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公報】西山會議激辯改革難題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5-2 1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左中右三派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涉及十三億人口的改革如此複雜,又沒有經驗,豈能沒有歧異。然而三派都登台講話並進行激辯,說明中國的改革確實處在一個關鍵時刻,說得尖銳一點,是處在十字路口。

今年3月4日,幾十個主流經濟學家聚會北京西山豪華的杏林山莊,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召集下,在不允許記者參加的情況下,研究了改革攻堅戰等重大問題。該會與去年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改革的研討會形成了激烈的對立。該會的四五個人還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提出了尖銳意見,其中尤以北京大學某教授的發言最為激烈。鑒於許多網站已把西山會議的全部發言披露出來,鑒於《華盛頓郵報》也對西山會議作了詳細的報道,並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更鑒於所辯問題的極端重要性,筆者有必要加以評介,以求得問題的進一步研討。

左中右三派齊登場

在社科院的研討會以後和這次西山會議之前,也就是去年的深秋,以中央黨校為主體的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也在杏林山莊召開了改革研討會。會上不同的觀點也展開了激辯。

從總體上來看,如果社科院的研討會以劉國光的講話為代表,代表左派的話,如果把三月西山會議北大某教授的發言作為代表,代表右派的話,那麼去年市場經濟研究會的西山會議可以說是中間派。

左中右三派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涉及十三億人口的改革如此複雜,又沒有經驗,豈能沒有歧異。然而三派都登台講話並進行激辯,說明中國的改革確實處在一個關鍵時刻,說得尖銳一點,是處在十字路口。

改革處在十字路口的標誌是:是知難而進呢,還是知難而退、知難而止?此其一。其二,經體改革和重大的政體改革是否連在一起?政治體制又如何改?分歧極大。

仍然是「黑貓白貓論」

改革已經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造就了今天中國的輝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了希望。然而在關鍵領域的深層改革,當前又碰到很大的困難和阻力。由於困難和阻力大多來自在政府中握有大權的既得利益群體,因而如果沒有很大的決心和無私無畏的魄力,其障礙是難以逾越的。而如果就此停滯不前,改革將變成夾生飯:一方面是不佔多數的既得利益群體;另一方面是佔多數然而實惠不多的廣大群眾。如不進行攻堅戰,其最終結果將使中國社會更加不公平,而矛盾之多,矛盾之激烈,將使中國社會難以長治久安,更談不上全面小康與和諧社會。因此,正如胡主席和溫總理在兩會所指出的,必須堅持改革不動搖,必須知難而進,必須永不言敗。筆者認為,中國民眾的思想應該統一在這一點上,果真如此,改革將可以攻克堡壘,接近大功告成。反之,知難而退或停滯不前,改革將功敗垂成,富國強兵將成為空談。至於採用什麼手段來使改革取得最終的成功,仍然要實行鄧公的「黑貓白貓論」。能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辦法就是好貓,能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的就是好貓,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就是好貓。

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在這個方面不必過分固守姓社或姓資,因為當和諧世界實現之日,也就是姓社姓資的界限基本泯滅之時。兩種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最終趨同是不可避免的,是高科技突飛猛進和經濟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時下,姓社和姓資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是主流,誰是支流,一下子也混沌不清。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誰還能說得清楚並令人信服呢?鄧公說得好,香港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後就更沒有必要變了。這就是鄧公高瞻遠矚之處。

至於政體改革,右派主張它的實質是搞多黨制,搞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實行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結社自由,在個人有充分的民主自由的基礎上構建真正的國家民主政治。右派還希望共產黨分裂,反對黨指揮槍。他們的策略是,現在只做不說。因為現在說不得,但他們要朝這個目標去努力。這些基本觀點,在三月的西山會議上由北大的一個教授毫無掩飾地和盤托出。網站和外國媒體公布了他的發言以後,廣大群眾群起而攻之。右派不得人心,說明了他們的錯誤和危害。如果有朝一日中國有所謂「顏色革命」的話,那麼以北大的這個教授為代表的右派肯定是顏色革命的「發酵劑」,左派對右派的上述觀點進行了上綱上線的鞭撻。然而左派的觀點也不妥當。他們全盤否定20多年的改革,對改革者亂扣帽子,無限上綱,硬把改革者和右派聯繫在一起。他們主張退回到毛澤東時代,退回到傳統的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不懂得這樣做是沒有出路的,且將導致天下大亂,導致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左派和右派形態不同,而他們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危害則是一樣的嚴重。左派的基本觀點,也有網站上刊登的100多名離退休老幹部聯名上書為證。

統一到中央的觀點上

筆者認為,右派和左派的觀點都是要不得的,其結果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正確的觀點應該是,20多年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無誤的,這已為實踐所證明,已為國內外的大多數人所公認,無需贅述。然而中央在兩會上也表現得很清醒,在改革和發展中冒出了不少突出的或嚴重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以及若干政策上的調整來加以解決。對此,中央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採取了許多措施,並且也已初見成效。只看到方向的正確,而忽略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乃至新弊端是片面的;反之,誇大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和偏差,從而質疑或否定改革的方向,也是不對的。

上述看法都是在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來的。十多年來,內地有一個規矩,叫做「研討無禁區,講課宣傳有紀律」。本此精神,只要是在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不是登上講壇的講課,不是見諸報端的宣傳,都應該是被允許的,否則就無學術自由可言。因此大可不必對那些錯誤的言論大興問罪之師。至於如果有人假借學術研討之名,行組織小政黨之實,那就另當別論了。

作者為資深理論研究工作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