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3年前陝南安康水災:黨政幹部丟下群眾自顧逃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6-02-07       華商報-華商網 


198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受災群眾在洪水中掙扎



災民在洪水中進行自救


  ■洪水襲來之際,黨政幹部丟下群眾自顧逃命

  ■記者「內參」:不少幹部在洪災面前潰不成軍

  ■危難時刻,子弟兵顯身手,8官兵不幸遇難

  ■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縣委、縣政府6人受嚴處引言

  1983年,陝南安康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遭受了滅頂之災,死亡870人,經濟損失4.01億元。那是一場天災,但更是一場人禍。這次洪水屠城是安康人心中永遠的痛。20年後的陝西渭南發生了更大的水災,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1983年7月31日,陝西省南部漢江邊的安康縣城遭到一次毀滅性的洪水災害。當晚8時30分,流量達31000秒立方米的江水在早存隱患的城堤上沖開決口,幾丈高的水頭從不同方向向安康老城襲來。頓時,人口密集而又地勢低凹的安康老城房倒屋塌一片汪洋。

  是天災 亦是人禍

  洪水襲來前,機關單位忙於撤離自己的職工和家屬,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運自己的財產要緊,沒有人組織群眾撤離,更沒有人挨家挨戶通知和動員撤離……8月1日1時,安康段漢江流量達3700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2米。

  洪魔來勢洶洶 國務院緊急指示

  造成這次毀滅性嚴重災害的原因當然首先是天災。

  自從這年6月份以後,安康地區連續普降大雨、暴雨,各縣降雨量大都超過歷年正常雨量的一至二倍。7月31日以前,漢江洪水已兩次超過警戒流量。這一年,也是我國出現氣候異常的年份,7月份以後長江中下游地區接連發生大水,不少地方洪澇成災。198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防禦特大洪水的緊急指示》,指出「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我國許多地區降雨偏多,一些地方可能發生大水,對此必須提高警惕。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要做好防禦特大洪水的充分準備,認真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措施,做到有備無患,力爭在發生不可抗禦的特大洪水時,儘可能減少損失」。

  從7月28日到8月7日,漢江流域寧陝、石泉、紫陽和漢中地區的西鄉、洋縣以及四川省的萬源縣,集中連降暴雨。僅7月31日一天,上述各縣降雨量都在100毫米左右。由於長期陰雨,土壤含水量飽和,暴雨時間和地點過於集中,漢江及其主要支流任河、月河、旬河、子午河等皆洪水暴漲,超過解放後有記載的最大流量。7月31日11時到23時,漢江水位平均每小時上漲0.75米。到8月1日1時,安康段漢江流量達3700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2米。

  緊急時刻「父母官」星期天照過

  7月31日是個星期天,安康地、縣機關單位照常休息,只留下少數幾個人員值班。在連日普降暴雨江水猛漲的緊急時刻,這些「父母官」的星期天還照過不誤。由此可見他們的思想麻痹到了何等地步!

  當天中午11時54分,陝西省政府一個負責人打來電話,告訴值班的副專員預計安康下午兩三點鐘漢江洪水流量將超過1974年的24300秒立方米,指示要組織青壯年堵堤:東西關群眾全部撤離(東西關地勢最低);老城的老弱婦孺儘快撤離。

  慣常的彙報討論耗去一個多小時中午12時15分,地委緊急會議召開,6位地委、行署領導和30多名地區機關領導以及安康縣縣長參加。慣常的彙報情況討論發言耗去了一個多小時。此時,駐安康的水電部三局向地委打來緊急電話報告,預計安康傍晚7時漢江流量可達27500秒立方米,夜間零時在3萬秒立方米以上!會場頓時一片嘩然,議論紛紛。主持會議的地委副書記要大家「安靜、安靜,不要大驚小怪」。爾後他還是按部就班地作總結髮言。正在此時,在外地檢查工作的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趕到會場(安康地委書記在省上參加會議后沒有回安康,而是到漢中探親去了),打斷例行的領導結束語,簡明扼要講了5條意見,即4時前東西關全部撤出,6時前安康老城的老弱婦幼撤出;18至45歲的青壯年迅速到達抗洪搶險崗位;維持好治安秩序;一切聽從統一指揮;宣布自任地區防洪搶險指揮部總指揮。

