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

[複製鏈接]

683

主題

2060

帖子

121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qk1949 發表於 2006-4-24 2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裡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有關基礎知識參閱我寫的移動硬碟FAQ,pcmarket和hardwre都有):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copy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copy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copy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copy出來,再copy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copy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 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裡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 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 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儘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 ; sony V505 ; 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讚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 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 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copy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 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其次ALI,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 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 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 盒子, 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 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 速度可以達到 22M/s, 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 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餵飽。 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再copy。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 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 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 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 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 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 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 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問: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答: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copy出來再copy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問: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答: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問: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答: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本硬碟一個小小的家 2.5寸移動硬碟盒選購

當你的筆記本升級換了新硬碟,有了新歡舊愛怎麼辦?當你面對這個海量存儲需求急劇膨脹的時代,只用快閃記憶體盤已顯捉襟見肘,怎麼辦?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DIY一個移動硬碟。

  硬碟是個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傢伙:別看她外表挺堅強的,其實內心脆弱得很。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她――給硬碟挑個安全舒適的家就顯得特別重要。和硬碟的大小相對應,硬碟盒一種是2.5英寸的,適合筆記本硬碟;一種是3.5寸的,適合台式機硬碟;至於支持1 .8寸筆記本硬碟的盒子目前還沒有。兩種硬碟盒差別甚大,本文只談適合2.5英寸筆記本硬碟的移動硬碟盒(以下簡稱為硬碟盒)的選購。

一、和電腦親密接觸的方式――介面

  1.介面類別 2.5寸移動硬碟盒的介面基本是USB和IEEE1394,都支持熱插拔和即插即用。此外2004年初也出現了SATA介面的,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成為下一代移動硬碟的介面標準,但目前市面上較罕見,且是配在3.5英寸硬碟盒上,這裡就不介紹了。

  USB是目前移動硬碟盒的主流介面方式,它有兩種標準:一種是USB1.1介面,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只有12Mbps,一種是USB2.0介面,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達480Mbps(60MB/s),兼容USB1.1。目前USB1.1介面移動硬碟盒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USB2.0介面一統天下。

  1394也有兩種標準:1394a和1394b。日常所言的1394通常指1394a標準介面,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 (50MB/s);1394b介面快多了,傳輸速率理論上最少可達到800Mbps(100MB/s)。2.5寸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基本上是 1394a標準的。

  2.選擇USB2.0介面的優勢 購買時首選USB2.0介面的。理由有三:首先,USB2.0介面是主流,非常普及,倘若購置1394介面的,如果碰到和沒有1394介面的電腦進行數據對拷時就非常尷尬了;其次價格有優勢,便宜的只要幾十元,最好的二百多元,而1394介面的便宜的也要 兩百以上;再次,USB2.0介面的挑選餘地大,品牌多,而1394介面的移動硬碟盒較少,較難買到。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在2003年及以前所出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配備USB1.1介面,如果要實現 USB2.0介面硬碟盒的高速度,就需要給愛機配一塊USB2.0的PCMCIA卡。

  3.選擇1394介面的優勢 首先1394有速度優勢。由於受到介面轉換控制器的性能制約,USB2.0介面移動硬碟和筆記本電腦進行數據對拷時的實際傳輸速度在11――13 MB/s左右。雖然理論上USB2.0數據傳輸要快於1394a,但實際使用中,1394a明顯快於USB2.0,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實際傳輸速度在13――16 MB/s左右。
  以上具體的傳輸速度數據僅供參考,實際傳輸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
  ①硬碟盒晶元及其電路設計
  ②電腦架構、配置、品質及電腦內的USB2.0或1394介面卡的品質
  ③硬碟的性能。轉數越高、緩存越大,傳輸越快。移動硬碟和台式機進行數據對拷要遠遠快於筆記本電腦。
  ④文件數量。在文件總大小一樣的情況下,文件數量越多越慢。
  其次,系統資源佔用少。1394a介面的移動硬碟盒在使用中CPU佔用率很低,通常為0%;USB 2.0介面則隨著傳輸速率的提高,CPU佔用率也隨之提高,通常在14%左右。
  再次如果你用蘋果機,那麼不用考慮了,要的就是IEEE1394介面的移動硬碟盒。1394本來就是蘋果的發明,蘋果對1394的支持極佳,你可以在1394移動硬碟里裝一個OSX,用它來直接引導蘋果機。不過很遺憾在windows pc陣營中,基本上不能用1394移動硬碟引導系統,只有SONY筆記本行,但要用上SONY自家特製硬碟盒。
  買1394介面硬碟盒時不要忘了去看看你電腦IEEE1394介面是6針還是4針?普通的台式電腦和蘋果機都是六針的,而筆記本都是4針的。

