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各地超自然現象集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4-24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一部分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

  前言

  在漫長的征服外部世界與自身、創造文明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類遭遇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神秘現象:行蹤詭秘的幽靈島、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神出鬼沒的尼斯湖水怪、真真假假的UFO影像……每一個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的神秘現象背後都蘊含著人類發展的種種契機。而人類天生具有探索征服新奇、不可知事物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通過對神秘現象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人類一步步從未知到已知,從混沌走向文明;人類智慧因此得到提升,人類潛能亦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與開發。

  《人類神秘現象》一書正是為滿足廣大讀者的求知慾和探索欲而誕生的。它是一本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編者認真擇取各個領域中最有研究價值、最富探索意義和最被廣泛關注的神秘現象,分別從自然、建築、生命、科學、星外、文化、藝術、宗教等八個方面予以重點介紹,多角度、全方位地詮釋迷離奇妙的神秘事件,客觀、科學地分析其成因、特點,力爭給讀者提供最權威、最豐富、最全面的信息。

  為了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要,編者精心挑選了近500幅彌足珍貴的彩色圖片,其中包括實物圖片、自然風光、建築景觀、出土文物、攝影照片等。或刻畫環境,或模擬經過,或揭示內涵,或提供佐證,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最直觀、最具震撼力的視覺衝擊。這種圖片、文字互濟互補、相輔相成的解讀方式,彌補了單純文字說明過於抽象的缺憾,使知識的傳輸更加直接、快捷,也更符合現代讀者的審美觀點。

  我們希望通過準確生動的文字、簡明的體例、新穎的版式和精美的圖片的有機結合,為讀者營造一個輕鬆的閱讀氛圍,展示更為廣闊的認知視野,帶您進入一個精彩、神秘的世界,成為您探索未知世界的階梯。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衝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衝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了幾分鐘、幾十分鐘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才再次噴發。間歇泉即是因它噴噴停停、停停噴噴而得名。

  除了中國的間歇泉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還有一眼舉世聞名的間歇泉―「蓋策」泉。這個泉在間歇時是一個直徑20米、被熱水灌得滿滿的圓池,熱水緩緩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滾暴怒,池下傳出類似開鍋時的呼嚕聲,隨之有一條水柱衝天而起,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飄灑著滾熱的細雨,這條水柱最高竟可達70米!

  科學家經過考察指出,適宜的地質構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間歇泉最根本的因素,此外,還要有一些特殊的條件:首先,間歇泉必須具有能源,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地區的熾熱的岩漿活動是間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於地表稍淺的地區。其次,要形成間歇性的噴發,它還要有一套複雜的供水系統來連接一條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熾熱的岩漿烤熱,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壓水柱的壓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滾沸騰。同時,由於通道狹窄,泉水也不能進行隨意的上下對流。這樣,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斷地加熱中積蓄能量,當水道上部水壓的壓力小於水柱底部的蒸汽壓力時,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壓、高溫的熱氣和熱水頂出地表,造成強大的噴發。噴發后,壓力減低,水溫下降,噴發因而暫停,為下一次新的噴發積蓄能量。

  科學家雖已揭開了間歇泉的神秘面紗,但人們仍為它雄偉而瑰麗的噴發景觀所傾倒。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您看過雜技表演藝術家布朗亭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奔騰激流上方160英尺高處架起長達1000英尺的鋼索,成功地空著雙手走了過去嗎?您看過他蒙上雙眼、頭套口袋,也同樣成功地走過這1000英尺的鋼索嗎?您看過同樣的一個人踩著獨輪小車過去,踩著高蹺過去,背上背著人過去,坐在鋼索上烹調了一個煎蛋餅還將它吃了嗎?是什麼使勇敢而偉大的布朗亭有如此的力量呢?那就是尼亞加拉瀑布,是它給予了布朗亭偉大而神奇的力量。

  尼亞加拉瀑布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為神奇的地方之一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視尼亞加拉瀑布的傳說之謎吧。

  構成了部分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線,將紐約州與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開的尼亞加拉河從伊利湖向北流向安大略湖,全長將近30英里。它位於北面,面積為25萬平方英里,並成為這些湖的通暢出口。它的最大水流量達到每秒25萬立方英尺,十分令人敬畏。這條河被草莓島和格蘭德島劈開分成3段,頭5英里只有一條河道。向東的美國河道有15英里~16英里長;向西的加拿大河道則較短,只有2英里~3英里長。在格蘭德島后兩個河道又合併到一起,再流過3英里就到了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這條大河最終可到達安大略湖,先後途經7英里的峽谷、一片開闊的湖區平原和7英里~8英里的陸地。尼亞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島分成兩個部分。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160英尺,頂部寬度將近3300英尺。比加拿大部分的還要高上大約10英尺,但是寬度只有990英尺的瀑布則位於美國一側。

  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英尺~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面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里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崙山「地獄之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們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崙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崙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崙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下面是一個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谷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險進入谷地尋馬。幾天過去后,人沒有出現,而馬群卻出現了。後來他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的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迹。

  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谷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

  地質隊迅速組織起來考察谷地。考察后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佈範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裡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這種推測是對連續發生的幾個事件的最好解釋。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裡的阿茲台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


沙發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4-24 09:05 | 只看該作者
  第二部分

  小時候用積木搭起一座座「宮殿」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要把它搭成一座高達數百米的巨大建築?如果讓你用每塊重達數十上百噸的巨石來搭建它,你又會怎麼做呢?

