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的「完整溝通」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4-3 0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一行來美訪問,歷經紐約、波士頓、華府、舊金山、洛杉磯,按照小馬哥的說法,「畫上完美句點」,他確實做到了自述的「完整溝通」。

這個「最完整的溝通」不同於歷次外訪交流,這是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的第一次訪美之行,挾著藍軍共主及2008年最看好的總統候選人之姿,他的分量已截然不同。而且兩岸和華府的環境已有重大變化,馬英九幾乎是以「准執政」的姿態,在與美方溝通、與僑學界交流,並且對北京喊話。

唯其是「准執政」的發言,因此動見觀瞻,馬英九便格外謹慎,深恐類似「倫敦談話」被綠營扭曲的事件重演,也因此,他的論述便非常低調而平實。比如在華府談的「五要」,馬英九說前「四要」已由連戰主席登陸達成共識,而「第五要」,推動文化教育交流,如交換學生與藝術家、開放大陸高中生赴台讀大學,政治敏感度相對低,實施機會高,便最容易率先落實。

換言之,馬英九與對岸打交道的策略是「連規馬隨」,在連戰的基礎和範疇內推動交流,此即「尊連」,既堅持前主席的大陸路線,消除「連家軍」在黨內的失落感,可有效凝結黨內力量之外,也因台灣民意接受性高,不會因新主席新政策,讓老百姓調適不良;更且「胡連共識」猶待落實,總不能第一步未踏實,第二步已邁出。而透過推動「第五要」,馬英九對兩岸青年都起了號召作用。試想,大陸學生到台灣招生不足的大學就讀,以及台灣學生到大陸就讀的學歷獲得認證,兩岸青年可望增加彼此了解,把解決分歧埋種到下一代,確實極有意義,也有助再提升馬英九在新生代中的形象。

而對華府溝通,是此行的「重中之重」,尤其藍軍的「執政藍圖」有高度必要尋求美方了解。因此,馬英九一再強調「維持現狀」,這是台美的最大交集。馬並非不談統一,他說統一是終極目標,人人看法不一,現在討論徒亂人心,因此強調當下。「維持現狀」也是台灣當前民意的最大共識,馬調加以高彈,對他統一色彩有所顧忌的中間或淺綠選民,也因此可放下戒心。「維持現狀」是馬英九率藍軍可以內外兼顧的兩岸基調,因此他必然回復「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安全路線。

至於軍購,藍橘不同之處在於國民黨鬆動而主張「合理軍購」,這是爭取華府支持的極重要一步。馬英九此行顯然已與美方達到共識,副國務卿佐力克不避嫌、單獨、長時間接談及華府高規格的接待和美方政要紛紛給予高度評價,已可看出馬英九獲得「美國背書」的政治目的,已圓滿達成。以他的留美背景、學養、見識和政治人格,相對於陳水扁,在化解美方顧慮之後,當然是華府樂於接受的理性領導人。未來在藍綠的大選之爭上,馬英九最起碼已把美方拉到了中間偏藍的一邊,綠營對「馬旋風」掃美的焦慮感,因此立即浮現。

中共當局對馬英九反對急統的態度當然感到困擾。馬高舉民主、人權、要求平反六四、反對部署襲台飛彈以及未打算訪問大陸的立場,都比連宋旗幟鮮明,這是反映台灣的「內部需要」。但是扁馬相較,北京的選擇當然寧馬勿扁,恐怕只好調整腳步。台灣人民選擇馬英九,與對岸和而不同,爭而不戰,比起扁的獨立戰爭路線,當然利遠大於弊。對這樣的領導人出線,中共權衡之下,雖不滿意但應該接受。

美國僑界以「准總統」規格歡迎馬英九,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對於他「准執政」的平實論政,反而有最大程度的接受性。就這一點而言,馬英九訪美對各界的「溝通之旅」可謂完整且成功了。
(劉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4: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