傳輸線纜有3種:6針對6針(1394AA)、4針對4針(1394BB)、6針對4針(1394AB),一般廠家標配的是6針對6針的傳輸線纜。如果你使用筆記本,記得向商家索取一根1394AB線纜;要麼去另購一根,價格從10元到20元不等。

  若想兼顧兩種介面優點,那麼可以選擇USB+IEEE1394雙介面的移動硬碟盒。但這種盒子價格高昂,從二百多到四百多不等。

二、不能承受的感動――電源問題

  1.電源問題的癥狀及危害。買回盒子裝上硬碟接進電腦,就在充滿期待的這一刻,移動硬碟發出了讓人心慌意亂的咯嗒咯嗒聲,指示燈忽明忽滅,電腦無法找到該設備,這時我只好沉痛的告訴你――硬碟供電不足。還有其它幾種情況雖然癥狀較輕,但性質一樣:最常見的是複製小文件時一切正常,但 複製大文件時則容易出現供電不足,此時電腦右下角會出現如下警告:集線器電涌超出設備限制。還有格式化時無法完成,硬碟經常丟失數據,大容量硬碟讀寫不穩定等現象。如果移動硬碟長期飽受缺電折磨,不堪忍受的它將提前走完一生,滿腹的數據也將隨之灰飛煙滅。

  2.電源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一般來說USB介面硬碟盒電源問題的產生有四方面的原因:
  ①通常供電不足與盒子無關,而是由主板USB埠供電能力不強引起的。供電不足現象在一些筆記本電腦上表現尤為明顯,因為筆記本電腦在主板埠供電上比台式機有著更嚴格的限制。雖然說USB-IF規定USB埠提供的電源是5V/500mA,但目前不少外設所需電源超過此標準。針對這種情形,相當多的筆記本廠商超越USB-IF標準,提高USB埠供電能力,以適應能耗高的外設。可還有不少機型循規蹈矩嚴格按USB-IF標準設計USB埠供電能力,當此種機型和移動硬碟親密接觸時,就會出現尷尬的一幕――供電不足,因為大多數20G以上的硬碟耗電為700mA(如剛閃亮登場的三星2.5寸硬碟)或1000mA(如日立2.5寸硬碟)。
  ②硬碟的能耗太高。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硬碟耗電大多是大於500mA,只有已是明日黃花的20G以下的小硬碟耗電量是500mA。嚴格而言,談這點原因的意義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
  ③硬碟盒電路設計不合理,或採用了高能耗的晶元等配件――往往晶元性能與能耗成正比的。這一點會導致癥狀較輕的供電不足。
  ④USB連接線過長或同時使用過多的USB設備。因為USB連接線起著數據傳輸和供電的雙重作用,連線過長就會導致電阻增大和數據干擾從而產生供電不足。

  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的電源問題和USB介面的不同。如前所述,IEEE1394介面有6針和4針兩類。兩種介面的區別在於能否通過連線向所連接的設備供電。6針介面中有4針是用於傳輸數據的信號線,另外2針是向所連接的設備供電的電源線。每口供電 能力是7W。如果你的電腦是6針1394埠,同時主板供電正常那麼就不會產生供電問題;如果你的電腦1394埠是4針的,那麼有兩種選擇:一是需要外接電源適配器,二是用電源線從計算機中取電。

