉公典型,有人就發笑:「別看他今天戴著大紅花,明天倒霉淚嘩嘩!」為什麼有個別廉潔典型樹不起來,樹起來又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探求其中原因,不外乎一是所樹的典型缺乏生動性,往往出於宣傳目的過於拔高,使人們覺得太假,高不可攀。二是先進人物大都是「長字型大小」的,很少有普通幹部。似乎官越大,越需要樹碑立傳,越需要廉潔這塊「牌子」,而某些領導幹部典型相對於普通幹部有距離感,缺乏說服力。三是近年來「貪官語錄」流傳甚廣,成為反腐敗中的一大趣聞,有了先例,人們不輕易相信那些「唱廉」之語。如,江蘇省交通廳長章俊元,在當地媒體刊登文章「深情說用權」:「100(政績)D1(腐敗)=0(功勞),一個人幹得再好,廉政出了問題,所有功勞都沒有了」。終因收受巨額賄賂而落馬,出事前的「廉潔言行」成了人們談資笑料。

  三不信現身說法。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活動,組織官員到勞改所、監獄等警示教育基地聽取報告,讓貪官們用懺悔的眼淚來警示大家,但這樣的活動越來越缺乏震懾力。有人說,貪官懺悔都是老一套,都是事先準備好了的,都是「忘了黨和人民的教育」等老詞,聽來聽去不像發自內心的悔恨。有人說,反腐敗如隔牆扔磚,砸著誰算他倒霉,昨天還在台上滿口大話官話,今天「進來了」變了哭腔調,陰差陽錯,就這麼回事!有人說,某些貪官草草結案,其實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問題並未「兜底」,大魚還在深水裡游得歡呢!這些認識集中到一點就是一些官員對於反腐敗還缺乏足夠的信心,不是從階下囚的悔恨中吸取教訓,而是以偏概全,從一些工作的漏洞中看到貪官落馬的僥倖。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三不信」折射出一部分官員在思想上抵禦腐朽文化的麻痹與鬆懈,這些模糊認識是相當有害的。由此可見,在從「權力反腐敗」向「制度反腐敗」的轉變過程中,完備的反腐敗制度體系應該包括預防、懲處、教育、監督制度,通過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逐步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同時注重糾正某些官員存在的片面認識,做到防微杜漸,切實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5-15 23:50 | 只看該作者
都已是鬼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