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提高國民圖書閱讀興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4-23 2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首次低於50%

  2006年04月23日05:04   北京娛樂信報    

  今天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為更好地了解國民的閱讀與購買興趣、偏好、方式、需求、行為等基本狀況和變動情況,分析、總結國民閱讀與購買圖書、雜誌、音像製品等的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於去年年底開始組織進行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4月21日,此次調查的初步結果正式向社會公布。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6年持續走低,國民閱讀率首次低於50%;與此同時,網路閱讀率大幅增長。


  調查顯示


  藏書家庭比例超過一半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4.1%的人認為在當今社會中,讀書的作用對於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是越來越重要了,有13.0%的人認為與前些年相比沒有什麼變化,有2.9%的人認為是越來越不重要。與前幾次調查結果相比較,讀者認同「讀書越來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


  調查結果還表明,在總體調查樣本中有藏書的家庭比例為53.6%。進一步的交互分析表明,城鎮居民家庭的藏書比例遠高於農業戶籍家庭,城鎮居民家庭中有藏書的比例為72.2%,而農村家庭中有藏書的比例只有44.7%。


  國民閱讀率首次低於50%


  本項調查對圖書閱讀率有國民閱讀率和識字者閱讀率兩個定義。廣義的國民圖書閱讀率是指每年至少有讀一本書行為的讀者總體與調查樣本總體之比,這個指標表示的是有閱讀行為的讀者群體在全體國民(包括不識字者)中所佔比例。狹義的圖書閱讀率是指識字者閱讀率,即每年至少有讀一本書行為的讀者總體與識字者總體(拒答者除外)之比。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2005年我國廣義的國民圖書閱讀率為42.2%,而狹義的識字者閱讀率為48.7%。在我國圖書閱讀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閱讀圖書4.5本。以城鄉戶籍劃分,2005年城鎮居民的讀書率為58.8%,平均每人每年讀6.4本書;農村居民的讀書率為43.0%,平均每人每年讀3.3本書。與前三次調查結果相比,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讀書率均呈下降趨勢。


  六年來,我國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首次調查發現國民的閱讀率(狹義,下同)為60.4%,2001年為54.2%,2003年為51.7%,而2005年為48.7%,首次低於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則下降了11.7%。


  25%的人讀書時間減少


  從讀書時間看,在讀書者總體中,有25.0%的人讀書時間減少了;有56.9%的人最近半年的讀書時間與上半年基本一樣;只有18.2%的人最近半年讀書時間增加了。與前三次調查結果相比,個人讀書時間增加的比例顯著減少了,個人讀書時間減少的比例又在2003年的基礎上有所上升。


  調查識字但每年連一本書都不讀的基本不讀書者在回答其原因時,選擇「沒時間」讀書的佔43.7%,選擇「不習慣」讀書的比例為29.1%,這也是目前人們不讀書的兩個最主要原因。


  進一步的交互分析表明,從性別看,強調「沒時間」讀書的人中男性比例要高於女性比例。從年齡看,「沒時間」讀書的人群中,有54.2%的20~29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以答案選擇比例最高而排在首位,其次為30~39歲的青年人,為50.7%,再次為40~49歲年齡段的中年人,為49.2%,可見,在「沒時間」讀書的群體構成中主要為中青年。而在「不習慣」讀書的人群中,有45.9%的18~19歲本應為在校學生的青年人排在首位,這種傾向值得注意。


  國民網上閱讀率迅速增長


  與圖書閱讀率相反,近年來我國國民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上網閱讀率從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間增長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近5年來,男性網民比例已經從男性總體的8.0%提高到31.2%,女性網民由女性總體的5.3%提高到24.2%。男性網民增長了3.9倍,女性網民增長了4.6倍,近年來女性網民的增長率要快於男性網民。


  國民的購書周期不斷延長


  在購書行為方面,國民的購書周期在延長,但有購書行為的農村讀者比例在不斷上升,這說明農村圖書市場保持著增長勢頭,農村市場大有可為。


  購書周期是指讀者購買圖書的間隔時長,它反映出的是讀者購書頻次的變化規律。此次調查顯示,近年來讀者購書周期的總趨勢大體是,購書周期在1個月及以下的讀者的比例逐漸下降,而購書周期在2個月及以上讀者的比例在逐漸提高。


  城鎮讀者之中從不購書的比例略有上升,而農村讀者之中從不購書的比例則近年來持續下降;總的來說,2005年讀者的購書周期比以前稍微有所延長,購書周期為半年的讀者,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已經成為了比例最高的組別;但是,農村讀者之中「從不購書」者和購書周期為「2年及以上」者的比例相對減少,仍然是近年來的一個正在形成的趨勢。


  學者觀點


  網路閱讀不能替代圖書閱讀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


  近年來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降低,有四分之一的讀書人的讀書時間也在減少。


  我們不能因為網路媒體的興起,就疏忽國民圖書閱讀率的下降,因為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還是要強調傳統閱讀。在我看來,傳統閱讀更利於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於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當然,針對當下網民的閱讀新渠道,考慮到網路的快速和海量,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要注意引導。很多提倡閱讀行為的活動中,現在對如何引導網路閱讀似乎還沒有明確的措施。


  讀書是需要付諸實施的行為


  (學者止庵)


  在調查結果中,我注意到一個數字――讀者認同「讀書越來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個數字高或低了,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書是種行為,只有付諸實施了,才真正說明具有讀書意識。假設這84.1%的被調查者不是光認同「讀書越來越重要」的說法,而是真的去讀書了,那麼這個數字才值得大家高興。


  傳統閱讀和網路閱讀有兩個主要區別:一是方式不同,二是閱讀內容不同,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內容都是精華,但網路的精華內容比傳統閱讀的還是少得多,網路內容目前還不能同紙質媒體相提並論。


  現在大力提倡「全民閱讀」,我想網路是值得引導和關注的一個領域。比如說,把一些已經進入到公共領域的經典著作完整準確地放到網上,以方便網民閱讀;另外,提倡網路深層閱讀,希望大家在網路上也能讀得仔細認真。


  【名詞解釋】「全國國民閱讀調查」


  是為了解全國國民閱讀傾向發展趨勢與文化消費現狀而進行的一項連續性、大規模的基礎性國家工程,這個調查項目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實施。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是繼1999年、2001年和2003年之後,於2005年底至2006年初進行的第四次大型工程。此項長期工程每隔兩年進行一次,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跨度進行跟蹤調查與研究。


  為了全面了解近兩年來我國國民的閱讀與購買傾向的現狀與變化趨勢,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於2005年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民閱讀調查,本次調查由專業調查機構嚴格按照科學的多層抽樣方法,選取了不同規模、不同區域的20個地區的城市及農村,採取入戶調查方式,最終取得了8000個有效樣本,獲取了500萬組調查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全部輸入電腦,運用國際通行的社會統計分析軟體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在此基礎上,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專業研究人員和調查公司專業分析人員共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
不愛讀書,
素質如何提高?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4-23 20:17 | 只看該作者
寫在「世界讀書日」
2006年04月23日00:06   紅網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又到了。10前的4月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該日為世界讀書日,因為1616年的這一天,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和秘魯的加爾西拉索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