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枕書: 亦雪亦雨,塵世之歡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4-20 1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座城就是如此,冬日難熬,陰冷纏綿,沁入骨髓。很少有我在北方見到的酣暢大雪,多的只是那淅瀝碎雪,夾雜雨珠,濕濕黏黏,糾纏著人的心事不放。近來天愈冷,濃厚的雲層滯留在空中,壓抑得很。趁著一時雨雪暫停,裹緊圍巾去書店,把年前便心儀流連的幾本書買回。華夏出版社的《閑情偶寄》,文匯出版社的《上種紅菱下種藕》,花城出版社的《畫眉記》。歡喜地把書藏在懷裡,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十八年前的初春,剛剛出生的我也是這樣被祖母藏在藍布大襟衫的懷裡,偷眼看斑斕人間。回家的路上又飄雪了,雪霰裹著雨滴,冰冷地砸下來,擲地有聲。沒有傘,權且掙扎。懷中的書一定要死死護好。我總是瑣碎耐心且陶醉地談論有與書有關書的點滴片段,就像母親談起孩子。其實我只是書的孩子,那博大寬宏的世界收容稚氣單薄的我。
    冷,終於到家了。母親在廚房烹制盈盈芳香。始終認為一個女人應該對廚房懷著天生的迷戀。廚房是安撫胃腸與心腑的地方,方寸之間自有悲喜哀樂。女人對男人愛到深切時都會不約而同選擇為他做飯,天長地久煙火尋常的意想。正如《影梅庵憶語》里的小宛,《浮生六記》中的芸娘,徐坤筆下的枝子,吉本巴娜娜《我愛廚房》里的主人公,潘向黎文中那執著熬燉一鍋白水青菜的女人。廚房裡藏著一個女人的隱秘心思。有個叫梅子的寫博客的姑娘,發表了《梅子的寫食日記》,一頁頁翻下去,酸奶水果杯,肉片豆腐卷,酸甜西蘭花,糯米甜糕……細水長流的從容心思,這個侍弄食物的女子亦可稱為蘭心蕙質吧?韓劇《周末同居》里的女主人公會做許多好吃的,寵壞了男人的胃,寵來了男人的心。我想有一日我長大了,和他在一起了,一定也要日日陶醉在廚房裡,翻那一本本琳琅的菜譜。
    長大……其實年歲也不小了。於是眉頭總是展不開,心裡常常鬱結了說不清的疼痛。陰涼絲絲的感覺像藤蔓一樣從我內核之處生長。總是想寫些什麼,可彷彿萬千言語糾纏如麻,絲毫理不清頭緒。手邊的長篇在痛苦中孕育。我在醞釀,我在懷胎,而我的分娩之日卻似乎遙遙無期。我執著於捕捉文字那種說不清道不明,卻能夠直抵人心的感覺。我苛刻且任性,內心翻湧,祈望筆底無限風光奢靡,絢爛至死。我對我愛的文字總有宛如前生遇見的親切,對於自己寫出的陌生文字,從來都是毫不留情刪去,好象胎死腹中,或者半途流產,疼得死去活來,卻硬要堅持。
    不喜歡開空調,那就偎著熱水袋吧,再裹上新花棉被,蜷縮成貓的模樣。雨雪不停,天空灰濛濛彷彿遲暮之人迷離的睡眼,蒼涼幽寂。神在居所打盹,不管人間冷暖。《閑情偶寄》是一本凝聚了笠翁美學精髓作品,似乎不適合做案頭書,因為那滿紙閑情實在迷人心性,專心做學問的人亦會被書中的四季美食粉黛梳妝吸引,從而神思遐邇。他的書倒是絕佳的枕邊書閨中書。他一生奔波輾轉,賣字為生。後來擁有喬、王二姬,視為知己,大江南北霽月風光。而總是逃不開紅顏薄命的咒語,兩位風華絕代曲藝卓然的女子積勞成疾,雙雙辭世,不過在十九歲年紀。他傷心欲絕,泊舟煙波之上,恍然聞得曲聲繞耳,纏綿婉轉,分明是喬王二人的妙曼歌聲。凝神再望,卻只見江水濤濤煙雨蒙蒙,傷心滿地,潸然淚落。後來在一個大雪漫漫的日子孤獨離世。