  全城喇叭太少延誤緊急命令傳達下午2時57分,省上又打來電話,稱「安康汛情十分嚴重,老城有被淹的危險」。命令安康地委、行署「要下決心撤離,做到不死人。否則,追查責任」。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這才於3時40分親自在廣播站發布緊急命令,除搶險和指揮人員外,所有在老城裡的機關單位,幹部職工和廣大居民群眾,在傍晚7時前,必須全部撤離!只可惜,這個已經遲發了的命令,並非安康城裡的人全能聽到。因為全城在7月31日之前只有22隻高音喇叭,城區大小279個單位,安裝小喇叭的只有31個單位,還不到10%,群眾中安裝喇叭的更少。(據調查,防洪安裝的大部分高音喇叭早已拆除)。更何況,此刻所有的安康黨政單位都在過星期天,召開地委緊急會議尚要兩三個小時才能把人通知到場。專員的緊急命令靠誰去落實?誰去組織群眾和動員以至強迫群眾撤離?此時,機關單位忙於撤離自己的職工和家屬,大小車輛裝載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和人員一起擁上街頭。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運自己的財產要緊,沒有人組織群眾撤離,更沒有人挨家挨戶通知和動員撤離……

  天災人禍,自古不單行。1983年7月31日晚8時30分,安康老城汪洋一片。

  洪水襲來「鳥獸散」

  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房頂露出水面,許多稍高處仍滯留著被洪水圍困的人群。有男女屍體漂浮在水面上,架在樹杈里,或吊在屋檐角。除了三艘小皮筏駛來駛去外,再看不到救災的人影。8月7日,安康地區抗洪救災指揮部下死命令,勒令所有黨員、幹部必須於8月8日前報到,否則將嚴厲懲處……

  洪水屠城看不到救災的人影

  1983年8月1日早上,陝西省政府通知《陝西日報》安康遭受特大洪災,讓派記者隨省上領導一起趕往災區。時任該報記者部副主任的元樹德主動要求前往,他在市場上買了30斤黃瓜,和時任陝西省省長的李慶偉,還有新華社陝西分社的一名記者,乘坐飛機於中午12時抵達安康。

  此時漢江洪水已經開始回落,元樹德跟著李慶偉省長走過已露出水面的漢江大橋,來到南岸老城。抬頭望去,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房頂露出水面,許多稍高處仍滯留著被洪水圍困的人群。有男女屍體漂浮在水面上,架在樹杈里,或吊在屋檐角。除了三艘小皮筏駛來駛去外,再看不到救災的人影。這裡的黨員、幹部都到哪裡去了?李慶偉不無憂慮地嘆息道:「看來我們的幹部隊伍經不起一場核戰爭的考驗!」

  據後來省委調查組的報告說:「地區黨政機關在老城的42個單位,洪水進城后全部被淹,辦公、住宿的房屋倒塌,幹部也被衝散了。洪水退後的幾天內,機關沒有固定的地點、領導找不到幹部、幹部找不到領導……截至8月6日統計,僅有27個單位開始部分恢復工作。」

  一黨員不抗洪搶險想要工資

  又據省委調查組的調查報告披露,地區檢察分院的一名副檢察長,7月31日參加了地委緊急會議后,僅把會議精神向辦公室主任說了一下,就回家轉移自己的財物,沒有參加機關的抗洪搶險工作。地區輕紡局一位副局長,洪水退落後在女兒所在單位一直住到8月6日,7日又乘火車去了西安。臨走前留給單位一張紙條,寫道:「印染廠基地驗收工作我不參加了,局系統職稱評定工作請考慮另找人主持。告訴某某某同志,我的黨費由女兒代交;工資和糧票煩請主管同志寄到西安市衛生學校轉我收。」這種人還記著自己是黨員要交黨費,還要向國家要工資,要飯吃!

  8月7日安康毀城一周后,安康地區抗洪救災指揮部下了死命令,勒令所有黨員、幹部必須於8月8日前到指揮部報到,否則將嚴厲懲處,直至開除黨籍、公職。安康地區的黨政幹部,就這樣在黨和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一個個如鳥獸散!

