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觀察:冷戰後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調整(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5-8 1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5月08日 10:04  10:04 學習時報

[CENTER]
俄羅斯「白楊-M」導彈[/CENTER]

  高紅衛
  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都實行「基於威脅對等威懾」軍事戰略,以至於雙方準備的核武器能量達到可以毀滅地球若干次的水平。前蘇聯解體后,美國的對等威懾力大大削弱,全面威脅基本解除,因此美國主動展開軍事戰略調整與升級。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的絕大部分武裝力量,但是,由於國力衰弱,前蘇聯組建的國際軍事合作體系坍塌,導致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調整不僅滯后,而且被動。
  俄軍事戰略調整的基本特點
  與美國所展開的主動軍事戰略調整不同,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調整更多地體現出被動適應的特徵。一是適應蘇聯解體、華約解體后國力衰弱,勢力範圍縮小,軍事行為能力下降的內部現實局面;二是適應北約咄咄逼人的勢力範圍擴張和美國令人眼花繚亂的軍事戰略調整的外部現實環境。綜觀俄羅斯近些年來所宣布的軍事變革措施,給人一種「在無奈的情況下積極採取行動」的感覺。
  關閉國外兩個最大軍事基地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與美國進行全方位的軍事較量,保持了一支由400多萬人組成的強大軍事力量,並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大量的軍事基地,國外駐軍高達63萬人。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事遺產,由於經濟狀況迅速惡化,軍費開支快速緊縮,駐紮在境外的俄軍基地和軍隊不得不一再壓縮規模。
  2001年10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主持召開了國防部高級軍官會議,宣布從2002年1月1日開始,停止租用越南的金蘭灣;撤回駐紮在古巴魯爾德斯監聽站的軍事技術和情報人員及其家屬,以及所有軍事技術裝備。金蘭灣海軍基地和古巴魯爾德斯電子監聽站是俄羅斯駐外軍事基地中最大的兩個。關閉這兩個軍事基地雖然不是俄羅斯的主動選擇(美國把關閉俄海外軍事基地與債務重組掛鉤,逼迫俄做出這個選擇),但是也反映出俄羅斯默默地接受了世界軍事強國地位的缺失這個事實。
  出於政治、經濟和技術等方面原因,普京和俄軍界高層人員認為,在國家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每年斥巨資維持國外駐軍並不划算,撤回駐軍可以節省巨額開支,如果將節省的經費轉到武器裝備更新和軍隊建設上,將大大提升俄軍現代化水平和實際作戰能力,有助於俄羅斯藉機對軍事戰略進行調整,跟上國際軍事戰略調整步伐,實現確保國家安全,重塑世界大國形象,重振昔日雄風的根本目標。
  精簡整編軍隊,加強協同訓練
  根據《2001年DD2005年俄軍建設五年規劃》,此間俄軍裁減36.5萬人,其中主要是壓縮後勤和指揮機關等不直接參戰的單位人員規模。根據俄聯邦安全會議的決定,俄軍由原來的4個軍種改為陸海空3個軍種和戰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個兵種。俄軍強調,此次裁軍主要以非作戰部隊為主,不僅不會影響俄軍完成戰鬥任務的能力,相反,通過降低開支、精簡機構,將會使俄軍成為高效、機動、靈活和戰鬥力更加強大的軍隊。雖然俄羅斯在精簡整編軍隊和加強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協同訓練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從滿足現代戰爭要求的層面看,俄軍的體制變革尚不足以保證其建設現代化軍隊目標得以實現,充其量也只是對傳統軍隊體制的一種改良和優化,還難以構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變革」。
  打造堅兵利器 抗衡美國壓力
  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是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在軍事上與美國進行平等對話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所以俄羅斯不僅沒有放棄核威懾力量的維持,還加大了核武器進攻、突防等技術的改進力度。由於美國人不斷翻新常規兵器,全球部署的常規軍事能力已經遠在俄羅斯之上,而世界上爭奪激烈的熱點戰爭只能局限於常規戰爭層次,遠未達到動用核武器的門檻,核力量在日常的軍事交往中沒有多少實用價值,所以俄羅斯也在嘗試打造幾樣堅兵利器,以抗衡美國的現實軍事壓力。一是加速組建「天軍」部隊,「天軍」被賦予發射各種軍用航天器和打擊敵太空武器系統的雙重任務。美國和西方戰略專家認為,俄加緊組建的航天兵將是俄應付21世紀「太空戰爭」、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特別是反擊美國NMD的堅兵利器之一。二是部署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的「白楊」DM系列導彈。三是重新裝備和部署具有超音速變后掠翼性能的圖D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以及在與美國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西伯利亞兩個空軍基地部署圖D95「熊」式戰略轟炸機。
