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中彼此應對都在轉變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5-3 1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胡錦濤結束美國行,各方咸認峰會不成功,因為既無協議、共識或共同聲明,流於各說各話和各取所需,美方對人民幣升值和平衡美中貿易逆差議題,北京回應有限;布希對台灣的「終統」僅重申立場,雙方未熱烈對話,北京或許也不滿意。不過,整體情勢是美中台不等邊三角關係此後似將演變成兩大的格局,「台灣因素」短期內褪色,國共的亞洲戰略新著眼點,無形中削弱了台灣的分量。

先看北京的布局。1996年柯林頓准許李登輝訪美,中南海的強烈反應雖造成美中在台軍事對峙的緊張局面,但此舉對美國此後支持台灣溢出「一中」政策的威嚇,已漸收效果。「終統」事件中凸顯華府「管束」扁政府的舉措,但也讓北京理解,華府對台獨的約束僅止於此,必須另謀他途。

合理的臆測是,北京委由華府約制台獨的效益和能耐,至此已達極限。華府理解任何支持台獨的作為結果都是戰爭,兩黨換黨執政都不會輕易改變一中政策,只要台獨砝碼無足輕重,美方操弄或縱容台獨的機會降低,美中關係就較易回歸基本面;而北京需要的,正是排除台灣因素干擾,更能在國際上與美國平起平坐,表現大國和國際領袖形象。從胡錦濤在美談話不斷強調此點,顯露其策略和心態。

為了這場峰會,北京的細密部署,從胡連會先於胡布會,先對台灣伸出友善交流之手,15點惠台措施無論能否實現、收效多少,都為胡布會鋪墊美方難批評的理由。再佐證胡在美演講3500字全文中出現27次「和平」,平均半分鐘出現一次,他刻意在打造中國崛起不是威脅,而是國際和平維護者的形象,其重點當然在台海和不挑戰美國。

這場峰會台灣議題的分量甚低,扁政府當局沾沾自喜,以為布希支持台灣立場未變。實則,台獨議題在過度運用下,美中都已發展出成熟的應變模式,「反分裂法」制訂、中共與泛藍廣泛交流,利用大陸市場磁效應與柔性攻勢爭取台灣民心,再利用美方約制扁政府,合龍圍堵台獨,以等待泛藍重執政后再大步推進從根本上「化獨」的政策。

連戰登陸時提出兩岸擺脫歷史恩怨,亞洲人自主決定命運的思維,拿來比喻兩岸,何嘗不能謂兩岸共同開創中國人新世紀,擺脫美國對中國的百年羈絆。這種思維或多或少反映在胡錦濤訪美,且對台獨著墨甚少的架構中。因為只要泛藍重執政,從內部制約台獨,今後傳統的美中台不等邊三角關係,可能化約成美中兩大的關係,台灣成為能控制、可忽略的變數,將是北京戰略上的轉變契機。

對華府期待中方成為美國「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 ),北京未隨美方的新定調起舞。中方或許明白,與美國成為利益相關者,可能意味中方在伊朗、朝鮮等問題上,須與美方百分之百配合,但無論就戰略利益或理念,中方不可能同意布希的單邊主義,與美方緊密合作;美中短期內雖合作大於競爭,但用「利益交換者」可能較利益相關者更貼切。

美國對中國平衡貿易逆差或人民幣升值,能著力的只有外交施壓,布希或許不喜歡中國,但在伊朗、朝鮮或其它國際議題上,愈來愈難忽視中國的影響,只能表面友善,靜拖待變,台灣牌短期內,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籌碼。而北京施展「地方包圍中央」,只要美國民間中國熱持續、官方冷無所謂,中共正把應付台灣的那套戰術,同樣用在美國身上。

從這個角度看胡錦濤訪美,「內需」上增加胡個人聲望,並藉美國提升中國國際地位,比解決實質議題更重要,且也達到了目的。台灣在現階段「沒有角色」、徹底邊緣化了,陳水扁一再對楊蘇棣保證不再有「意外」,是因台獨議題操作本已屆極限,制憲、修改國號說說可以,不可能實現。

不過扁面臨危急存亡的情勢愈明顯,任期屆滿前,他必然想再炒熱台獨議題,以便卸任后能接罹患肺結核的李登輝棒子,成為「台獨教主」,屆時或許可以再度檢驗美中關係的堅實程度,也測試北京和華府的戰略思維是否已實質轉變。(陳世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