  子弟兵伸援手

  「寧可自己犧牲,也要搶救群眾。」他們又跳上汽車,再次返回洶湧的急流之中……巨浪眨眼間將車上的12名戰士和20多名災民捲入水中……

  子弟兵承擔所有艱巨任務

  在安康人民遭受特大洪水災害的危難時刻,親人解放軍及時來到了抗洪搶險第一線,勇敢地擔負起轉移群眾、抗險救人、清理屍體、疏通街道、架設輸電線路、空投物品、治療和救護傷病災民、以及城區戒嚴、噴灑藥品防疫治病和清理財物等幾乎所有的艱巨任務。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哪裡有救人的呼喊聲,親人解放軍就出現在哪裡。他們真是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立了大功,有8人獻出寶貴的生命。

  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救群眾7月31日下午5時,漢江水位猛漲嚴重威脅安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消息,傳到僅有25名幹部戰士的人民解放軍總後駐安康某部營建辦公室。他們立即組織12人抗洪救災隊,乘坐僅有的一輛運輸車趕赴安康城區危險地段。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戰鬥,三次往返險區,把11戶群眾的財產和53名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這時洪水已湧進城裡,街道積水一米多深。然而,在渾濁的激流中群眾的呼救聲揪著戰士們的心。「寧可自己犧牲,也要搶救群眾。」他們又跳上汽車,再次返回洶湧的急流之中,把一個個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救上車。當他們剛剛返回到較高地帶時洪水已經衝破城防大堤,從不同方向襲來匯合成巨浪,眨眼間吞沒了汽車,車上的12名戰士和20多名災民一起被捲入水中。戰士謝開終、屈進才等被洪水衝到一座樓房的二樓陽台上。他們不顧自己負傷,又從水中救出3名災民。這時水勢越來越猛,他們冒著危險收集水面上的漂浮木材,迅速綁成浮排,把近百名群眾安全轉移到5層樓的郵電局大樓樓頂上。為了搶救群眾,劉生榮、張人家、李成全、董永峰和張悅5位戰士光榮地獻出了寶貴生命。就在極度悲痛的時刻,這個部隊還主動騰出自己的住房,接納了470多名受災群眾並發動軍屬趕做大餅。軍屬們忍著親人犧牲的痛苦,僅用8個多小時就做大餅150多斤,燒開水幾大桶,當把這些大餅送到災民手裡時,人們感動得熱淚盈眶痛哭失聲。

  戰士在深水中保護銀行等設施

  8月1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駐陝某部工程團接到上級赴安康參加抗洪搶險的命令后,立即出動兩個舟橋連和兩個步兵連,開動了23輛汽車、3艘汽船,16艘衝鋒舟、5艘橡皮艇,共計500多名指戰員,急行軍200餘公里,於當天傍晚7時40分最先到達安康漢江橋頭。第一梯隊的幹部戰士涉水通過大橋,進入安康縣城,在齊腰深的水中保護銀行、商店等重要設施部門,搶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和清理街道。全體戰士連續奮戰一天一夜,直到把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全部解救到安全地帶脫離危險。隨後,他們又投入到最艱苦的清理屍體和街道的戰鬥中去。

  黨中央深切關懷

  萬里同志在漢江橋上停車,徒步走向江邊的丁字壩要察看被洪水侵襲后的大橋橋體。隨行人員怕有危險,拽著萬里同志不讓下車。萬里同志甩開胳膊說:「不就是個副總理嘛,掉下去也是這百十斤。」災民傾家蕩產沒意見,但對安康地委和政府最有意見。大災之前,地委行署沒有採取得力措施,及時通知他們,更沒有幹部挨門逐戶去動員撤離。大水將來時,領導幹部忙著搬自家東西,大小車輛擠滿街道,群眾想跑都跑不利。甚至有個副專員連他家的雞籠子都搬上了汽車,卻把群眾扔下不管。地委行署機關幹部家屬沒死一個。地委機關附近一條小巷子里就死了70多人。

  萬里前往慰問視察拒戴口罩

  8月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來到遭受毀滅性洪水災害的陝西省安康縣城,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慰問受災群眾和奮勇救災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

  8月9日清晨,萬里、李鵬等領導同志不顧旅途的疲勞,一下火車,很快就來到洪水尚存的安康老城。萬里同志在漢江橋上停車,徒步走向江邊的丁字壩欲察看被洪水侵襲后的大橋橋體。丁字壩裂開一道道縫隙,石體上殘留的淤泥又濕又滑,隨行人員怕有危險,拽著萬里同志不讓下車。萬里同志甩開胳膊,說:「不就是個副總理嘛,掉下去也是這百十斤。」硬是走上了壩,仔細檢查了漢江大橋的側面情況。進入居民區后,衛生人員遞來口罩,萬里同志擺手說:「不用。群眾都遭上了這麼大的災,我們還怕染上什麼病?」

