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食無間道說說「過橋米線」

[複製鏈接]

1582

主題

4672

帖子

38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reamland 發表於 2006-4-26 0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雲南名小吃。始著名於清代,系由民間風味小吃發展而來。米線是一種稻米經過浸泡、磨粉、蒸熟后再壓製成粉絲狀的食品,廣泛於西南各地。

  相傳,清代滇南蒙自縣有一個姓張的秀才為躲避迎來送往之應酬,在離家較遠的南湖一僻靜島上發憤攻讀。每日由妻前往送飯,秀才喜歡吃米線,其妻經常為他烹制,但因離家較遠,總是在送到時飯菜都冷了。

  

  
  一天,其妻煮了一隻雞和米線一起入罐燉好,準備送與秀才吃,但出門不遠突然暈倒在地,待到醒來,日已偏西,她用手摸湯罐還是熱乎乎的,連忙送去給丈夫吃,雞湯和米線仍然熱的,秀才吃了很滿意。究其原因,原來是湯麵一層厚厚的雞油保住了湯的溫度。其妻由此受到啟發,後來又把豬肉片、生魚片等放入湯中氽熱后和米線一起入罐保溫送給秀才吃。在妻子的細心照顧下,秀才懸樑刺股,發奮攻讀,終於考中了狀元,一時傳為美談。因其妻送米線時途中要經過一長橋,故名「過橋米線」。

   

  

  
  其後,建水縣李馬田鎖龍橋外一米線館,廣集各種米粉烹調方法,採用湯氽製成的米線級受歡迎,當地居民常相約過橋就食。該小吃以米線為主料,再加上多種調味優料,用事行先以雞、鴨、豬筒子骨等煮成的滾湯湯汁稍加氽制即可食用。具有湯燙味鮮、肉片細嫩、米粉幽香等特點,是雲南地區別具一格的傳統風味
^ 0 ^  夢 ^ 0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