  軍事戰略的系統性調整思路初現輪廓
  以2003年10月2日召開的俄羅斯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原則改革會議為起點,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俄羅斯的軍事戰略系統性調整思路初現輪廓。大體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俄軍事戰略調整的根本目標是有能力擊敗針對俄及其盟國的武力施壓和入侵。從根本上講這還是應對「威脅」的軍事戰略思想,並非著眼於主動的「能力」建設思想。這是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與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根本差別,其他的一切差異都是源於這個根本的差別。當前俄羅斯軍事戰略在軍事力量部署方面顯示出幾大特點:一是加速獨聯體軍事一體化進程,重點是以俄白聯盟為核心構建獨聯體聯合防空體系。二是努力與歐洲建立更緊密軍事夥伴關係。三是將首先在遠東地區部署最新型戰役戰術導彈系統。四是加大在高精尖武器系統,特別是新型戰略武器研製方面的投入。
  操作上的策略是:隨時對威脅作出反應,不排除「先發制人」。俄羅斯除了保存和加強其核戰略遏制力量外,還試圖在和平時期能夠有效應對兩場任何形式的軍事衝突。雖然都標榜為「先發制人」,但俄羅斯軍事戰略中的「先發制人」概念是在威脅臨頭的情況下被動地「先發制人」,而美國軍事戰略中的「先發制人」概念是根據美國自身判斷,在需要「先發制人」進行打擊的任何情況下「先發制人」,這其中既包括了被動的「先發制人」,也包括了主動的「先發制人」。
  為了確保「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目標得以實現,俄軍採取了四大舉措:
  首先,強調質量建軍和軍隊的機動靈活性。俄增加了常備部隊的數量,並提高其大範圍快速部署的能力。同時,俄在常備部隊的基礎上,組建接受統一指揮的常備武裝力量集群,並將其部署到所有的戰略區域。常備武裝力量集群可隨時根據需要部署到任何地方。
  第二,在大量裁減軍隊人數的情況下,俄軍加快向合同制方向轉化的步伐,走職業化發展的道路。目前,俄武裝力量已有13萬名士兵和軍士簽訂了服役合同,佔全軍總人數的22%;到2007年,還將有14.7萬名服役的士兵和軍士轉為合同制。
  第三,給軍隊配備現代化的武器。目前俄軍現代化武器的配備量只佔軍隊武器裝備總量的20%D30%,到2010年,俄軍先進武器裝備要達到軍隊裝備總量的35%,2015年達到45%。
  第四,根據從最近10年來戰爭表現出的特點,俄軍要加強和鞏固反導彈襲擊和反擊空中打擊的能力。
  2006年2月2日俄羅斯《獨立報》一篇題為《總參謀部揭開秘密改革計劃》的文章披露了俄羅斯軍事戰略改革的進程。俄羅斯將正式放棄軍事戰略中的「對稱」原則,即放棄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同潛在的敵人保持數量上的平衡這種做法,轉而根據「非對稱」原則建設武裝力量和軍事組織。在高技術條件下,維持數量龐大的軍隊應對大規模常規戰爭或核戰爭,顯然與國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有明顯矛盾。
  為此,俄羅斯將進一步精幹常備部隊,發展偵察、通訊和電子對抗部隊。軍隊結構要形成作戰部隊和保障部隊的最佳配置,以便在不同的戰略方向建立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集團軍。另外,為了實現戰略遏制和地區遏制,俄羅斯核力量的潛力要保持在起碼的足夠水平上。再者,要重點發展空軍,在資金分配上要照顧到防空武器的發展,將來還要重視發展太空防禦力量。
  在軍事力量的組織模式方面俄羅斯將作出一些重大決定: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職能將被分開,國防部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文職機構,對軍隊進行監督,執行幹部政策和負責軍隊給養並負責對軍隊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而總參謀部將負責統一指揮軍隊的軍事行動。同時一些軍兵種將被取消,轉而在其基礎上組建戰略核力量司令部和軍事太空防禦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等。軍區的地位將降低,主要的指揮單位是地區司令部,軍區將服從地區司令部指揮。可能成立的3個地區司令部將分別是,建在烏蘭烏德(包括遠東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薩馬拉(伏爾加河沿岸一烏拉爾軍區和北高加索軍區)和莫斯科(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而且莫斯科軍區的司令部有可能搬到斯摩棱斯克)。拆解所有的4個艦隊,取而代之的是分艦隊和區艦隊,它們將聽從地區司令部指揮。從這些措施中,我們或多或少地看到美國軍事力量組織模式的影子。
  俄羅斯的行動反映了世界範圍內的新軍事變革和軍事戰略大調整的趨勢。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