  為了防止出現供電不足現象,一般硬碟盒都會提供一根從計算機PS/2口或USB口取電的電源線或者提供USB Y形線,一個口傳輸數據,一個取電。建議賣配有從USB口取電電源線的盒子,因為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熱插拔容易損壞硬體。此外現在的筆記本基本都不配PS/2口了,根本無法取電,除非你不嫌煩再買個PS/2轉USB的接頭。但在供電問題特別嚴重的情況下,譬如以上所說的供電不足原因你一不小心全撞上了,這時只靠取電線對移動硬碟供電,同時對移動硬碟進行長時間或大規模的讀寫操作,還是可能導致供電不足,硬碟夭折。這時候就要使用電源適配器,不過這個東東通 常不是廠家標配,只有一些高檔硬碟盒才配。

此外如果連電源線、電源適配器都沒有,還有沒有辦法解決供電不足?你可以用手機的充電器來碰碰運氣,前提是你手機充電器介面要和硬碟盒的供電口相配(如諾基亞的往往可以,但西門子就不行),輸出電壓、電量和硬碟盒的要求相符。

三、痴心愿你知――USB2.0晶元、1394晶元

  移動硬碟盒的橋接控制晶元是整個盒子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決定著硬碟盒的性能表現。

  1.USB 2.0橋接控制晶元的品牌、型號及市場劃分 移動硬碟盒所採用的USB 2.0橋接控制晶元(USB 2.0-to-ATA/ATAPI bridge chip)產商主要是來自台灣,其次是美國、日本。台灣主要的USB2.0橋接晶元產商呈三國鼎立之勢:世紀民生(Myson),創惟科技(Genesys Logic),揚智科技(ALi)。美國的USB2.0橋接晶元產商有In-System Design公司(ISD),ISD公司后被Cypress半導體公司收購。日本的USB2.0橋接晶元產商主要是NEC。品牌、型號詳見下表:

各種晶元的市場劃分還是比較清晰的。屬於中高端的有ISD300A1、CY7C68300A 、CY7C6830310、ALi M5621、ALi M5642、 NECμPD720130、μPD720133 、Myson CS8818G、GenesysGL811E。這些中高端晶元大多是2003年發布的。其中CY7C6830310是 2004 年7月年發布,NECμPD720133是2004年6月發布,高性能低功耗,目前大陸市場上不多見.

ALi M5621
雖然這款產品在2002年1月獲得USB-IF的認證,但是問題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問題尤其明顯。一是由於它兼容性差:在 nForce晶元組和via晶元組的主板上會有不兼容問題;二是在大數據流寫入的情況下,經常會報「寫入延緩出錯」,硬碟在寫入過程中和主機斷開,主機找不到原來的盤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遜於其他晶元。面對這種情況創惟科技在2003年推出了改進版GL 811E,與GL811相比性能品質大有改觀。

  其實判斷控制晶元好壞有個最直觀的方法:看晶元大小,往往越大越好,越小越次。

  2.1394橋接控制晶元的品牌、型號 1394橋接控制晶元(IEEE 1394 to IDE/ATAPI Bridge chip)產商就單一多了。在中國大陸市場英國牛津半導體公司(Oxford Semiconductor Ltd.)的產品佔主導地位。Oxford的產品有OXFW911、OXFW911plus、 OXFW912、 OXUF922。價格上沒優勢,但性能口碑都不錯。大部分1394移動硬碟盒採用的是針對1394a的OXFW911。

                           OXFW911
OXFW912則是針對IEEE1394b的。至於OXUF922則是目前市面上頂級的晶元――整合了IEEE 1394b和USB 2.0,內建硬體加速器。這意味著採用該晶元的外置硬碟盒只要單顆控制器晶元就可以支持IEEE 1394b和USB 2.0介面模式。當然和其王者氣派相對應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價格。目前只用在3.5英寸硬碟盒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旺玖科技(PROLIFIC)的PL-3507晶元和OXUF922相類似,也是用單晶元自動識別介面是USB還是IEEE 1394,但它支持的是1394a和.USB 2.0,目前已有2.5英寸硬碟盒採用了。

  也有一些1394硬碟盒採用美國Initio公司的晶元。適合1394a的型號是採用128-pin LQFP方式封裝的INIC-1420和INIC-1430,後者漸漸居於主流地位;適合1394b 的則是以144-pin LQFP或144-pin TFBGA形式封裝的INIC-2430。

