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145兄弟,我有.所謂身在胡疆心在漢.我在加拿大埠仔賣電腦,與客閑談往往吹水我們中華文化之偉大,如何歷五千年而不衰,我們有方塊字,我們的方塊字有源起,無論柬夷南蠻西戎北狄,,不論是打進來的還是殺出去的,只要接受中土文化,寫起中土文字,我們就同文同種,就是中華民族.
我在教化那些加拿大蠻夷時往往就」在書寫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小溪等字時」比對」它們的象形體」而叫他們思考」是什麼?」聰明的識了日,月,山後就猜到水,再加一個(要繁體,簡體的唔知系乜),猜不到?在車的前面或後面畫上一隻牛,就系鬼都明白了.比起 one, two, three-我們的一二三更有解釋.
中文字繁體難學,為什麼元朝的蒙古人可以,清朝的女真人可以,還有以前的金人和那些北什麼的都可以?
文字沿革,應是循步沿進,約定俗成.用只爭朝夕的心態,用行政手段,那麼不出一百年,那些繁體書籍,就只可以留給那些考古學家和那些」漢學家」去看了.對一般人來說和古埃及文和古巴比倫文沒有分別-看的都是張鋏生.
我生在香港,兒時父親愛國,訂些人民畫報,中國畫報,還有些什麼中國兒童文學選等,很多都是簡體字,看了上文下理,日子有功,對簡體有了多少認識.只可鄰當時的一些香港郵差,看到一些簡到只剩部首,或輿原字風馬牛不相及的簡字地址,都唔知派去邊.
說到中文 - 請注意以前香港在港英政府的年代, 香港的所謂讀番書的, 在中學裹我們念的是國文, 國史, 讀的是中國文學. 漢字汊字, 說得多了好似有些皇民化的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