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叢飛現象划個句號吧!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2 0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給叢飛現象划個句號吧![/B][/CENTER]
2006/05/01   
叢飛走了。

我想,給叢飛現象划個句號吧。

我不希望,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一個叢飛。就象我不希望我們河南再出現一個洪戰輝似的。洪戰輝的出現,是個人的光榮,卻是政府的恥辱。因為說穿了,洪戰輝無非是新社會的三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受盡磨難,勉強活下來而已。

同理,叢飛的出現,也是政府的恥辱。在叢飛與洪戰輝面前,所謂的制度的優越性,所謂的人民當家作主,所謂的人民公僕,所謂的為人民服務等理論,簡直沒有了立錐之地。一句話,叢飛與洪贊輝的存在,是對社會主義社會莫大的諷刺!

聽說叢飛事件時,不感動,感動不起來。這跟我的理念有關。我歷來認為,政府的缺位與失職,不能由個人的德行來彌補。正如黃仁宇先生所說:個人道德之長,難補組織與技術之短!道德資源是有限的,個人道德再有力量,也承擔不起原本屬於政府的義務。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當上總統之前,就在議會裡叫囂:「國家的義務之一就是要照顧那些在逆境下如無別人幫助即難以為生的公民……政府必須給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做為一樁慈善事業,而是做為一種社會義務。」等到他做了總統后,他還繼續叫囂:「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事實上,美國的政府基本上是按這些原理運作的。可我們這裡的情形則是,孩子上不得學,吃不上飯,與政府是無關的,不但無關,還把這些不給政府找麻煩和替政府承擔麻煩的人樹為道德標兵。樹為道德標兵還不算,還要給他們貼上社會主義的政治標籤,個人道德、個體慈善,就這樣被政治化。眼看著叢飛、洪戰輝,就被整成了社會主義社會八榮八恥的典範,在各校區各社區各政區的紅色條幅上,迎風招展起來了!更嚴重的是,這些被政治化的道德標兵,隨著宣傳的深入與擴展,不但沒讓組織羞愧與反省,反而又變成了組織的光榮。一句話,叢飛的存在,本是政府的恥辱,但在政府的運作下,反而變成了政府臉上的貼金紙。

叢飛事件中,最引我噁心的,除了政府與組織外,還有媒體。媒體在叢飛事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中國五千年的德治傳統給人的印象就是:中國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是老婊子給良家婦女上課!越是提倡所謂道德的人,恰好可能是最不道德的。而且這種提倡本身都值得懷疑,或者說,提倡別人道德,恰好是一種不道德的表現(當然這種道德不包括做人的基本底線)。尼采說:「人們稱讚美德時,並不是基於這些美德對他本人有何影響,而是基於它們對大眾和社會有何影響,人們在頌揚美德時,很少是『無私的』-人們似乎非要看到美德對德行者造成損害不可」。

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叢飛的美德不但損害了自身的幸福與健康,還損害了一家人的幸福與健康。

尼采認為,人們惋惜一個美德之人,不是因為他本人的緣故,而是因為他的亡故使社會失去了一個屈從的、大公無私的工具。 我認為,證明自己自私(或者說無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別人的無私叫好!歡呼別人捨棄自身自我毀滅,正好有損於這個別人的個人利益。一句話,號召別人利他,其出發點則恰恰是損人利己的,道德的動機與原則在這裡相悖。所以我認為,任何機關、團體、黨派、媒體無權利用輿論控制權對於未成年人奮不顧身、對成年人奮不顧家等行為表示讚頌,因為這種讚頌實質上構成了一種聳慫,聳慫非我化的典型們自我虐待,自我扼殺,捎帶著還要連累妻兒老小跟著一齊受罪。中國當代最流行的模範人物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的報道模式,只能讓讀者讀到作者的陰險。我見到的最陰險的文章是報道某模範女教師的,通篇報道都在宣傳她的不顧家、不愛孩子,不顧丈夫,以至三次離婚的一心撲在教學事業上的勤奮行為。在作者眼裡,這種勤奮是美德,但是在尼采眼裡,這種勤奮可以有多種解釋,更有多種危害,尼采認為:「盲目的勤奮既是甘當工具的人的典型美德,也是發財和成名的途徑、醫治無聊和情慾的療效顯著的毒劑」。奈何作者為了升華自己的主人公,無視或者說無能力發現這些所謂的美德對一個正常人的人性及其正常生活的損害。最讓人倒胃的是,文章末尾讓女主人公表了一次態:如果有合適的男人,當再嫁一次。這表態嚇得我直哆嗦,嫁了三回,生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在各自的爸爸手裡天天哭爹叫娘的。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教師,一個對家沒有責任心的女人,怎麼把愛心、責任心等意識傳導給她的學生?一句話,你可以是個工作狂,可以對家人不負責任,但是前提條件是,你要理性的不負責任,也就是說,不要盲目的建立家庭。愛因斯坦就終身未婚嘛。當然,願意結婚,願意生孩子,是個人自由,但是拜託,媒體別慫恿他們好嗎?別對著這種自殺式的道德傾向起鬨好嗎?
    