四、其它也不容忽視:PCB(印刷電路板)外殼

  1.PCB(印刷電路板) 硬碟盒內部的電路板(有些廠商說明書中稱之為「介面卡」)分為大板和小板。

大板背面

                     大板正面
  大板不僅能充當硬碟托架,起到固定硬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電路設計上勝於小板,有些配有512 Kbit的緩存。這就決定了大板設計的盒子性能優越,能較好地保護硬碟,確保數據安全。

                  小板

                 安裝了硬碟的小板

但小板成本低廉,處於主流地位。只有高檔硬碟盒和部分中檔盒採用大板,價格通常在一百以上。若預算不是很緊張,建議購買大電路板的硬碟盒。好的電路板表面應該光潔而且色澤均勻,元件之間的焊點整齊,焊腳乾淨,布線合理。現在市面上有些低端大電路板硬碟 盒的設計有些投機取巧,電路設計過於簡化,實際上是把小電路板加長而已。要警惕這類產品。

  此外盒子的能耗、發熱量和電路設計有關係,一些劣質硬碟盒在晶元電路設計上不過關會導致發熱量劇增。

  2.外殼 一個好的盒子要內外兼修,不僅要心裡美,也要對得起咱的眼睛和審美情趣。但外觀是個主觀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這裡只談外殼的物理性質這一方面。 外殼的選擇主要考慮做工。觀察硬碟盒邊角是否有毛刺,盒蓋模具是否精準。閉合的時候應看不到有任何縫隙,倘若盒蓋結合處縫合不夠緊密,灰塵容易進入。把硬碟安裝進去后把盒子稍微輕輕晃動,若能感覺到明顯的搖晃,那麼其做工無疑是粗糙的。

  其次考慮外殼材料的散熱性。外殼用料有三種:塑料、鋁合金、鋁鎂合金。一般而言鋁鎂合金好於鋁合金,鋁合金好於塑料。理論上塑料材質的盒子散熱效果會差點,長時間運作,可能會出現主板不能識別設備、機子停滯、、數據損壞、死機等問題。但外殼材料的市場 劃分並不清晰。不少低檔盒用鋁鎂合金的,而一些高檔盒卻採用塑料材質。目前市面上塑料材質的盒子不多,主流是鋁合金的,其次是鋁鎂合金的。

  再次外殼最好有防滑設計,防止硬碟盒無意中從手中脫落;邊角處理成圓角,這樣手感好點。

五、至愛難尋――品牌USB2.0、1394以及2合1推薦

  最低端的市場幾乎是IBM假貨和仿冒索尼VAIO盒子(文字設計有點巧妙,正看應該是OIAV,倒看則是AVIO)的天下,四五十元一個,價格相當價廉,生產的廠家眾多,質量參差不齊。

            仿冒VAIO硬碟盒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類盒子一棍子打死,客觀地說其中不少盒子質量也還可以,採用的晶元也不錯。買低端產品主要考驗眼力和運氣了。低端產品在兼容性上往往不是很好,購買時尤其要注意是否和自己的電腦相兼容。

  經常有人會問IBM到底有沒有出過真的原裝盒。就國內而言IBM原裝的移動硬碟是有的,但原裝的硬碟盒沒有。不過據說在美國有真正的IBM原裝盒,去年底開始(2004年11月)在國內某些購物網上有售。這個所謂的IBM原裝盒外型上和IBM原裝移動 硬碟一樣,晶元是停產已久的ISD300A1, PCB是小板的,盒底有散熱孔,售價不菲高達200餘元。對此姑且存疑。

  中高端市場的常見品牌有紐曼、移動之星、奈雷特、科碩、元谷、易鳥等,廠商大部分來自廣東。但各牌子在性能方面差距不大。大部分廠商以生產USB介面硬碟盒為主,其中移動之星和奈雷特的性價比比較突出。1394介面的主要是易鳥和元谷兩家在做。易鳥名 氣較響,性能較佳,有些盒子採用透明設計,和蘋果機很般配。個人感覺2004年以來易鳥日漸頹唐,元谷漸漸迎頭趕上。由於易鳥產品以前基本是由元谷代工(據說現在兩家分道揚鑣了),有些產品同質化明顯,像兩家都有採用透明設計的產品,不認真看牌子一點都認 不出。

