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密:中國殯葬業為何如此暴利?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4-2 1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中國人喪葬成本調查:殯葬為何如此暴利?[/B][/CENTER]2006/04/01   

清明將至,南方周末特派記者調查走訪中國若干地區的殯葬業,試圖揭示久已為人詬病的「暴利」緣由,並展示深圳「殯葬超市」於此方面的新試驗。

[B]體面葬禮至少1萬元[/B]
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站要花多少錢?廣西北海市的凌先生為一位親人操辦喪事,在殯儀館里的開支為6470元,墓地花費約為8000元,管理費50元/年。

而在北海,工薪階層的月薪在600元至800元之間,喪葬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勞動力的全年收入。

如果是北京,在城八區醫院過世者,運屍費需200元,中檔壽衣1000元,整容200元,中檔告別廳1000元,普通的火化費380元,中檔骨灰盒約1500元。骨灰最多只能寄存3年,之後必須進入公墓了―――市屬公墓的最低價為6000元。

[B]「無論在哪裡,一場稍微體面點的喪葬,成本至少是1萬元。」一位殯葬業人士說。[/B]

殯儀館也曾推出各種檔次的服務以滿足不同需求――上海提出600元辦喪事;廣州是千元辦喪事;四川內江市某殯儀館的劉先生稱,在他們那裡300元就能解決基本服務:有農民開拖拉機運屍到殯儀館,選擇最低檔的火化160元,裝入一個幾十塊錢的罈子后帶走。

「從眾心理加上傳統的厚葬觀念,人們往往不會選擇最低消費,」民政部門的一位官員說,「消費者從一時的感覺出發,覺得這個行業是暴利的。」

但這個觀點受到了凌先生等人的反駁。「面子並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他說,「關鍵在於,一個體面的殯葬是否真值這麼多錢?」

[B]暴利藏在骨灰盒和墓穴里?[/B]
一年前的清明節,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司長張明亮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殯葬服務業有暴利,但集中在大城市。北京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姜曉剛也曾對央視表示:骨灰盒的價格很高,是300%的利潤,還包括壽衣。另一些媒體引述自揭黑幕的老闆的話:殯葬業利潤可達1000%-2000%。

在中國,運屍、火化和寄存3項服務的收費由物價部門決定,所以,由市場調節價格的殯葬用品和墓穴利潤空間最大,一些殯儀館一度依靠出售骨灰盒為生。

曾為北京某殯儀館供貨17年的骨灰盒銷售商張先生,為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漢白玉整體雕刻骨灰盒,采自四川雅安的石料毛坯,原料成本300多元,雕刻3天,磨砂4天……加起來的成本約900元左右。賣給殯儀館的批發價一般1100-1200元,而擺到殯儀館后,價格頓時飆升到2800元,這還算是「良心價」。

「越是高檔的骨灰盒利潤越高,在市場上售價3800元的紅木骨灰盒,到了殯儀館內價格躍到6000元。」他補充說。

既然殯儀館出售的骨灰盒中藏有如此的暴利,消費者是否能夠選擇「外帶」的方式?

本報記者對多家殯儀館進行調查,有些地方雖未禁止「外帶」骨灰盒,但又明示:若要在該館寄存骨灰,就必須在館內購買骨灰盒。

「這是明顯的霸王條款,」骨灰盒商人張先生說,「就像在西單買了衣服,卻不能穿著在王府井走路。」

而公墓領域的利潤更為豐厚。如果按面積計算,它的價格已經遠高於房地產平均水平――1畝地大約可造墓300個,每個可售價5000元。另據知情人透露,民營資本進入某些公墓,至少每畝地需上繳2萬元左右「管理費」,這些成本最終要加在消費者身上。

據民政部披露,2004年,中國火化遺體436.9萬具,按平均每人最低消費1500元人民幣計算,中國每年殯葬行業的市場經營額約65.5億元。而《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殯葬事業收入達75億元,盈利總額10.98億。一位杭州老闆在全國各地進行6000份問卷調查后統計,殯葬中介利潤豐厚。僅以杭州市為例,每年火化遺體2萬具,按3000元/人算,每年純利潤可在2500萬-3000萬間。

[B]暴利來自行業壟斷?[/B]
輿論則把殯葬業的暴利歸結為行業壟斷、缺乏競爭造成―――「大權」依然握在公辦殯儀館手中。「但民政部從未限制非公資本進入殯葬領域。」民政部社會事務處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記者稱。1997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也只規定了建設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設施須報經民政機關批准。

「一些地方民政部門將『准入審批權』轉化為『經營獨佔權』,稀里糊塗地壟斷了殯葬,老百姓也是稀里糊塗地接受了。」長沙民政學院殯儀系教授王夫子分析。從1950年代開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中期。

民間對這個市場覬覦已久,還包括外資―――美國殯葬協會的一位負責人曾對會員們說:「你們要把眼光瞄準中國,那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1990年代後期,民營資本的進入並沒有改變殯葬業暴利局面。對此,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司長張明亮也感到困惑:「現在50%以上公墓經營已經放開,100多家殯儀館也採取了個人辦以及個人和民政部門合辦的方式,但殯葬服務高價問題為什麼還比較嚴重?」

1997年,商人孫向明投資110萬元創辦全國第一家殯葬中介機構―――「積善堂有限公司」。還未正式營業,當地民政部門的執法車即開到門口,拿著封條查封了公司,連工商部門發放的營業執照也被扯掉。

