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中國重新生產「轟-6M」型轟炸機的戰略意義!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5-10 2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Ⅰ新聞鏈接:

5月3日和5月7日,美國全球安全組織以及華盛頓國際戰略協會的資深中國軍事專家先後撰文稱,中國重啟生產線生產「轟-6M」型轟炸機,而這種轟炸機將成為中國軍隊的「空中航母殺手」。

 據美國全球安全組織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彼得稱,中國日前突然重啟「轟-6」轟炸機生產線。該型機是前蘇聯「圖-16」的中國版本,1968年開始在中國重新設計生產,但到上個世紀90年代全部停產。

  重新啟動的「轟-6」生產線當然不是重新生產老飛機,而是生產改進型的「轟-6M」型。改型機最早是200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同時還有該型機的模型。「轟-6M」的意外亮相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猜測,他們注意到「轟-6M」的機翼下攜有4枚空對艦導彈,當時有國外專家分析說,導彈細長的彈體和其它外型特徵說明它屬於「鷹擊-8」系列,性能接近於美國的AGM-84E導彈或者AGM-142導彈,其發動機是渦輪噴氣式,加上彈體更輕,因此它的射程會更遠。

  但珠海航展后,「轟-6M」就從人們的視界中消失了,一直到最近才得知中國的生產線即將重啟。據華盛頓國際戰略協會的中國軍事專家稱,「轟-6M」自重72噸,雙發動機,航程5000公里,將交給海軍航空兵使用,目的是搜尋並摧毀敵方水面艦隻。現在外界未能掌握的情況是,中國軍方會生產多少架,但估計應該是十多架。

Ⅱ分析與評論:

美國人的消息就是靈通啊,不過中國空軍重新生產「轟-6M」也不是什麼秘密,在網上一直以來就流傳著轟六M的各種消息。但是美國人把中國空軍的這種亞音速飛行的戰術轟炸機稱為:美國航母的終極殺手。這實在是有些對中國空海軍這種轟炸機的抬舉。從去年中俄軍事演習以來,就一直有消息說;中國要進口俄羅斯的圖22M3轟炸機。今年以來隨著俄羅斯國防部長的來訪,又有什麼消息透露:中國空軍也將引進蘇-34鴨嘴獸遠程戰術轟炸機。甚至有人在網上急呼:中國只要參加俄羅斯的所謂五代戰機的研製,中國海軍就不再需要建設自己的航母艦隊啦。看來有些人確實是俄羅斯武器的狂妄擁護者,把俄羅斯的某些所謂先進武器看成是中國軍隊提升戰力的快速添加劑。是中國軍隊國防現代化的靈丹妙藥。可是中國軍隊的國防現代化是靠金錢能夠買到的嗎?

由於現代海戰只有先獲得制空權,才能奪取制海權。而中國海軍在離岸1000海里的海域內作戰面臨的三大對手,一個是開來中國外海的美航母編隊;另一個就是在中國東海和中國劍拔弩張的日本海軍艦隊;還有一個就是由四艘基得級驅逐艦領軍的台灣海軍艦隊。而中國海空軍目前裝備的可以進行對海精確打擊的蘇30-MKK戰機。它主要裝備有下述三種反艦導彈:首先是KH―31A導彈,雖然它是可以超音速飛行,但是它的射程不到100千米,而且它的彈頭所裝彈藥也只有100公斤的高爆炸藥,根本就不具備視距外攻擊能力。所以它就是在我方取得戰場制空權以後,也只能對小型艦艇進行有效空中打擊。其次KH-35E的導彈發射距離雖然有接近150千米,但是它還在對手艦上對空導彈的射程範圍之內,而且它的飛行速度是亞音速,所以使用它來對付一般的排水量在5000噸左右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還是可以的。它的作戰打擊對象也就是像台灣的成功、美軍的佩里護衛艦。最後就是真正能夠對美國航母編隊中的大中型艦艇有比較好的打擊效果的KH-59MK遠程空艦導彈,第一它的飛行速度可以超音速,第二它的彈頭威力較大。第三它可以作到真正意義上的視距外攻擊,同時它的最大射程三百公里,並且攜帶有320公斤的高爆炸藥,而且它可以在美日艦隊的主力艦艇配備的標準二型艦空導彈的射擊範圍外進行有效攻擊。只要使用兩枚導彈就完全可以使10000噸左右的巡洋艦當場癱瘓。現在看來中國還沒有一種能對美國航母進行毀滅性打擊的空艦導彈。彈頭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的艦空導彈是不可能具備摧毀航母的能力的。雖然中國空軍目前已裝備啦由近百架蘇30MKK、接近兩百架蘇27―SK和國產化的殲十一、以及幾十架殲十戰機和超過100架中華飛豹組成的總數超過四百架的三代戰機打擊集團。但是蘇-30戰機的作戰任務是在它帶領下由蘇30、蘇27、殲十一戰機群對戰場上空制空權的爭奪,而對對手海軍艦隊的空中打擊任務更多的是依靠中國海空軍的轟六M和中華飛豹戰機來完成。