  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

  小時候用積木搭起一座座「宮殿」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要把它搭成一座高達數百米的巨大建築?如果讓你用每塊重達數十上百噸的巨石來搭建它,你又會怎麼做呢?

  在北非埃及的尼羅河畔散落著80多座金字塔,成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金字塔用巨石砌成,石塊之間不用任何粘著物,而是由石塊與石塊相互疊積而成,人們甚至很難將一把鋒利的刀片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金字塔到現在已經歷了近5000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它仍傲視長空,巍峨壯觀,令人讚歎!

  那麼,金字塔是怎樣建造的呢?這一問題曾引起了許多學者研究的興趣,但他們的說法不大一樣。

  一般認為是這樣建造的:首先採石,工匠們把加工過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運往現場。由於木橇運行需一條平坦的道路,這就需要先修路,據估計僅這項工程就花去了將近10年的時間。可是,他們又是如何把一塊塊巨石一直壘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據傳,工匠們先把地面一層砌好,然後堆起一個與第一層一樣高的土坡,這樣,就可以沿著土坡把石塊拉上第二層。以此類推,等到塔建成后,再將土坡移走,讓金字塔顯露出來。在技術非常落後的古代,進行這樣巨大的工程是異常艱苦的。這些金字塔的建成,充分顯示出建造者已經掌握了相當豐富的物理學和數學知識,表現了古代埃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對於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塊加工而成,還是另有別的製法?有專家對此作了深入研究。法國化學家截維杜維斯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石塊,而是人工澆注而成的。為此,這位科學家進行了一些試驗,他對從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逐個加以化驗,化驗結果表明,這些石塊是由人工澆注的貝殼石灰礦組成。他又據此推測,當時埃及工匠建造金字塔時,很有可能先把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里,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另外,他還在石塊中發現一縷大約有1英寸長的頭髮。這縷頭髮很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勞動的見證。他的這一見解吸引了世界學術文化界的廣泛注意。

  為了揭開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紗,1978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學古代埃及調查室組織了一支考古實驗隊,採用模擬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在古塔的前面建造了一座新塔,其規模相當於原塔的1/4。首先是如何採石。實驗隊先在石面上鑿出連成點線的小孔,然後打進木楔子,通過不斷敲擊直至產生裂縫。而且,至今在阿斯旺採石場上,還可找到殘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來的石料。由此可見,這個辦法可能與當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塊又如何搬到現場呢?他們以木橇載著石塊,用人力牽引,慢慢運至工地。最後,實驗證實了古埃及人在沒有現代化機械起重設備的條件下,仍然可以把一塊塊巨石砌上去,直至墓室最上一層的三角形尖頂。這個實驗向人們揭示出古埃及人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作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不僅其建造方法令人稱奇,更令人費解的是它的神秘力量。據說,這種神秘之力作用於人體或物體,會產生某種神奇的結果。那麼這種力量是什麼?又是從哪來的呢?有什麼作用呢?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科學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

  法國人鮑比是最早發現金字塔具有神秘之力的。鮑比進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時,發現塔內溫度十分高,但殘留於塔內的生物遺體卻並不腐爛變質,反而脫水變干,保存久遠。鮑比據此推斷塔內可能有某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起作用。

  義大利的學者還發現如果人長時間在塔內逗留,會精神失調,意識模糊。為了證實這一點,有人在胡夫金字塔里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果然頭腦發昏不能清醒過來,幸而被人救出。不少遊客到塔內參觀遊覽,時間一長,也有這種感覺。學者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神秘之力在發生作用。防腐和麻醉可能就是這種力量所帶來的效應。

  鮑比用薄木板裁成底邊為1米的三角形,把4塊三角形的薄板拼起來組成一個金字塔模型,然後把動物的內臟、加工過的肉和生雞肉等放入模型內部,幾天後拿出來一看,並未腐爛,依然新鮮。

  鮑比的模型實驗進一步引起了各國學者對此的興趣。後來美國的研究人員又做了一項模型實驗。他們把1000克牛肉分成兩份,每500克為一份,一份放在自製的金字塔模型之內,另一份放在模型之外進行對照實驗。在同樣的室溫條件下,放在模型內的牛肉5天後完全脫水,變成了牛肉乾。而放在模型外的牛肉,不到4天,就腐爛發臭了。

  接著,日本的研究人員也做了幾項對比實驗。他們把同樣的牛奶分裝兩杯,自製的金字塔模型之內放一杯,另一杯放在模型之外,經過50小時,模型內的那杯牛奶變得像乳酪一樣干硬,但未變質,而在模型外的那杯牛奶已經變質了。

  在臨床醫學方面是否適用金字塔力呢?對此,美國牙科醫師派力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4-24 11:46 | 只看該作者
繼續探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4
yang..yang 發表於 2006-4-24 15:1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拜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23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2

積分
54
5
藍色風信子 發表於 2006-4-30 21:20 | 只看該作者
長見識了!謝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549

帖子

51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8
6
laoda1 發表於 2006-5-3 18:18 | 只看該作者
知識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