  以下就三種介面分別推薦幾款。

  1、USB 2.0介面:

  移動之星彩翼935U2

        移動之星彩翼935U2
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大電路板,配有七彩炫光指示燈。晶元採用ALiM5642。外觀尚佳,銀白色,採用流線型設計。超薄小巧,外形尺寸為12*6*1.5(cm),重量為 0.3kg,附贈USB取電線,皮套。有些做工存在問題:固定外殼的螺絲偏長,不牢固。買時要仔細挑選。市場參考價:120元。廠家是廣州鈞傑電子科技。
  元谷極光 CL-USB2

                  元谷極光 CL-USB2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個盒子採用透明的塑膠(聚碳酸酯)外殼設計o指示燈為藍燈,整個外觀非常漂亮,外包裝也很豪華。


用料精良,晶元是Myson CS8818G。電路設計很好,有三大保護電路:過電壓保護、欠壓保護、電壓反向保護o用以保護硬碟的穩定傳輸及不被燒毀;電路板兩側有橡膠條,具有一定的減震功能,個人感覺這點非常有用――硬碟畢竟是個脆弱的傢伙。

 最大缺點是比較龐大,攜帶不便,尺寸為14.0 * 9.0 * 2.7(cm),可能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2.5寸硬碟盒。其次外殼非常容易划花,用了一兩天後殼上就會出現了不少細碎的划痕。再次散熱不佳,冬天我使用不到半小時盒子底部就有明顯的熱度,在夏天沒空調情況下長期使用或許會產生問題。此外有些做工上有瑕疵: 我買了一個,結果前面板和外殼兩側的螺絲孔對不上,沒法安裝。附件中值得一提的是廠商提供了一個電源適配器,而其他廠商往往只提供一條取電線,這對於有供電不足情況的筆記本電腦而言非常有用。市場參考價: 220元。廠家是深圳元谷科技。
  Zynet 極至HD-D4-U2

 外觀時尚,相當玲瓏輕便。超薄鋁製外殼,較有質感,前後透明殼蓋。只需兩顆螺絲固定,拆卸安裝容易。晶元採用ALiM5642。尺寸為13.1 * 7.9 * 1.55( cm),附件有一根USB Y形線,一個皮套,驅動光碟。市場參考價:110元。廠家是獨創電子。
  2、1394介面:

  易鳥TB-250A

  外形和元谷極光CL USB2.0一樣。曾獲Macworld雜誌四星優等獎,晶元是Oxfword911。附件齊全:電源適配器,1394a 連線(1根1394AA線,一根1394AB線)、使用說明書、螺絲包、鐵鉤。美中不足的是價格較高,市場參考價:290元。廠家是深圳思科電子。 元谷極光CL 1394a除了外包裝外和這款一摸一樣。市場參考價:320元。反正都是元谷做的,可任購一款。

  3、USB+IEEE1394雙介面:

  移動之星 911U2F


            移動之星 911U2F
推薦的最大理由是性價比突出。指示燈做的蠻好的,接通時為一線橘黃色,讀寫時為紅色。晶元是Oxfword911+ISD300A1。

這款產品塑料外殼,外觀尚可,重0.5kgs,雖說不是非常輕薄,但比元谷極光系列還是小巧不少。最大缺點是盒蓋閉合的時候不夠緊密,有縫隙。

  附件中有電源供應器, 一根USB線,一根1394AA線,一皮套。市場參考價:270

  元谷飛梭GA-Combo

最大特點是做工出色。採用鋁合金外殼,模具精準。工作非常穩定,散熱性較佳。也設有三大保護電路。晶元是Myson Cs8818+Oxfword 911。外殼尺寸為12.5 * 7.5 * 1.7(cm)。附件齊全:電源適配器,1394AA線,USB數據線,皮套各一。市場參考價:320。

  易鳥TB-250AB2N


     Zynet 極至HD-D4-U2FW
  電路設計、用料尚可。但需注意的是電路板採用類似小板的設計,這在雙口硬碟盒中很罕見。性能一般,差強人意。最大的問題是耗電較大,即使是用在原先供電良好的電腦上,也要加接USB取電線才能正常使用,而對供電不足的電腦而言就意味著非得加個電源適配 器,可偏偏它配件中沒電源適配器。