媒體現在津津樂道的,除了叢飛的捨己為人外,還有受助者所謂的「忘恩負義」。中國傳統道德習俗,具體來講乃是三綱五常、忠孝、貞節等主流道德和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之類的江湖道德。前者例子很多,榜樣也特多,比如文天祥,南宋快要沉沒了才想起來重用他,用的時候還三心二意瞻前顧後的懷疑他,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傷人自尊嘛。但文天祥自我感覺不錯,被當政者撥拉著重用一次,就感動得要以性命相報了。君提他為相,他以性命報君恩,這本是人家君臣之間的買賣。沒成想感動的則是民間百姓,愣是把他整成了民族大英雄!

至於後者,叢飛事件就是個最好的證明。叢飛憑個人之力支助成百個孩子上中小學上大學,後來他癌症了,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受助者自動來看望他。記者根據叢飛提供的檔案跟蹤追擊,甚至有受助者希望記者不要公開透露自己的名字,怕自己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很多人對這些受助者的表現深感憤怒,就是源於中國傳統的報恩思想。其實,慈善搞到這種地步,很具有中國特色,因為它與西方意義的慈善不是一回事。美國最困難的時候,羅斯福搞的是以工代賑,說什麼在救濟工作中,「我們是同有正當自尊心的美國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單純的施捨會傷害要求保持個人獨立的一切本能」。正因為考慮到人民的自尊心問題,所以美國不會把救濟搞成施捨!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也不會拉上電視台和記者,在聖誕節前夕給貧困家庭送點金龍魚食用油、天津小站大米、獅牌麵粉,讓這些貧困人口在電視上出個鏡,哆嗦著接過政府的救命糧,說上那麼三句:感謝民主黨,感謝白宮政府,感謝羅總統!政府如此體諒人民的正當的自尊心,民間基金會更是如此。君可見,美國的電視台上,有無各企業代表舉個捐款牌子招搖撞騙的鏡頭直播給全國人民觀賞的?有無贊助一個孩子上學就摟著人家頻頻出鏡的?

更關鍵的是,西方的民間慈善沒有中國式的要求回報的心理。一句話,我做慈善我快樂,沒有人強迫你做,既做了,事情就算完了:「道德是用以自律而不是用於責人的」(陳獨秀)。暗中希望對方送錦旗,送表揚信,並湧泉相報,那就不是做慈善而是做買賣了。大清名臣王有齡在沒有做官之前,貧困交加,胡雪岩捐助他500兩銀子,再傻的人也知道,胡雪岩不是在做慈善事業,而是用500兩銀子購賣了一張「潛力股」。相形之下,叢飛本是在做慈善,可弱智記者們又是報道又是追尋受助者的,讓人感覺,他們好象成了叢飛的經濟人,四處索債,既有經濟債更有感情回報債。媒體既然扮演了黃世仁的角色,受助者產生一些白毛女式的逃避心理當然也難免。好好的慈善事業讓媒體給糟蹋得面目可憎!

最後,我想聲明的是:第一,我不會給叢飛叫好,也不會鼓勵我的學生去學叢飛,雖然經常自嘲自己不是好人,但是再怎麼著,也不至於壞到那種地步!第二,我自己也不會學叢飛。我有年邁的父母,有憨夫稚兒,守著他們,平安的過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去年學校號召我們學某個模範老師,愛自己的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孩子。我當時就跟學生老實交待:我做不到。做老師的最高境界,是愛學生相當於愛自己的孩子。一勝過,就不是人了,我做不到。第三,我也沒有能力學叢飛。我的哥姐,都在鄉下,雖然溫飽解決了,但他們的孩子一上大學,竟然都要淪為特困生。有些乾脆初中就輟學了。我有限的工資,拉他們都不夠。而且拉他們的時候,每一筆錢,都要報經老公批准。因為我的工資,是我們共同的財產。他的當然也是。他要是哪天摟著家裡所有的錢捐了出去,我會把他送到精神病院的。第四,最關鍵的一點,我希望叢飛是中國最後一個道德標兵,政府盡自己的義務,公民享受自己的福利,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讓叢飛成為過去,讓叢飛現象永遠結束吧!阿門!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0

主題

20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6
沙發
luoga 發表於 2006-5-3 02:27 | 只看該作者
完全正確,堅決支持。許多媒體的宣傳估計作者自己都不信,只是為了能發表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1001

帖子

2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
3
bigtutu 發表於 2006-5-3 05:05 | 只看該作者
尊敬從飛, 雖然不贊成他的做法。
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生前不在乎的東西, 死後更沒有任何意義。 他做了他想要做的事, 為自己的理想付出過, 夠了。
從飛, 走好。
真正的強者, 有一顆勇敢的心,永遠的弱者, 只能抬頭仰望他的光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4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5-3 05:45 | 只看該作者
[B]積德雖無人見

存心自有天知[/SIZE][/B][/COLO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64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3
5
edwardxu 發表於 2006-5-3 10:15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覺得西方的慈善是不圖回報的。西方無論企業或個人捐款之後,是可以免稅的。當然,這也說明他們政府有比較好的引導。
自由主義的原理告訴我們,我們喪失自由,是基於出現了一個壟斷了我們生存命脈的權威這樣一個事實,與這個壟斷者是否「仁慈」、是否「大公無私」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