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戀舊恐新已成改革軟阻力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9 0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戀舊恐新已成改革軟阻力[/B][/CENTER]2006/05/08   

wenzhongsi

改革開放前後的中國,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國際地位,已經不能同日而喻。當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改革成為反思運動達成不可逆轉的共識時,由於過去「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因種種原因而造成了諸多社會矛盾,都需要用膽識與智慧來解決。因此,除了穩妥發展經濟積累解決社會矛盾的物質基礎外,更重要的是中國還需要用「軟實力」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以期樹立民族振興的時代新觀念。

「軟實力」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來的,是指思想文化構成的價值觀念。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不能只看她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能否被世界各國認同,最終取決於「軟實力」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認同度,而「軟實力」又是推動經濟活力的強大後盾。如今,「軟實力」概念已經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正因為此,中國政府最近幾年已經越來越重視對中國千百年形成的「軟實力」進行挖掘、梳理、繼承、發揚、光大和創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光大創新。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掀起的「孔子熱」、「儒學熱」和「佛學熱」,都在傳達構建和諧世界的中國文化思想價值觀。在國內掀起的「國學熱」、「宗教熱」和「榮辱觀」教育,也在傳達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思想價值觀。這些,都在意圖重樹、展現、張揚和利用中國深厚的「軟實力」,並用這種「軟實力」推動經濟活力、解決社會矛盾和促進深化改革,以期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民族振興目標。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過去的改革開放並未重視「軟實力」的建設,更多的時候社會發展都被鎖定在「金錢至上」的不惜一切代價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中。在缺乏「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主張下,單一的經濟瘋狂最終幾乎吞噬了千百年「軟實力」積墊起來的文化思想價值觀,使社會發展遭遇到了巨大的矛盾危機,一部分社會問題非常尖銳,一支獨秀的經濟奇迹並沒有給社會帶來公正公平和安定團結,整個社會彷佛陷入到了私慾膨脹的怪圈之中,尤其是以貧富差距、「三座大山」、官商勾結、腐敗成風、商業欺詐、假冒偽劣、道德淪喪、誠信喪失、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等為顯性特徵的社會問題,更是讓整個社會出現了大面積質疑改革的深刻反思。正是在這種反思改革的社會運動中,愚下發現了影響繼續深化改革的「軟阻力」,那就是「極端戀舊狂」和「極端恐新症」,簡稱「戀舊恐新症」。

君不見,因「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出現不少問題和失誤而又得不到合理解釋的情況下,「極端戀舊狂」就會不息一切地在「均貧窮」的社會主義「優越性」上大做文章,不遺餘力地放大和批評改革開放出現的種種問題,而且始終喜歡站在過去的歷史時段上利用歷史偉人的歷史影響來判斷當今新的歷史階段發生的社會問題。「否定一切」的思想完全成了「極端戀舊狂」發泄不滿的偏激情感,尤其是在面對社會失公的現實面前更是這樣。君不見,「極端恐新症」的表現方式是抱著「懷疑一切」的偏激情感姿態,在矛盾重重而又無明顯化解社會矛盾的前提面前,不論政府推出何種改革的新理論、新政策、新法律、新辦法,幾乎都會遭到批評,甚至反對,其潛意識總認為任何改革的新理論、新政策、新法律、新辦法都有可能會把社會發展搞得更壞(「戀舊恐新症」的情感宣洩事例太多太多,無需愚下在此舉例贅述)。由此可見,「戀舊恐新症」的種種情感式宣洩,無形中已經演變成了影響繼續深化改革的「軟阻力」,這種「軟阻力」現象的力量確不可小視。

不可否認,「軟阻力」現象有其自然生成的深刻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改革傷害」。我們在反思改革的過程中應當看到,日積月累的「改革傷害」不但與過去的改革手段和方法的失據失誤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更重要的是,由於造成長時期「改革傷害」而又得不到滿意的合理解釋和道歉,並群策群力地尋找解決社會矛盾的辦法。那麼,平心而論由「戀舊恐新症」的種種情感式宣洩而最終形成今天的「軟阻力」也就並不奇怪了,不論是「軟阻力」表現出來的「借古諷今」,還是「以舊阻新」的種種言論或者行動,都是不可小視的影響繼續深化改革的另類力量。

不過,愚下認為,「極端戀舊狂」也好,「極端恐新症」也好,在如今社會矛盾面前的情感宣洩儘管有其各自的理由,但是,歷史畢竟是歷史,現在畢竟是現在,未來畢竟是未來,歷史再好都有歷史自身的局限性,現在再差都有現在的現實性,未來再遠都有未來的目標。今天,我們既不可能回到歷史,也不可能奢望未來,我們必須站在現在的歷史發展階段上,正確看待歷史和設想未來,立足現在的歷史責任――民族振興!才是理性的選擇。尤其是在回首歷史偉人的時候,更應該看到歷史偉人從來都不拒絕後人站在他們的肩頭上創造嶄新的歷史輝煌,這也就是我們需要牢記歷史好處、應用歷史經驗和吸取歷史教訓的理性姿態。當今的時代並不是政治主導經濟的時代,而是經濟豐富政治的時代,因為,經濟發展的成果是摸得著看得見的,而政治是變幻莫測而又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因此,中國要實現民族振興,首先必須發展經濟,並且要以「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髮展經濟,這才是正道,反之,缺乏科學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勢必還會繼續出現新的「改革傷害」,勢必還會繼續助長「軟阻力」的擴大,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總之,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沉溺歷史意味著倒退!走出歷史意味著進步!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9: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