介面有一個6針1394介面和一個Mini Usb介面。配件中USB數據線,1394AA線,USB取電線,皮套各一。最大優勢是價格較低,市場參考價:220

六、使用移動硬碟的注意問題

  1.連接電腦所要注意的問題
  ①不宜連接延長線,連線過長就會導致電阻增大和數據干擾或衰減,可能導致電壓不夠,找不到硬碟。
  ②如果接到機箱前面介面無法找到移動硬碟,不妨試試機箱後部介面,因為前面的介面是通過連線接到機箱前部面板的。
  ③在使用移動硬碟時不宜接過多外設。

  2.最好通過windows安全刪除硬體移除移動硬碟,強行拔下可能會導致硬碟損壞。

  3.硬碟盒不要靠近磁場強的地方,比如劣質音箱,強磁場是硬碟的剋星。

  4.不要迷信移動硬碟盒的防震性,實際防震性幾乎為零,即使高檔盒也是如此。
  DIY的移動硬碟和品牌移動硬碟最大的區別即在於此。如果出於數據的安全性考慮還是建議購買名牌移動硬碟。通常知名品牌的移動硬碟有著不錯的防震設計,而自己組裝的即使採用再好的盒子也經不起輕輕一摔。DIY的移動硬碟使用時要輕拿輕放,運作時置於平 坦的地方,否則一失手成千古恨。這一點尤其要注意,筆者就有兩個移動硬碟因失手墜地而香消玉殞。

主板USB介面供電方式匯總

主板板載的USB介面使用方便,可提供5V/500mA電源(其實在USB的設計規範中已指出了USB系統中允許的最小電壓。對於主板上板載的USB介面,這個值為4.75V)。主板USB介面提供的+5V電源一般有兩個來源:電腦電源的+5V或+5VStandBy,當選用+5V(紅色線,電流最 大可達25A)時,供電電流可達數安倍;如果使用+5VSB(紫色線),因一般是用集成電路7805穩壓,理論最大輸出電流為1.5A,實際生產中廠家為節約成本,都不加散熱片或散熱片很小,供電電流就限制在500mA左右,因為該路電源的主要設計功能是 為鍵盤開機,數據機遠程喚醒,網卡啟動,定時開機供電用,500mA足夠用了。

  不同的主板因設計不同,其板載USB口供電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有如下幾種:

  一、USB的供電部分與鍵盤/滑鼠相同

  1、由跳線選擇使用+5V或+5VStandBy,當使用+5VStandBy時USB介面的供電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好處是即使關機時USB介面也可供電,可用來給一些手持設備充電)。這個跳線通常就是「允許/禁止鍵盤開機」。

  2、由+5V電源通過一隻三極體為介面供電,供電方式可控,電流有限制(通常是三極體自身功率限制了輸出能力)。輸出端一般有自恢復保險絲,該保險絲的熔斷電流應小於三極體的極限電流。

  3、直接與+5V電源相連,由串聯的自恢復保險絲提供過流保護,能提供的電流通常較大,例如:在技嘉GA-6OXT主板上,自恢復保險絲正常工作電流為2.5A,過載保護電流為4.7A。

  4、通過跳線選擇是「通過三極體與+5V連接」還是「直接與+5V連接」,選擇通過三極體與+5V連接時,情況與第2點相同(受限於三極體的輸出功率,串聯的自恢復保險絲是與三極體匹配的);選擇直接連接時,還要看是不是與前者使用同一個自恢復保險絲 ,如果是的話,供電電流也不會大。如果是獨立的,那情況與第3點類似。

  5、鍵盤,滑鼠與USB供電不在一起,鍵盤和滑鼠通過保險電阻直接與電源+5V相連,而前後USB介面供電由三極體供給。如:捷波PR22-S。

  二、USB的供電部分是獨立的

  1、由+5V電源通過一隻三極體供電,供電方式可控,電流有限制(通常是三極體自身功率限制了輸出能力)。輸出端一般有自恢復保險絲,該保險絲的熔斷電流應小於三極體的極限電流。