再讓我們侃侃美、日、台海軍主力戰艦安裝的艦空導彈「標準」Ⅱ型是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防空系統攔截彈,在SM-1型的基礎上研製的。SM-2系列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制導的複合制導體制,由MK41垂直發射系統或MK26導彈發射器(GMLS)發射,由尾部彈翼控制飛行方向。在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74「韃靼人」或Mk76「小獵犬」火控系統嚮導彈發送目標修正指令,或通過「宇宙盾」艦上的指令制導上傳數據鏈嚮導彈發送目標指令,直到末端才需要雷達照射。此外,SM-2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單脈衝導引頭和數字計算機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導彈的缺點,提高了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等。「標準」SM-2MR射程73公里,慣性加半主動雷達制導,全艦可同時對付12個空中目標,具有一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另外,2座20mm6管「密集陣」系統承擔近程防空任務。 在日本海軍金剛改驅逐艦上安裝「標準」-2MR艦空導彈,其最大射程增加到170公里。

而中國海空軍裝備的YJ-83反艦導彈是我國「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中的第三代改型,也是性能最好、攻擊能力最強的一種反艦導彈,其長度較C-802更長一些,為6. 86米,翼展1.18米,彈徑0.36米,全重850千克,戰鬥部為重180千克的半穿甲型,採用了延遲及觸發引信,掠海飛行高度為35米,在距離目標5千米處下降至距海面5-7米,最大射程250千米,單發命中率為95%以上。YJ-83延續了C-802的彈體氣動布局,長度似乎較C-802的6.4米更甚,其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渦噴發動機結構,彈頭整流罩較前者略為尖細,采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此外,摺疊式彈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星的導引,也是分辨C-803同之前型號的主要識別標記。
         YJ-83採用了高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終程俯衝攻擊的作戰模式。助推器先將導彈加速到高亞音速後由渦噴發動機接管,此時助推器脫離彈體。當外部資料鏈或導彈自身彈上計算機啟動終程攻擊程序后,二級火箭發動機點火,渦噴發動機脫離,導彈進入俯衝飛行狀態,此時的導彈將在離目標20-30公里處達到1.3~1.5馬赫的超音速攻擊速度,並可以作戰術機動規避動作。雖然它的單彈打擊力度和俄羅斯的KH-59Mk在飛行速度和載彈量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四彈齊射,那麼我想可以對日本的金剛級、台灣海軍的基得級驅逐艦造成致命的打擊。這也就是中國空軍重新生產轟六M型轟炸機的最重要的原因。



通過我在中日海軍艦隊主力戰艦大拼比㈠、㈡、㈢三篇文章中對對兩國海軍主力艦艇的分析中得到的一些結論一樣。在所有比照艦艇中,中國海軍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確實比不上日本海軍的主力艦隊。對於日本八八艦隊,由於日本沒有空中轟炸機。雖然在它的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加上它的八八艦隊本身的防空力量比較強大,所以中國海軍要想取得對日海上作戰的空中打擊優勢,必須得到中國空軍對戰場制空權的強力支持。在取得戰場制空權以後,中國海軍的對海精確打擊威力才能真正得到發揮。這就意味著中國海軍可以在中國空軍的主力空中打擊集團取得戰場制空權以後,發揮飛行速度是水面艦艇航行速度的十幾倍的轟炸機的強大空中精確打擊能力,快速提高中國海軍在海戰中實際作戰能力有著最現實的意義。另外對於這個台灣軍方寄予厚望的這個所謂戰時海上指控中心。看來是大陸軍方除啦對台灣空軍它引進的美國的E―2T預警機中隊外另一個需要大陸軍方給予重點關注的對象。基德級驅逐艦作為一個海上移動目標,它的移動速率只有預警機的十分之一,而且它的本身在雷達上的目標反射就大。雖然它可能逃脫大陸二炮戰術導彈的第一次攻擊波,但是在由大陸空軍的蘇30和27機群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它的艦載雷達和指揮系統進行的隨後定點打擊,再加上大陸空軍數量巨大的中華飛豹攜帶反艦導彈對它進行多批次、多角度攻擊后,看來這個基德的存活幾率恐怕就沒有多少。而對於美國航母編隊。在中國空軍未取得戰場制空權以前,就是連航母編隊中巡洋艦以下的艦艇中國海軍都難以作到突破空中防禦從而對它們進行有效打擊。其實在現有的打擊航母手段中,和水下潛艇發射魚雷和反艦導彈、水面大型艦艇發射對艦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的作戰方法相比,空中戰機發射巡航導彈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作戰方法。可是目前的中國海軍(包括中國空軍)根本就不具備使用常規武器對它進行有效打擊的手段和武器。這也就是美國人之所以派它的航母編隊到中國外海對中國進行武力恫嚇的原因。

總之中國空軍重新生產轟六M轟炸機對中國海軍在近期內快速提高外海作戰能力確實是一條自力更生、戰時後勤有保障、而且確實可以達到對日本海軍的八八艦隊和台灣海軍的主力戰艦有一定的威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既然中國海軍在近期不可能通過大量製造作戰主力驅逐艦來快速提高海軍艦隊實力,那麼通過大量製造這種造價不高、生產成熟、使用可靠。作戰性能較好的國產轟炸機確實是經濟使用的好作戰平台。至於美國人所說的什麼中國空軍的這款轟炸機是美國航母編隊的噩夢完全是美國人又一次在忽悠中國人。
震驚的70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23: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