    一直喜歡王安憶的書。其間亦有淵源。父親年輕時也喜讀她的文字,所以現在我家裡還收了87版的《流逝》。再就是王安憶這個名字實在美麗安寧,就像蘇青,蘇雪林,冰心,廬隱,林徽因,遲子建,陳丹燕……這些名字都是美的,每一個名字都叫我想起她們各自的文字。我傾向於女性視角的敘述,對於女作家的文字,常常會有心意相通的感動與歡愉。王安憶的文字十分塌實沉穩,大氣安詳。從我第一次讀她的作品《流逝》開始我就被她的沉蘊深深感染。那是開在暗夜裡浸了露水的白丁香,那是浮在秋水裡安然開合的野蓮花。她的靈氣與才華總是含而不露,端莊從容。她曾說自己是為寫作而生,如果離開了寫作,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她是個單純穩重且執著堅強的女人,我喜歡。她不同於才華太過的女作家,如張愛玲,錦繡文章犀利筆鋒洋洋洒洒恣肆鋪陳,美得叫人大氣都不敢出。如張這樣的女子是上天的賜予,人間不可多得。張的文章就是絢爛至死的那種。王則是是平和內秀的,甚至還有些憨,有些羅嗦,有些庸常,有些瑣碎。王的作品風格屬於種很難把握的類型,但她所以的文字都被打上了屬於她的獨特烙印,留給讀者一個明顯的「安憶印象」,這對作家來說非常難得。近年來她創作了《桃之夭夭》,《富萍》,《遍地梟雄》,《上種紅菱下種藕》,愈覺她筆鋒純熟老練,是閱盡滄桑后的淡定。
    朱天文是文壇上有名的才女。一個能夠敏銳精確捕捉色彩和嗅覺並將它們付諸於文字並玩弄得賞心悅目的女子,一個能把女性的情愛生涯通過精確的色彩和嗅覺表現得呼之欲出的女子。她的文章很有張愛玲的風格,《世紀末的華麗》最為人稱道,小說的主角是一個家住台北,二十五歲,名叫米亞的女模特。通篇皆不厭其煩地描述各種色彩、款式、流行風格的華麗服飾,服飾的牌子從中文、英文、法文到日文、義大利文。米亞的世界里沒有國度的概念,沒有時間感和歷史感,有的只是浮華燦爛的感官形象。這一派千姿搖曳專寫華服色彩和香氣嗅覺,不事情節的文字,似乎把玄妙和頹廢壓成一片鋒利的刀片逼近,割破了空虛的急景流年,淘空了所謂的內容,顯現出冷香一般的驚喜,而後,涼意直漫上脊背。
  前段時間一直在看女性作家的文字。《枕草子》和《源氏物語》自不用說,還看了詹妮特•溫特森《守望燈塔》。杜拉斯也是我一直愛的……另看了亦舒,張曉風,張曉嫻,虹影,安妮,陳蔚文,潔塵,錢紅麗,菊開那夜。菊開是個伶俐女子,把握文字的感覺很精準,有些放肆,聰明太盛的模樣。隱隱擔心她今後的文字會朝那一個方向走去。在寫作者的一生中,他們會窮極全部來抵達真正的文字境界,形成屬於自己的風格。那是漫長艱辛且迷茫的過程。但願菊開不要永遠都做那被靈感寵著的女子。我們需要自己的探索與開悟,靈感只是上天對我們額外的恩賜,隨意來隨意去,靠不住的。
    喜歡安妮也有很長時間了吧。當初她寫《告別薇安》我也小呢,對透著安妮獨特氣息的文字是迷到骨髓。後來冷靜了,對她淡漠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她每次出新書還是要買下,收著,過段時間再看。現在,她新寫了《蓮花》,我在《收穫》贈刊上一睹為快,還是她的氣息,但早已跳出了當初的窠臼。她一直在行走一直在變化,如今的文字有了徹悟般的真純清澈,她還是那個我喜歡到骨髓里的特立獨行的安妮。
  寫作與閱讀都是一種寂寞的姿勢,不事干擾,不事歡鬧,一個人,默默的。
    夜漸深了,雨雪依然。歲月靜好,塵世之歡。有人說,所有的一切不過是逝水之上的繁花,惟有心境可留。我執迷這面對書本、沉心無語的安寧潛默。耳畔《琵琶語》來來回回地放,如水的心思在紙上流淌瀰漫。
    就這樣與文字廝守一生也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