  2、直接與+5V電源相連,由串聯的自恢復保險絲提供過流保護,能提供的電流通常較大。

  在USB介面獨立供電的設計下,「允許/禁止鍵盤開機」的跳線跟USB口的供電能力就沒什麼關係了。正常情況下不應該出現的設計是:USB獨立供電,但是連接的是+5VStandBy;USB供電電路中沒有串接自恢復保險絲(一旦出現短路,影響面極大)。

  電腦的前置USB介面也是從主板上接出來的,一般來講前置USB口的供電方式有兩種選擇:一是和後置口的供電方式一樣,二是直接與+5V相連(要串聯自恢復保險絲)。不過前置介面真實的供電能力、包括實際的傳輸速度,還要受制於連接線和中間各環節插接 頭的質量。

  從外在現象判斷USB供電類型的一些方法:板載USB介面如果是可控供電,在剛開機時或機器休眠后,USB光電滑鼠的燈是熄滅狀態。只有當開始載入系統或進入正常工作模式時,光電滑鼠的燈才會亮;而USB介面採用+5V直供的主板,只要一開機上電,U SB光電滑鼠的燈就會亮,在休眠狀態下也不會熄滅;USB介面採用+5VSB直供電的主板,無法是否關機開機或休眠,USB介面的光電滑鼠和PS/2介面的鍵盤滑鼠的燈都會始終常亮。

  三、USB擴展卡的介面供電方式

  1、通過可控制、帶過流保護的電源模塊供電。我手裡有一塊USB2.0擴展卡,提供四個USB口,使用兩個AIC1526晶元供電,查了一下資料,該晶元專用於USB通道的供電,每片可提供兩個通道、每通道500mA的電流。

  2、直接與+5V電源相連,由串聯的自恢復保險絲提供過流保護。市面上不少廉價的擴展卡都是這樣做的。

  四、使用另一個USB介面作為輔助供電口

  按一般的聯想,每個介面500mA,我接上了兩個介面,就應該有1000mA左右的供電能力,隨便接哪兩個USB口都是相同的表現――但實際並不如此。通常USB介面的供電為一個USB Host Hub支持兩個USB介面,使用同一路電源供應。主板後置(或前置)的板載USB介面如果只有兩個,供電應該是取自同一路電源,無論使用一個或兩個USB設備,其總的供電電流被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特別是在PC的電源性能較差或使用功率偏小的電源時表現更 為明顯。如果我們使用的是耗電大的外置USB設備(大容量、高轉速的2.5寸移動硬碟),即使兩個USB介面都接上了,未必能達到500mA+500mA的效果。

  不過,對於後置(或前置)的板載USB介面為四個或六個的情況,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但是要注意不要接在同一個USB Host Hub出來的兩個口上。當已經接在了某兩個USB口上,卻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嘗試調換一下輔助供電介面的位置,或許就可以解決。

  在使用USB2.0擴展卡時,通常也可以參照上述原則。但有時候也有不同情況:上面說的使用AIC1526供電的卡,第一片1526供應給Port1、Port2,第二片1526供應給Port3、Port4,在將某外置硬碟盒接到Port2、Por t3時,會出現供電不足,但是如果接到Port1、Port3就一切正常,按理說一片AIC1526上的兩個通道都能提供500mA的電流,何況接到Port2、Port3時是兩個1526晶元一起供電,不存在同一片晶元總供應電流大了導致發熱的問題―― 特別是換接為Port1、Port3時仍是兩個晶元供電,只不過使用晶元一的另一個通道。只能解釋為該供電晶元的兩個通道可能在設計上就有供電不對稱,不過未對該卡電路深入分析。

  下面有幾個實際例子可參考分析:

  1.一隻愛國者USB介面的10G移動硬碟,客戶買回家后,在後置的USB介面上能夠使用,而在前置的USB介面上根本找不到硬碟。最後客戶認為是主板有問題,所以找到公司,要求換主板,最後向客戶解釋了其中的原委:因USB介面引線的長短不同,其供 電電流會受到影響。後置USB介面直接由主板焊接,而前置USB介面經過多次連接,其接觸電阻較大,損耗也大,所以引起前置USB介面供電不足,造成如此現象,這並不是主板的問題。要不,移動硬碟都帶有一個鍵盤/滑鼠介面,這是當USB介面供電不足時,可從鍵盤/滑鼠介面提供部分輔助電流。所以後面的USB介面我們一般用於不經常更換的USB設備,一般也是耗電量大的設備,如USB介面的掃描儀和移動硬碟等,而前置介面用於經常拔插的設備,如U盤,MP3播放機等。