  災民對安康地委和政府有意見

  當萬里、李鵬同志來到居民家裡看望受災群眾時,有的群眾淌著熱淚說:「要不是黨中央的關懷,我們不淹死,也得餓死。」萬里同志說:「有共產黨的領導,有社會主義,就什麼也不怕。」災民們在感謝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感謝親人解放軍的同時,對安康地縣一些黨政幹部有損黨和人民政府形象的行為進行了批評和控訴。萬里同志視察東關災區時,一個災民痛哭失聲地向萬里同志說,他傾家蕩產了沒有意見,對安康地委和政府最有意見。大災之前,地委行署沒有採取得力措施,及時通知他們,更沒有幹部挨門逐戶去動員群眾撤離,只是忙於搬運他們自己的東西。大水將來時,他們搬東西的大小車輛擠滿了街道,群眾想跑都跑不利。

  有人告訴萬里同志,大水襲來時,有個副專員連他家的雞籠子都搬上了汽車,卻把群眾扔下不管;地委行署機關幹部和家屬沒死一個。地委機關附近一條小巷子里就死了70多人。聽到這些,萬里同志心情非常沉重。

  未能及時搶救財物加重災情

  在察看災情中,萬里同志也看到了他不願看到的情形。在臨街處,有一個棉絮加工廠,幾十捆被水浸了的網套壓在倒塌的房架下,任人腳踩。萬里同志慨嘆說:「為什麼不趕快晾曬?你們搶救這樣一立方東西,是何等容易,而國家給你們調撥這樣一立方東西,是何等困難!」實際上,更為貴重的東西還泡在水裡,壓在坍塌的房頂下。安康地委事後的檢查承認:「安康地區遭受慘重的損失后,我們在搶險救災工作上又出現了新的教訓。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對安置疏散災民和清理公私財產等工作缺乏統籌安排。對實行戒嚴和清理財務的關係也沒有及時處理好,因而出現了顧此失彼的問題,以致清理財產的工作抓得遲了。本來能夠搶救的財物未能及早搶救出來,使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再次遭受不應有的損失,加重了災情。」

  地委、行署機關幹部和家屬沒死一人

  慰問結束后,萬里同志在專列上召開了一個簡單的會議。會上萬里同志嚴肅地批評了安康地縣領導在這次安康特大洪水災害中的表現,他沉痛而氣憤地說道:「要說你們思想麻痹不重視,為什麼安康地委、行署機關的幹部和家屬沒有死一個人?當然,我不是希望你們也死人。要說你們思想重視,為什麼地委機關附近的一條小巷子就死了70多人?」萬里同志當即宣布撤銷地委書記的職務。

  直言的「內參」

  元樹德意識到,安康水災的真相已被各種謊言掩蓋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凱歌,那些應當受到懲處的官僚主義者們,還要從中撈取政治資本。一個記者應有的神聖使命感,尤其是一個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有的忠誠,使元樹德決定拿起筆來……

  報紙上為安康黨政部門歌功頌德

  從安康抗洪救災前線回到報社,元樹德心緒難平。他頭腦里時時浮現出那些掛在樹杈上、屋檐上的屍體,還有那些向他控訴安康一些黨政幹部腐敗醜惡行為的災民們憤怒的臉龐。又看到某個黨政部門竟在給上級的報告中稱:這是一次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但是在安康各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努力,已經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還有相繼出現在各種報紙上為安康黨政部門歌功頌德的文章,使他意識到,安康水災的真相已經被各種各樣的謊言掩蓋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凱歌,那些應當受到懲處的官僚主義者們,還要從中撈取政治資本。

  不少黨政幹部在大災面前潰不成軍

  看起來,黨中央、國務院還被蒙在鼓裡。一個記者應有的神聖使命感,尤其是一個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有的忠誠,使元樹德決定拿起筆來,把自己所知道和所看到的安康水災的真情,如實地報告給省委,報告給黨中央。元樹德寫的是一份「內參」,刊登在記者部編輯的《要情反映》上,送省上和中央領導同志參閱。元樹德用了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題目《安康地縣不少黨政幹部在大災面前潰不成軍》。

