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猶太移民與華人移民北美的境遇天壤之別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5-5 1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同樣是一文不名,猶太人移民與華人移民在北美的境遇有天壤之別。華人移民要經過幾代人才能立腳,而猶太人馬上馬上進入上層,不是「融入」主流社會,而是保持自身文化並以自身文化改變主流社會。其中原因,與教會運作關係密切。

我曾經認識一位猶太人,從前蘇聯到歐洲,再到非洲,最後到美國讀大學,一切費用都是教會出資。條件是找到工作后,按聖經所言,將10%收入捐給教會。注意,他在讀研究生。畢業以後的哪10%不捐獻的話,也有大半要交稅。

為什麼猶太人移民都到社會上層,而中國移民都去餐館打工,實際上猶太人初來乍到也是一貧如洗,但有教會財力支持,得以無生活後顧之憂。

教會慈善捐款是免稅的,而且免的都是最高稅率哪部分。但這一部分捐款是使用與教會教友內部的。由於華人沒有教會,華人佛堂往往也沒有利用這個慈善捐款的免稅利益,結果是華人社區建設落後,因為華人收入都交稅了。而其它族裔社區繁榮昌盛,因為他們又教會將大量收入保留在社區之內。比如,華人收入交稅後,還得自己交錢讓子女上託兒所、課後班,這些辦託兒所、課後班的華人生意還得再交稅。但教會周末開的星期日學校,手工班,托兒服務,用教會的錢請教師保姆,變相都是政府補貼(免稅慈善捐款)的社區服務。

我最近去一個教堂,每周聽禮拜約 150教徒,每周周捐款1萬餘,每年60多萬,教徒全家午飯免費,咖啡免費,子女這個班,那個班,看管小孩的窮教堂時薪又高又免稅。以50%稅率計算, 相當於政府每年白給可這些教徒30萬。為什麼華人社區髒亂差?依靠政府是無法建立好社區的,只有依靠教會,才可以名正言順地截留收入,在通過慈善事業,將社區建設好。

現在華人認識到參與政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沒有教會運作,華人社區始終缺乏影響力,沒有足夠財力支持華人社會運動。因為華人社區缺少教會慈善事業聚財,沒有將華人自己的財富服務回華人。

佛教應該在政府註冊為佛教教會(正式的宗教非營利組織),對所有上香佛教徒的供奉記賬並開出收據以作為報稅免稅憑證,並將募集的善款解決華人弱勢群體的困難,這是善行。

在看看美國能融入主流社會的族裔,無不有強力教會在其社區活動,而且是其自身族裔自己的教會。 所謂華人參政,沒有社區教會協調,難成氣候。如黑人民權運動,就離不開黑人教會。能夠躋身主流社會的族裔,一定是政治捐款和慈善捐款最高的族裔。得以興旺發達的族裔社區,一定是互助團結,以信仰道德引導社交活動的社區。

西人禮拜,並非都是虔誠教徒,很多只是作為社交場所。華人社交場所,多是同鄉會,公館,公所等。華人多信佛教,而佛教不像基督教那樣有組織。 公館公所應該幫助佛堂組織起來,將更多的社交活動與佛堂一起合辦,這樣才可以有更多財力建設好華人社區。

教會是一個大家庭,教徒生老病死,在教會都有人關係,教會是族裔自己的社會保障網路。上帝只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華人自己不互助,就無法得到上帝的護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