  2.移動硬碟在其他機子上使用正常,而在客戶自己的機子後置USB介面上卻不能使用,即使關機了,硬碟也會嘩嘩的響,硬碟指示燈常亮。 (註:這款機子沒有前置USB介面)。在WIN ME系統下能夠發現「Unknown USB Device」,「我的電腦」屬性里USB設備前面有個黃色嘆號,不能夠安裝使用。實際上這也是USB介面供電不足的問題。這款主板的USB介面後面有一個JP3跳線,是用來允許鍵盤開關機的,其功能的實現就是通過改變鍵盤,滑鼠和USB介面的供電方式, 是選擇+5V還是+5VSB的副電源。最後改變一下跳線,由副電源的5VSB改為主電源5V供電后,就沒有問題了。不過如果想用USB介面給你的手機或掌上電腦充電時最好還是使用副電源供電,因為無論你是否開機都可以進行充電。

  3.一台USB介面掃描儀(紫光3880),在銷售商那裡試機時正常,但客戶拿回家后,在前置USB介面上工作正常,而在後置USB介面上卻無法工作。當客戶拿來后,非說主板有問題,公司的小夥子們也忙了老長時間,不知其所以然。其實這款主板的前後置 USB介面供電方法不一樣,前置的USB介面直接使用+5V主電源供電,而後置的USB介面與鍵盤,滑鼠在一起供電,並且有一跳線可選擇供電來源。最後把跳線帽一換位置,問題就解決了。

  4、某兼容機前置USB介面能夠使用移動硬碟,後置USB介面不能使用。客戶反映新買了一個20G的移動硬碟,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時出現了問題,在前置的USB介面上使用時硬碟的讀寫正常,沒有問題。但插在後置的 USB介面上使用時,只能聽見硬碟「嘩嘩」的聲音,有盤符出現,但無法讀寫硬碟數據。此問題就是因為前置的USB介面的供電是直接取自+5V電源,而後置的USB介面和鍵盤,滑鼠介面使用的是同一組電源,在鍵盤介面旁邊有一跳線帽,可以用來改變鍵盤和US B介面的供電來源。當移動硬碟出現問題時,主板跳線所置的位置使用的是+5VSB供電,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故障現象。只要把跳線變一下位置就可以了,同時也會解決客戶打電話反映的關機后光電滑鼠或鍵盤的指示燈常亮的問題。

  2、前後置USB介面不能使用移動硬碟。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前後置硬碟都使用副電源或者是主板的USB介面被嚴格限制的主板上,對於此問題,主板上如果沒有跳線帽時,只能通過輔助電流介面從PS/2或者USB介面取電,或者使用單獨的外接電源供電。

  3、藍天使WX-218移動硬碟(USB2.0)拷貝大文件時容易丟失文件尾部數據。客戶反映該硬碟在拷貝大文件時總丟失,拷貝不全,拷貝小文件沒有問題。這種故障也屬於因為USB供電不足,在大文件拷貝時所需電流大,造成 USB介面的+5V供電電壓不穩,從而導致數據傳輸過程中信號電平離散性加大,錯誤率上升,也就表現為文件拷貝過程中丟失或死機,長時間拷貝不能結束。我把該硬碟接到我的主機(主板為微星MS6309)啟動計算機,硬碟發出「咔咔」的聲音,在系統中不能發 現新硬體;在關機接入輔助電流介面 PS/2,再開機,仍然和剛才一樣的表現,還是不能發現硬碟。當把該移動硬碟接入筆記本的USB介面時,拷貝三四百兆的大文件沒有發現問題,播放電影也沒有問題。這種故障其實根本就不是故障,其原因就是因為台式機主板的USB介面的電流輸出限制才造成了移動硬碟 的使用不正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8: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