  元樹德在「內參」中這樣寫道:「7月31日,安康縣老城遭受了一次毀滅性的特大洪水災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家資財均受到巨大損失……誠然,兩級黨政機關在抗洪搶險中也湧現出一批好黨員、好乾部,多數幹部也蒙受了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的損失。然而,大多數人在洪災考驗面前有損於一個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的稱號。他們之中,有些人置人民群眾的生命存亡於不顧,臨陣脫逃;有些人在大水到來之前,只顧自己小家,災后又一頭扎進爛泥堆,挖尋自己的罈罈罐罐。他們的心目中惟獨沒有人民群眾,更不主動找組織參加救災鬥爭。」

  有的災民兩三天沒吃喝無人管

  文章接著列舉事實:「安康老城毀滅后的頭兩三天,地縣抗洪搶險救災指揮部的下屬辦事機構沒有多少幹部,裝運國家救災物資的特快列車停在五里車站,無人卸車:即使卸下來的東西,也不能及時分到災民手中。8月3日下午,記者在老城採訪時,看到一些嘴唇爆裂的災民,他們說已有兩三天沒有吃到食品,沒有人管他們。經濟單位的庫房裡、門市部里、車間里泡著價格成億的商品和設備,10天後無人組織搶救……災后第10天的8月10日,我們在安康至漢陰、石泉的公路上,看到一群群的幹部返城。原來是抗災指揮部下了命令,勒令黨員幹部如期到指揮部報到,否則,將予以懲處。直至開除公職、開除黨籍。即使這樣,有些黨員幹部至今還不歸隊。」

  「內參」驚動中央胡耀邦作批示

  這篇內參刊登於《陝西日報》「要情反映」1983年8月19日第290期。由於所反映問題的嚴重性、重要性和特殊性,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作了重要批示,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啟立同志親自給陝西省委書記馬文瑞打電話,要求儘快予以調查處理。

  6負責人受黨紀、政紀處分

  省委調查組是抱著否定元樹德的「內參」的態度,先入為主地開展調查的。省委調查組的調查沒有給安康黨政幹部在水災中的嚴重問題畫上句號。1983年11月,中紀委又派出以常委喬明甫同志為首的工作組,對安康水災中黨政幹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最終的結果是,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等6人受到嚴肅的黨紀、政紀處分。中紀委關於對安康水災事件處理意見的批複中第一條明確指出:「在這次安康縣城水災事件中,安康地委作為一級黨組織,嚴重失職,有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本應給予紀律處分,考慮到經過機構改革,原地委主要領導成員已經調離,故免予處分。」

  據《今傳媒》2004年1期 文/健濤 郗居正 圖/胡武功 

  編者按

  在編髮這篇稿子時,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欣慰的。沉重是因為揭開歷史真相后的震驚與痛心,為官不僅僅是榮耀,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尤其是在危難的時候,領導的取捨就是百姓的生死。去年,同樣罕見的大水災在渭南發生后,除一位記者光榮殉職外,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空前的重視。至今我們的眼前還閃動著那些沖在洪水浪尖上的各級領導的身影,他們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精神的模範實踐者。我們希望各級領導都能夠從這種對比中,更加明確和牢記自己的使命,並時時處處切實履行自己的神聖職責。

  小資料 

  安康何以得安康

  安康市水資源總量達250多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居陝西省之冠,橫貫全境的漢水,與安康結下不解之緣。地處秦嶺南麓的漢江,自古出產沙金,因此安康古代被稱為金州。漢江在安康屢發大水,水患連連。公元280年,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改金州為安康,人民希望過上安寧康泰的生活。但安康人民的這一美好願望一直難以實現歷史上的安康,屢遭洪水劫難,百姓飽受疾苦。據史書記載:明萬曆十一年,安康漢江漲溢,全城淹沒,公署民舍一空。清咸豐二年,洪水自南門入安康城,房舍坍塌無數。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

主題

13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3
沙發
fukc 發表於 2006-4-15 04:36 | 只看該作者
到底是不是只死了那麼多人,因為我印象中街道兩邊擺滿了死人,當然那時我很小,記得的也只有幾個定格的畫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

主題

223

帖子

159

積分

禁止發言

本科畢業(五級)

積分
159
3
仁者o 發表於 2006-4-15 04:50 | 只看該作者
hT果然很先M,值得W。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19: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