孫向明覺得很冤:公司法里規定特殊行業需要前置條件――相關部門的行政審批,但不包括民政項目。他去申請營業執照時,工商管理部門也順利批准。何況,他的公司不會和公立殯儀館形成競爭――他主要開展前期服務,不銷售最能賺錢的骨灰盒,更不涉及墓地。後來在法庭上,當地民政局答辯說,「積善堂」的服務大部分是殯葬行業中能產生盈餘的服務,而艱苦、賠錢的工作卻扔給了政府。

[B]「其實就是缺少一紙審批。」孫向明說[/B]。
1998年2月,工商部門給他換髮了新的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竟變成「婚禮設計」,由「白色服務」改穿「紅妝」。

第一家民營殯儀館也是命運多舛。總投資達3000多萬元的「天渡殯儀館」開業后,就因「非法」被叫停。2003年12月25日,天渡殯儀館強行營業,然而當地各醫院不準死者家屬將遺體送往這家殯儀館。最終,國家的政策佔了上風―――2004年4月3日,民政部就天渡殯儀館建設項目問題的答覆函,對其持肯定態度,民營殯儀館終於取得合法身份。

「天渡殯儀館事件,讓民政部門遭到強大的輿論壓力。」一位民政部前官員對本報記者稱。所以,有專家分析:民營資本的介入只是從表面上打破了壟斷,但由於多年的「積累」,整個行業需要理順的地方還有很多。

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大多公營殯葬單位只是退出利潤相對較低的領域,比如殯儀服務和花圈、壽衣等殯儀商品銷售;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場,尚有利潤更高的公墓項目。

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張洪昌介紹,目前全國的殯儀館仍以公營為主,約佔80%。而公墓中民營、公經平分秋色。雖然這位人士否定了壟斷之說,但據了解,民營公墓其實多採取聯營方式。據新華社報道,一些民營墓園甚至與國有墓園形成聯盟。

[B]政府應回歸本位 [/B]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司長張明亮對《人民日報》記者稱,現有的殯葬管理體制既有缺位又有越位,「就相當於運動員同時是裁判員,現在各地的殯葬管理處就設在殯儀館內,占人家的編製,拿人家的工資,如何能進行有效的監管?」

他進一步表示,要推進改革就要犧牲部門利益,民政部門要跳出這個利益圈,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更多地承擔監管的職能。這是改革最大的障礙。

殯儀館收費不規範一度為老百姓所詬病,甚至進入消費者投訴熱點。近幾年,各地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大量的收費項目被清理,價格也普遍大幅下降。新華社的報道說,現在喪戶的總體殯葬費用在市場競爭中趨於合理,比改革前下降了40%以上。

上世紀90年代,公墓進入大發展時期,興起了塔葬陵園的建設高潮。與此同時,一些塔葬陵園實施了非法傳銷,一些地方政府則大量批地,侵佔耕地。民政部多次發文,要求禁止非法公墓開展經營活動,杜絕公墓穴位和骨灰格位銷售中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違規行為。

一方面是一些合法的民營殯葬企業受到排擠,另一方面黑殯葬卻大行其道。在各地,非法運屍車和黑殯葬中介人員出沒於醫院重病室和殯儀館,號稱「一條龍服務」、「有熟人」,一次性收取高額的費用,然後到殯儀館在按照最低的標準為喪戶選擇殯葬服務。

黑殯葬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高額成本,也給悲痛的親人帶來精神上的打擊。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搶屍、拋屍的惡劣事件。2006年3月1日,因談不妥價格,一病逝老人在瀋陽某醫院門口遭「黑殯葬」拋屍。

維護秩序的責任,顯然應當由政府承擔。3月3日,瀋陽市民政局局長向公眾公開道歉,處理相關責任人,並著手開展整治工作。

王夫子認為,殯葬行業根本就不是「放開」或「不放開」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有序放開」的問題。

張明亮還談到,只有理順體制,才能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才能充分發揮依法行政的作用。所謂理順體制,他解釋說,就是要將行政管理和具體提供服務分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

但范英對部門立法不抱希望,「要想真正搞好,就應該放開讓別人研究。」范英領導下的廣東社會學會在國內率先提出殯葬立法問題。

[B]媒體驚呼「死不起人」。作為公益事業的殯葬,再次受到苛責[/B]。

這幾年每逢清明,殯葬業屢遭輿論的「狂轟濫炸」―――「壟斷」、「暴利」、「混亂」……「公益事業」被冠以各種惡名。

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洪昌說,「僅從局部、某一現象就推斷整個行業是暴利,不夠嚴謹,有失偏頗」。在2005年3月之前,張洪昌的身份是民政部社會事務處處長,殯葬工作在其管轄範圍之內。

但是他也承認,如果殯儀館骨灰堂對外帶骨灰盒的限制放開,那骨灰盒的價格肯定要唰唰地往下掉。

殯葬行業的壟斷並非稀里糊塗,而是出自其生存的需要。張洪昌認為,國家推行殯葬改革,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之後財政分灶,壓力轉移到殯葬機構身上。據《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04年,全國殯葬事業支出約90億元,而財政補貼僅有4億多元。

和其他事業單位一樣,殯葬行業經歷了從全額撥款到差額撥款直到自收自支的過程。作為事業單位,它直接介入行業的經營和管理;而作為產業,它是公眾心目中的公益事業,擔負著國家殯葬改革的重任。

廣東省社會學會會長范英則反問:「但是如果不存在暴利,為何死死不放開?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沙發
王五 發表於 2006-4-3 09:33 | 只看該作者
他們的暴利關鍵是獨家經營的結果。現在有一些地區已經不再搞那些形式了,只要交500元費用就可以不用火化了。我們這兒就是這樣,單位可以多得一些,老百姓還高興,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實行殯葬改革的結果!
把豪氣的大刀插入胸膛是我一生的願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